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电视电影论文

以《非诚勿扰》为例简析电视大事件的发展历程

2015-08-01 09: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者简介:范茜(1988.7-),女,四川南充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研究。

关键词:2010年 中国广播电视 《非诚勿扰》
  一、电视相亲热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在我国,相亲节目始于1991年,北京电视台推出的《今晚我们相识》,被誉京城电视“红娘”。但由于相亲嘉宾难以寻找,大众传统心态普遍存在,该节目于2000年停播。“新相亲时代”始于2009年山东卫视开播的《爱情来敲门》。该节目用游戏的方式点燃爱情,汇集了游戏节目的精彩热闹和爱情节目的动人真情,但是该节目只坚持了1年多的时间。婚恋交友节目沉寂数年后,湖南卫视于2009年12月推出了《我们约会吧》,出奇制胜的赢得了高收视率。紧接着,2010年1月江苏电视台《非诚勿扰》开播,男女嘉宾表现直白,对白刺激,其收视率一度超过了湖南卫视的同类节目,成为现在最受欢迎的相亲类节目。
  纵观“电视相亲热”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显现原因,如社会结构转型导致剩男剩女数量逐年增多,电视相亲节目就为这类人群提供服务,搭建一个自由、广阔的交友平台;开放时代年轻人对婚恋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以及当代年轻人个体意识的觉醒,观众对参与相亲节目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剧烈的转变;电视相亲节目在商业包装的外衣下传递着牵线搭桥的服务内容,取得了收视率和商业利润的双重回报等等。
  二、《非诚勿扰》个案分析
  电视节目形态是指电视节目的存在样式和运动状态,是电视节目设计的基本模式。它的形态主要有六种: 纪录片、谈话节目、现场直播、电视剧、真人秀、动画。而《非诚勿扰》的节目形态定位是电视真人秀,其宗旨是打造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针对非诚勿扰的节目形态,我们总结了一下三点:
  (一)多对一的非均衡形态
  “多对一”的非均衡形态,这个是指该节目改变在男女数量相等基础上的配对模式,设置了男女人数的极端不平衡,打破了追求均衡、稳定的思路,使节目始终充满了张力,增强了节目的冲突性、戏剧性和可视性。这种“多对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扇形舞台结构,大家可以由下图看到,该节目的舞台是一个扇形的结构,这样的扇形结构更容易突出节目的重心和注意力。
  2、非均衡状态的第二点体现就是模块式的节目安排,在24对1的这样一个状态下,每一个“1”即嘉宾,每期的五个嘉宾都成为一个单独的模块,每个模块之间的关联性较弱,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使得电视观众可以随时切入节目而没有太多的理解障碍。
  3、快节奏戏剧化,每一个单独的模块都设有三个环节:“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共持续15分钟左右,平均每个环节持续5分钟,电视观众每五分钟就能看到场上的戏剧性变化,减少了观众换台的可能,保证节目的收视率,而且环节简单的形式方便观众理解同时也为内容的丰富和冲突留有足够的空间。
  4、细节处理主要体现在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视觉方面的处理主要体现在舞台上,舞台以蓝本文转自www.dylw.net第一论文网色为背景,体现出理性的基调,粉红色的点缀契合了相亲类节目的特点,各环节间背景变暗只突出女嘉宾的亮灯,增加了戏剧性的特点。听觉方面,各环接的音乐及音效,配合了现场气氛。
  (二)在非均衡中寻求平衡
  这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节目的协调人,节目中除了有“孟非”作为主持人外,还有两位点评老师:乐嘉和黄菡,共同把握着节目的整体节奏和方向。另一方面就是使节目立体化,主要通过嘉宾的VCR短片呈现现场以外的另一个时空,展现了除了舞台之外的嘉宾的生活形态,多方面展示嘉宾的特点,使参与节目的角色立体化。
  (三)寻求与网络媒体的合作
  与《非诚勿扰》合作的网站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婚恋网,例如珍爱网、百合网,另一种是视频网站,例如土豆网、激动网等。另外,它还利用官方网络微博和网络供应商的力量推出一系列活动,例如“返场男嘉宾系列节目”,与腾讯合作的“520微姻缘腾讯专场”等。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非诚勿扰》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对电视生态产生的重大影响。例如:它催生了同类型相亲真人秀(如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上海卫视的《百里挑一》、《谁能百里挑一》等);催生求职类真人秀节目形态(如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频道推出的《职来职往》,天视卫星公司推出,在天津卫视播出的《非你莫属》)。
  三、相亲节目的发展创新
  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和播出机构要增加政治、大局、责任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底线和道德价值底线。”这一政策影响为中国相亲节目敲响了改革的警钟,从此相亲节目开始自主创新,开创出一系列新形式。
  (一) 相亲节目的变化
  1、带着亲戚来相亲——《称心如意》《相亲齐上阵》。
  2011年3月9日晚,湖南卫视重拳出击,推出了由李湘复出后主持的首档节目——与不断完善的《我们约会吧》同行的另一档电视相亲节目《称心如意》,二者的差别就是后者将男女嘉宾的父母请上了舞台,从而主打“代际相亲”。而《称心如意》在全国同时段的收视率排名第二意味着创意的辛苦不会白费,也意味着,2010 年就“火”起来的电视相亲节目将在 2011 年持续热度。同时,也反映和应和了中国式相亲的特点。
  2、国内唯一专为离异女性疗伤的电视相亲节目——《婚姻保卫战》。
  浙江卫视在2010年11月14日推出的一档秀夫妻之间恩爱的情感类节目《婚姻保卫战》做出调整,全面改版,与同台主打的电视相亲节目《爱情连连看》进行了区别化设计,终于找到新的市场定位。于是,国内惟一一档专为离异女性疗伤的电视相亲节目登场了,这个节目比起其他电视相亲节目来说,少了一些娱乐,多了几分严肃和凝重,越过浅层次的制作模式,开始挖掘婚姻本质,同时让观众看这档节目时,会比较自己的情感和婚姻,进而领悟到很多东西。而结果对于电视台也是可喜的,升级后的《婚姻保卫战》的收视率在同时段可以冲进全国前三。

 3、“后”相亲时代——《欢喜冤家》《老公看你的》
  电视综艺节目一贯更新快,其中的电视相亲节目在大红大火一年后热度不减,这使得江苏卫视将整个本文转自www.dylw.net第一论文网频道定位于回归感情。而作为中国电视相亲节目“领头羊”《非诚勿扰》的“母亲”江苏卫视,也早已“生下”《非诚勿扰》的两个“孪生弟弟”——《欢喜冤家》和《老公看你的》。夫妻双方的酸甜苦辣是《欢喜冤家》注重展现的,而夫妻间的默契性则是《老公看你的》要挑战的。
  (二)发展趋势
  1、突出服务性,为适婚男女搭建信息桥梁,为其提供真实有效的服务性信息。采编人员要在思想和行动上确立服务大众的观念相亲节目,且在实际的采编播流程中贯彻执行,最终服务大众,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
  2、避免同质化,细分节目类型,创新节目形态。
  媒体人应充分发挥自身创新精神,摆脱抄袭的怪圈。媒体人应该要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电视节目,模仿是创新的基础,但是创新才是最终目的。
  3、犀利不再,温情卷土重来。
  因为雷人的对白成功地制造话题并广为流传,最终为节目制造了足够多的话题和收视率——而这也成为其他同类节目以及媒体攻击《非诚勿扰》的理由之一:不是真实的交友目的,而是以攻击人达到炒作自我的目的。
  广电总局下发的有关相亲类节目的整改通知中,把“自我炒作、言论低俗、行为失检、恶意嘲讽”统统归纳为严重问题,并要求“严防出现恶意冲突,严防有意制造冲突”,而对于可能引起争议的例如“拜金、虚荣、涉性”等内容进行规范。男女嘉宾则更多开始谈人生理想、个人经历和感人故事。
  四、结语
  “2010相亲年”,大量相亲节目出现,并长期保持较高的收视率,在电视受众中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成为当年标志性的媒介事件。直至今日,相亲节目依然是中国主要的娱乐节目类型,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也依然高居收视率前几位。中国新一轮的“相亲热”到底还会持续多久,相亲节目还能火多久,时代的变迁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参考文献:
  [1]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M].第1版.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欧阳宏生.《电视批评学》[M].第1版.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第1版.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4]【美】约翰·费斯克著 王晓珏 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M].第1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
  [5]陈力丹.《2010年广播电视研究的七个关键词》[J].《声屏世界》,2011年03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