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电视电影论文

中美电影数字特技发展差异论析

2015-07-06 11: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美电影数字特技发展差异论析

 当代数字特技在电影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到《指环王》、《泰坦尼克号》,我们看到的是比想象更真实、比动画片更唯美的科幻场景和魔法效果;从《紧急迫降》到《极地营救》、 《无极》,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现实世界的缩影。从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影片中,我们看到就用途而言,数字特技在中美电影中的应用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各有特点,但是和美国电影比起来,中国的特技技术还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但发展态势和发展趋势良好,分析这些差异对于我国电影数字特技技术发展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一、《紧急迫降》中的初步尝试
  
  中国电影数字技术的起步较晚,到了1999年才有了一定的发展。在由张亚健执导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紧急迫降》中,共有长达9分18秒,涵盖37个镜头的电影数字特技镜头,其中至少有80%以上是实景拍摄和虚拟再现相结合或者完全虚拟的内容。这其中还有5分钟左右三维动画影像以及大量的模型与数字处理结合的影像,通过这些技术处理创造了飞机空难时的危机效果。《紧急迫降》主要是应用电脑对实拍影像进行后期数字技术制作而成,前后共用20多名艺术家、工程师参与了影片的数字特技制作,历时3个多月才能够顺利完成。
  下面列举其中一个镜头加以说明:
  在多次尝试通过甩飞放下飞机起落架无效后,机组人员决定涉险手动砸下起落架。镜头从起落架舱内机组人员艰难地爬到起落架旁开始,镜头视角逐渐降低变为升高仰视并从敞开的起落架舱中拉出,逐渐地远离机腹,直到飞机在夜空中呈现远景。wwW.133229.coM剧组主创人员希望通过无助和危险的交织,烘托出机组人员的大无畏精神。这是一个长镜头,在满足镜头的复杂运动的同时,需要兼顾演员和机舱的真实比例,通过传统特技来表现就相当困难了,就需要数字制作技术给予支持。置景人员先在摄影棚内搭建了1:1的起落架舱模型景,演员在上面做攀爬和砸起落架的表演,模型景中的机身外部部分用绿幕覆盖,以便于后期制作。另外,拍论文联盟http://摄前工作人员在绿幕上预先放置了专用的追踪点,用于在制作时追踪出摄影机拍摄时的实际运用轨迹。一切就绪以后,制作数字飞机用虚拟的模型代替“假想飞机”,并使数字飞机线框模型的起落架舱部分同实景模型紧密相配,然后经过渲染、合成等公义,完成了最终的效果。
  《紧急迫降》是国产电影在数字制作技术上第一次较为完整和全面的尝试,从前期策划、拍摄到录入胶片进行数字制作,再到最后画面输出还原成胶片,基本上涉及到了数字特技制作的各个方面。《紧急迫降》在电影业拓展上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它的思想艺术价值和票房价值,它表明了中国电影作为工业系统在科技理念和工艺技术方面的突破,是一个民族崇尚科学、展望未来的精神体现。中国电影数字特技运用之初,在视觉上给国人一些震撼,无论从创作上还是制作上都给人以新鲜感,但是客观的讲,数字技术的运用还很不成熟,还没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数字手段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制作上,还需要不断的发展才能自如运用于电影制作上来。
  
  二、《泰坦尼克号》中逼真的视觉效果
  
  在电脑技术还没有成熟的年代,传统特技已经大量应用于电影的制作当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数字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所以,在现代影片中,要实现逼真的视觉效果就需要传统特技与数字特技完美的结合,发挥各自的长处。现在电影人在制作影片时,一般近景都采用模型实拍,而远处镜头则采用数字影像制作,最后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再经过数字合成,这样就能够达到天衣无缝的完美视听效果。
  数字化特技作为一个集成工具,在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细节方面,从动画角色、特技制作到数字内容的管理和剪辑,都给了制片人有力的技术支持。1997年奥斯卡获奖影片《泰坦尼克号》就展示了先进的数字化特技应用在电影制作中比较成熟的水平。《泰坦尼克号》是在由美国导演卡梅隆摄制完成的一部电影巨作。为了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好莱坞数字技术工作室使用乐200多个专业的技术工作站,每天不问断地运行24小时,用了两个月才完成这一工程。在《泰坦尼克号》制作中,采用了500多个cg镜头,制作了近1000个数字人,渲染出了华丽、宏大的场面。同时,传统特技也仍然在大量的使用,影片中船上的近景都是在全尺寸的甲板模型上用真人实景拍摄。电影人们在墨西哥湾的一个小镇上,建造了一个3.4万平方米的巨型蓄水池,又建造了近四分之三的船模型(1:10),片中出现了250多个泰坦尼克号的船体的画面中,200个左右都是实景模型,50多个是数字技术制作的画面,但是在观众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同,观众们看到的始终都是一艘完美的巨型豪华油轮。关于轮船在大西洋上行驶的画面当然不能是真实的,当

http://

泰坦尼克号徐徐离开南开普敦港口驶向茫茫的大西洋时,站在船头的jack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喊着“我是世界之王”,这时的镜头是制作者们花了4个月的时间开发了一套模拟海洋效果的三维动画软件,用摄像机的镜头3/4越过了他的头部上方拉向了整条船,这时所展示的泰坦尼克号的巨大的身躯以及船上所有的乘客等景物就都是用电脑合成的,于是“泰坦尼克号”就行驶在了一片由三维软件制作出来的数字海洋上,乘风破浪,使20世纪初象征人类技术和文明水平最高的“梦之船”扬帆出海的真实场景。但是我们在观赏影片的同时却一点都感觉不到特技的存在,整个画面华丽而真实,这部影片被称为是电影史上模拟仿真上最成功的一部。
  从以上两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数字特技技术在应用之初,还只是在由国家投资的主旋律影片中初露头角,虽然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了一些震撼,但是无论从创作思路上还是在技术制作上都还显得有些稚嫩,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数字技术并没有作为一种商业性的元素进入到电影市场中来。而在与《紧急迫降》主题相似的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数字特技所发挥的作用却大步相同。《泰坦尼克号》的魅力是多元的,爱情、人文精神及高科技手段反映灾难题材是其成功的三大因素,彼此相互交融,不可分割。它既沿袭了那个年代盛行于好莱坞的类型化电影传统,又采用了现代主义电影所崇尚的主观镜头、电脑画面、内心独自等表现样式。特别是通过数字技术的成熟应用来突出影片的主题更是给影片增添了非凡的美丽,如此纷繁灿烂的艺术主题给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观众都留下了宽阔的审美空间。
  我们应该从比较中外电影对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应用着手,找寻产生差距的原因之所在,通过比较、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整理我们自己的发展思路,推进我国电影数字特技技术发展进步。 http://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