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电视电影论文

从“贺岁档”电影市场竞争看电影消费需求趋势

2015-07-06 11: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从“贺岁档”电影市场竞争看电影消费需求趋势

 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进程自2003年发论文联盟http://轫以来,电影消费逐渐增长,据《传媒蓝皮书: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截止2009年,我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连续七年维持了20%以上的增幅。在票房增长的贡献中,主要还是源自单片票房的提高,这便集中体现了中国公众观影习惯的逐渐形成以及对文化产品、文化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在电影产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与电影消费市场的不断升温相同步,中国电影产业作为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产业之一,在文化产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电影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电影文化消费的增长以及需求的变化,将进一步成为产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带动电影产业升级,并最终形成引领电影消费的新热点和新趋势。
  
  一、以“贺岁档”电影市场竞争分析电影文化消费需求趋势
  
  市场竞争往往是衡量消费需求最为直接的途径。近几年来,“贺岁档”电影高密度的市场特征,使其成为集中反映当年电影市场竞争态势,并进行电影产品差异化研究的标本档期。以2009年“贺岁档”国内电影市场情况来看,“三个月的总票房约为36亿元,单美国的两部大片《阿凡达》(13.5亿元)与《2012》(4亿元)就夺得17.5亿元的票房:而国产片30多部的总和只得16.5亿元,还敌不过两部美国大片。wWW.133229.COm”《阿凡达》与《2012》两部电影对“梦幻”本质的把握,及以高品质画面所提供的视觉盛宴是它们在向来崇尚喜剧、传奇的“贺岁档”中脱颖而出的根本。而中国贺岁影片,如《三枪拍案惊奇》《花木兰》《十月围城》等则是扎堆于古装剧,老套式地以明星戏剧演员和广告宣传攻略吸引单轮票房。
  就文化消费的本质而言,它是一种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社会实践,这一实践的符号价值更为突出,实践过程的完成也构成了社会区分的要素之一。好莱坞电影《阿凡达》在“贺岁档”电影市场中的强势表现,即表明其中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构成了区别于当前电影艺术流行元素的新时尚、新潮流。
  1.基于传统文化价值的创新“时尚”元素将成为需求焦点
  电影“时尚”的创造必须基于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文化欲望和需求,它与特定的生活意识密切相关。在2009年的“贺岁档”,国产影片是在复制和模仿流行,而《阿凡达》则基于本土文化创造了“时尚”与“流行”,即影片表达实现了幻想与现实的对接。首先,影片所表达的主题是同《与狼共舞》相一

http://

致的,即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文化冲突,这一文化创作模式符合受众的普世文化价值观,因此赢得了普遍认同;其次,在表达精灵文化这一传统主题的过程中,又融入了诸如游戏、异界幻想等流行生活元素,满足了受众探论文联盟http://求未知星球的猎奇心理。
  《阿凡达》获得的绝对优势的票房收入,也直接印证了电影文化消费需求的新趋势,即基于传统文化价值的创新“时尚”元素成为需求焦点。这就要求,中国电影要回归文化原型,构建基于传统文化创新的民族电影品牌。
  2.分众电影文化需求愈加强化
  电影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小众化”的艺术。这首先是由电影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电影业作为一项高投入、大制作、高风险的行业,必然要求利润高回报,因此必须要有集中消费,培育有能力的消费群体,这必然形成一种“分众化”的效应。其次,这一趋势受到社会发展进程的推动,一方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影片类型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电影产品和服务抢夺、分割受众资源成为必然;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绝对的公共场所消亡,以及私人空间需求得以前所未有的强调,文化内容和服务空间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
  
  二、基于消费需求构建民族电影产业品牌的路径选择
  
  电影文化消费需求中最为根本的民族文化价值认同基础,决定了中国电影产业必须抓住“十二五”时期的黄金机遇期,基于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创新,构建民族电影产业品牌,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注重民族文化的本体创新
  作为国家战略产业之一的中国电影产业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首先树立起民族电影品牌。“不论是从国内市场还是从国际市场来看,民族产业的进步往往与它和民族文化的结合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将传统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融入电影作品,使其具有充分的民族文化特征,中国电影产业才能获得文化上的助推力而逐渐形成民族文化品牌,从而塑造核心竞争力。中国电影产业“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挖掘,主要应该集中在对其独特性以及丰富性的阐释和利用上”:同时还要不断吸收新时代的精神内涵,注重民族文化的本体创新,将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融入民族电影之中。
  2.塑造电影产业的特色化地域集聚优势
  纵观全球影视产业的发展格局,影视产业区位聚集的品牌效应明显,如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韩国的釜山、中国的横店等,聚集经济适用于高投入的电影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各地已经掀起建设影视基地的热潮,到目前影视产业基地已达100多家,但亏损、荒废的占多数。
  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尽快形成电影产业的特色化地域集聚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推进影视业国际化发展进程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思路便是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更是值得各基地建设借鉴的,其借助省内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影视产业的地域文化特色,并将云南题材的电影形成规模,形成亮点,走向中国、走向世界。中国影视基地建设必须定位于本土化的地域特色,挖掘基地文化内涵,并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只有这样,才能塑造电影产业的特色化地域集聚优势,形成最终的核心竞争力。
  3.完善电影产业知识产权的评估和版权保护体系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版权问题,长时期以来,版权评估与版权保护一直是制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2007年,影视作品首次获银行版权质押贷款,这打开了文化产品通过版权评估获得融资的新渠道,但是目前,“信用担保机构不能对影视著作权知识产权做出评估,最后只能用融资人的房产、甚至法人代表个人的无限连带责任作为抵押物,这是目前电影产业融资面临的最大尴尬,同时这也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瓶颈。北京银行对保利博纳、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的贷款,也是在对公司的净值调查,资产状况做了评估之后,不仅将版权、销售收入做为担保,还把法人代表个人的无限连带责任作为抵押才获得。因此,尝试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和完善信贷担保体系成为当务之急。除此之外,我国影视产业存在现行法律法规对制假售假者打击力度不够,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当前必须加快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侵权盗版的打击力度,建立合理有效的市场管理机构和体系,延伸电影产业链条。 http://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