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政治性与政治电影
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是“社会无意识”和“政治无意识”所依附的真正物质基础。电影的拍摄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下进行的,肯定带有特定政党或特定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换句话说,电影既然是社会人文形态的电影,就决定了电影的命题在通常情况下的社会性,也从本质上规定了电影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论文联盟http://
其实,电影的政治性是伴随着电影而存在的,它的政治性内涵因时代、历史状况不同、社会意识的不同而发展变化。传统观念里,人们认为电影的政治性就是代表特定的政党或特定阶级。其实,如果将政治意识形态概念从特定政党或特定阶级的狭隘领域解脱出来,把电影的政治意识形态当作电影与阶级关系、社会地位以至种族、性别和身份等领域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性,那么,任何政党、任何阶级以及任何种族、性别和身份的电影,都可以被解读为政治意识形态性的电影。
对于政治电影,更不用说,它的政治性尤其突出。从广义的角度讲,凡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都可以认为是政治电影,整体上看,这种类型的电影大都是以重大政治事件为题材,或者紧跟国内政党、集团利益的需要,拍摄一些触及国内外的现实政治问题,体现出自觉而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民族精神,来为本国的政治路线和内外政策服务。
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一系列被西方影评界冠之以“政治电影”的影片,从地域角度看,法国的政治电影和意大利的政治电影是世界政治电影发展的主要地。wwW.133229.COM法国在“五月风暴”浪潮的影响和冲击下,一些电影工作者受当时舆论形势的影响,明确提出电影“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表现政治”的口号。一些电影人进行的叙事电影实验,就体现了政治意识形态。并标榜自己的宗旨:“不是去制作政治影片,而是政治地去制作影片。”尽管这些思想带有极左倾向,然而,“电影必须表现政治”这个口号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受到重视。一些法国电影工作者专门寻找一些具有轰动效应的政治事件,作为电影的基本素材,创作时加进许多戏剧元素,最富盛名的是科斯塔·加米拉斯的《z》。这部片子被大家公认为是电影典范之作,导演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了了全世界政治电影鼻祖。一九六八年被电影史学家们认为是“世界政治电影重新涌现的决定性的一年”。《z》讲述的是希腊和平战士、左冀议员格里高利斯·兰布腊基斯在1963年因“车祸”而身亡,这件事,开始人们都认为z的死是偶然车祸所致,但后来事实真相表明这是一起由右翼分子策划的政治谋杀案。加米拉斯拍摄的影片《z》就是用以揭露希腊的反动势力。
这一阶段,意大利电影一方面受到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把意大利性新现实主义的电影传统得到了传承,拍出了自己的政治电影。1976年5月号英国《电影与电影制作》刊登的英国影评家约翰·莱恩的文章在《意大利的电影与政治》中深刻的指出,“意大利艺术家经常被卷入政治,不管他们喜欢不喜欢它,从但丁到威尔第都是如此”,“今天的电影之于意大利有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电影制作与电影制作者关心他们国家的政治,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意大利政治电影与意大利国内政治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如此之密切,如此之紧密。在这里我们也发现,对于每个意大利的艺术家来说,他们自然更很关心的是他们国家的政治,因为这是直接影响电影前程的切身话题,也是政治电影能否得以继续昌盛存在的基本条件。
意大利的政治电影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倾向,亦即新现实主义精神的继续和发展;
二是具有浓厚的党派色彩;三是推崇极左思潮;四是从存在转向政治。1970年佩特里推出了被认为是意大利政治电影的第一部代表作:《对一个不受怀疑的公民的调查》,影片写一个高级警官杀死情妇,警方先后把情妇的丈夫和一个左派学生当成嫌疑犯抓起来,使他们在警察局里受尽折磨。在艰难的调查取证过程中,警察越加发现,事实根本不是他们当初分析的那样,一切证据都显示他们是无辜的,而真正要调查的是 “自己人”时,警方和检察机构却消极懈怠,敷衍了事。这个一直不受怀疑、享有特权的阶层,应该接受同论文联盟http://样的司法调查,决不能因为警察尤其是高级警官乃执法人员,就理应“不受怀疑”。至此,影片标题所讽喻的对象显而易见;在影片的最后,那个有罪的高级警官梦见自己被警察局长赦免无罪。其实,这也深刻地表明,所有“特权阶层”,他们都是官官相护,法律只是他们拿来治人的工具,于己是无关的。
从中可看出,政治电影均以政治事件为题材,是为特定政党或特定阶级利益服务的。政治性是影片的核心,主要通过影片传达某种占据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政治观念、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正如格里尔逊宣称的那样:“我将电影看做一个讲坛,而将它用作一个宣传员。”他确信政治电影不是物质世界的一种反映,而是铸造现实和赋予社会价值与意义的能动工具。
而“电影的政治性”与政治电影多有不同,它是把电影作为一种政治载体的特性,影片中有强烈的政治意识、鲜明的政治倾向、尖锐的政治矛盾、彻底的政治批判。政治性只是电影美学特性的一部分。正像一位名人所说过的那样,“一切文化都充斥着政治价值”。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样式,其不可避免的必然内在地含有政治的因素,只不过“这些价值作为意义是文化的”。
在认识电影与政治的关系时,人们总是犯一个通病:两个极端。要么是突出政治,好像人类社会生活就只有政治,社会生活除了政治就没有别的了;要么不去碰政治,只要一碰政治,就被扣上传声筒的帽子,就必然是公式化、概念化。其实用电影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和用政治色彩的电影表现社会生活是两码事。我们的现实生活决定了我们要重视政治,虽然政治不是一切。但政治因素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每个民族心理中,电影不表现政治性是不真实的。未来电影在新语境下,人们应当正确把捏电影与政治的关系,一方面不紧随,另一方面不放弃,总结各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使政治这一意识形态机制有效地融入艺术影像中去,让电影在自主性的前提下,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