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我国电影市场的不断繁荣,很多小成本电影在题材选择上摒弃了大题材大制作的创作方向,转而以更加平民化的视角和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讲述,同时小成本电影在兼顾电影艺术性的同时还准确地把握住了电影市场的脉搏,以小搏大的案例层出不穷,《失恋33天》、《泰囧》和《捉妖记》等就是低投入和高票房的成功案例。电视音画结合的传播模式对于电影的传播十分有利,因而许多小成本电影在无力登上院线的情况下电视媒体成为了放映平台的首选。本文通过对小成本电影的特点和电视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适应未来我国小成本电影发展的新道路。
一、小成本电影发展的社会背景
根据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中国电影市场实力矩阵专题研究报告2015》显示,我国的电影市场扮演挑大梁角色的仍然是两家“国字号”打头的中影、华夏和五家民营企业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博纳影业和新晋的乐视影业及万达影视,由于这种国企与民营企业结合的影视发展模式决定了我国影视行业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不同题材、不同类型、不同制作模式与宣发模式的电影层出不穷,大大增加了我国电影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市场多样化,使我国的电影市场更具活力。①2014年度,我国国内票房总收入达到297亿元人民币,同比2013年上涨19.5%,各种题材的影片均饱含着个性特色不断向电影市场王冠发起挑战,比如国产片《心花路放》,除去宣发费用制作成本仅有3500万,而首周票房就达到了6亿元人民币,最终以11.5亿收官成为当年最大黑马,与动辄几亿成本投放的“大片相比”,《心花路放》、《泰囧》、《失恋33天》这种电影制作成本低、故事性强,贴近群众,逐渐被大众所喜爱并在电影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小成本电影的大获成功与其题材选择是分不开的,受制作成本的限制,小成本电影从一开始便摒弃了大制作的题材而选择了小人物的故事。小人物的故事更富有平民化色彩,更容易让大众接受。同时,小成本电影受到宣发经费的限制多都选择电视作为传播平台。电视除了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其传播的时效性和覆盖率较之院线也有明显优势,只是在创收上稍弱一些。本文现从小成本电影的题材选择和电视传播的角度来分析其发展之道。
二、小成本电影发展中的电视传播
1、小成本电影的特点
2002年一部《英雄》开启了我国商业片电影的新时代,同时也激发了全民对大片追捧的热潮,《满城尽带黄金甲》、《阿凡达》、《让子弹飞》等等一批高投入、大制作的影片不断刷新着我国电影的票房纪录,同时也让观众对大制作的影片形成了从接受到崇拜再到审美疲劳的过程。一些影片大胆采用新鲜题材如黑色幽默、公路喜剧、青春爱情等不仅使人眼前一亮,也有效缓解了人们的审美疲劳,增加了人们观影选择的多样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条件极大满足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新要求。②过去扎堆似的观影习惯在如今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受众因人而异地选择符合个人口胃的类型片,如2013年上映的《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便以校园爱情为主线,掀起了一股青春怀旧风同时也带动了青春题材的电影发展。因此,小成本电影由于投资较少从立项开始便远离了宏大场面的表现和重大题材的涉及,但是在这一基础上小成本电影往往能够通过剧本的巧妙设计讲述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故事让小成本电影成为大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小成本电影已不再以边缘化的姿态呈现在如今电影市场中而是以小人物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平民化的视角展现出来,因而获得了很好的观众缘。
2、电视传播的特点
我国电视发展较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自电视在我国普及以来发展十分迅速。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诞生,同年,全国仅有50台电视机。到了1971年,全国已建成32家电视台,而进入21世纪我国的电视覆盖率已达到94%,现如今几乎家家都有彩色电视机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视机的种类更加丰富、观看感受更强烈,然而进入新世纪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使得电视的收视率渐渐走下神坛,但作为第一媒体电视仍然是如今普及率最高的一种传播媒介。电视的传播具有双重信息性,声音语言与图像语言同时传播的方式使得电视成为一种声画结合的传播媒介,解说、同期声等共同构建了电视传播的声音语言,除了语言以外的所有符号构成了图像语言。电视传播具备了声音语言和图像语言两大符号系统,是一种声画结合的传播方式,这一点使其在各种传播媒介中具有独有的优势。报纸能看不能听,广播能听不能看,有人说广播也具有时效性的特点,那么作为一种同样具有很强时效性的传播媒介,其具备的双重信息传播特点就与广播划清了界限。有人把电视称为艺术,排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之后,被誉为“第九艺术”。而这最后出生的第九艺术,却能将前八种艺术统统“囊括”在自己麾下。不断丰富发展自己,使屏幕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③
3、小成本电影如何利用电视传播
通过电视的传播特点可知,电视作为第一媒体目前仍然是我国普及率最高的传播媒介,然而小成本电影由于受到制作成本的限制在宣发经费上势必会有所节制,甚至很多影片都无法进入正规院线进行放映,所以利用电视的第一媒体普及性对于电影的播送和宣传十分有利,同时,很多优秀的小成本电影因题材接近百姓、拍摄场景贴近大众,其受众群体大多也来自电视机前的普通观众。所以,电视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受众接受心理上对电影的传播具有很大的优势。1994年由周星驰彩星电影公司和大陆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的电影《大话西游》可谓是周星驰电影的经典之作,但此部电影在香港上映之初票房惨淡且影响力极低,1997年,大陆市场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首先在大学生群体掀起了轩然大波,后来在大陆的影响逐渐扩大并最终成为周星驰的扛鼎之作。借助电视媒体传播的电影还有很多,宁浩的第一部电影《疯狂的石头》投资仅500万,在宣发费用上更是少得可怜并且未能成功在院线上映,然而在电视上一经播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电视媒体因其传播的双重信息性,是一种声画结合的传播方式,声音与画面的完美结合正好符合电影艺术的表达和传播。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的视听感官并用就比凭借单一感官系统获得的效果更大。根据电视传播的特点,在传统大众媒介中,几乎没有任何媒体能像电视那样,具有巨大的兼容性,它几乎可以把所有媒介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全部运用过来,经过改造加工,衍生出新的表现形态,因而电影艺术的传播应该抓住电视传播的特点利用电视的良好兼容性,将娱乐性与叙事性相结合的电影艺术传播得更加广泛。同时,电视传播具有重复性,对于同样的节目可以重复播出与放映,因而,对于小成本电影无法在院线放映的特点可以利用电视的这一优势重复的放映与播出。
三、小成本电影的发展
电影作为商品,其价值的体现就在于观众的认可,因而小成本电影的创作者们必须放下高姿态重新对国内市场有所重视;影片的好坏虽然不能单一的用票房来衡量,但票房绝对是电影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的电影票房不能证明影片质量,但票房绝对是电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电影向来以注重艺术性著称,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电影的发展也引入了市场的概念,因而电影在保持其本身原有的艺术性之外也应兼顾商业的元素,吸引观众的眼球,因此拿捏好小成本电影在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平衡比例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影作为以故事情节为支撑的艺术形式应坚持内容为王,在让观众感受到电影带来的娱乐性同时也应通过深入人心的故事让观众有所启发,因此小成本电影应该扩大题材范围,发展更为多元化的影片题材;多渠道融资,拓宽放映方式,开发多种放映渠道,让小成本电影走向更多的观众,这些都不失为小成本电影突出重围的有效策略。因此,受资本运作影响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大电影影响,小成本电影无论是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总是捉襟见肘,正面与高成本电影比拼画面和音效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怎样走出符合小成本电影特点的发展新路子才是关键。从1990年张元的《妈妈》开始,小成本电影已经走过二十年的风雨历程,低迷却坚持,坎坷却不乏辉煌。发展必然带来问题,小成本电影在市场化下的出路更成为业界和学界探讨的热点。很多小成本电影受到宣发经费的限制未能在院线上映因而转向电视平台并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一点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同时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享受越来越趋于个人化而不仅仅满足于对观感的刺激,因而一批有着个性特点的电影开始在我国电影市场崭露头角。小成本电影正是依靠着其风格样式的个性化与小众口味的优势,精确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通过生活化的演绎和平民化的视角,以小博大成为我国电影市场的新宠儿。然而小成本电影在投资成本低的优势下势必面临着制作和宣发投资少的困境,因而良好的运用电视这一普及率最高的第一媒体对小成本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黄洁茹 来源:新闻世界 2015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