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2日,电影频道播出电视电影《岁岁平安》,宣告中国内地电视电影正式诞生。此后发展之势迅猛繁盛,截至2011年年底,出品总量达1427部,几乎包罗各种电影类型样式,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硕果累累。其不但补充丰富了电影频道节目品种,还以特有的美学特色补充、丰富、繁荣了影视市场,成为与电影、电视剧并立而行的三大影视叙事艺术之_。2012年1月1日,历史进入新阶段,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部署,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把电影频道生产的电视电影彻底归为中国电影故事片的管理体系中。从剧本备案、公示到影片的拍摄、完成片的审查、发行,所有的管理程序和行政许可都与影院电影完全一致。电视电影自此被完全纳入国产电影范畴,电影频道"电视电影部〃也在2013年1月28日更名为"电影创作部"。对政府主管部门来说,不再有电视电影这个称谓,中国内地电视电影就此"终结"。这个"终结〃是电影频道电视电影14年出色的艺术技术实践的结果,是中国电影发展战略调整的需要。
在新时期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电影频道的成立和电视电影的生发以及最后的"终结”,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战略部署下,电视电影这_提法在管理范畴内已经消亡,但其作为一个实体,其实是"名亡实存",它依然在电影频道的创作播出实践中照旧进行,但融入民族电影体系后,其市场、产量、制作规模、资本方式、技术研发均发生一定变化。必要的回溯——中国内地电视电影的生发历程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初建
顺应国际趋势,1994年,中国进入资源整合、特色定位、差异化生存、专业化分类的"专业频道"时代。广播电影电视部⑴经过调查论证,于1994年2月19日,上报中央编委,经批准,于1995年3月13日,成立了"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以适应当前电视文化市场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发挥电影电视的整体优势,再造电影市场,增加收益,推进电影体制改革。具体任务是:为全国观众提供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中外电影,弘扬电影文化,普及电影知识;以中国电影为重点,宣传中外电影动态,提供电影资讯;把握电影频道电影电视的双重特点,适应市场经济、适应改革开放、适应高新技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支持国产电影创作。繁荣影视创作,促进影视合流,推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
"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性质为事业单位,经费自筹。®按其"关于规范中心在对外交往及行文中称谓等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当其作为单位机构出现时,可简称为"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涉及播放内容时,可视情况简称为"电影频道〃或CCTV—6,隶属电影局,贷款运营。1995年11月30日9:29试播成功,1996年1月1日9:30正式开播。
专业电影频道的成立,让电影走入千家万户,满足着中国观众对电影的需求,并以"中华第一大家庭影院”,形成中国电影又一个销售市场,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一度沉闷的中国电影市场,对中国电影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二、出现片源荒
初建期电影频道的电影片源主要来自全国各电影制片厂(包括省办厂)、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入输出公司、中国电影资料馆库存国产及进口影片等。电影频道正式开播不久,片源不足情况就已显现。当时每日播出时间约16小时,每八小时重播一次。每天国产片约12小时,外片一个多小时,专题片等广告两个来小时。国片一年播出量就需要两千多部次。但截至1996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片总产约2800部左右,除去或因内容主题不适、或因艺术质量低劣、或因画质褪色坏损等技术问题的影片外,可供播出的只有1500部左右,具有重播价值的仅800部左右。当时中国电影业不发达,产量连年下降,(3)也由于当时新片不得马上上电视播出的规定,可购入新片数量非常有限,所播节目中新片比例稀少,节目更新周期长。为支持运转,一是以各种组合编排的方式重播旧片,有的影片播出数在一年间超过八次;二是在片花、节目导读上进行特殊包装和翻新花样弥补不足。片源荒严重影响了电影频道的播出质量。1997年播出时间延长两个小时,片荒问题更为严重。
三、酝酿自拍"电视电影〃及购买"电视电影片"和电视剧
在片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电影频道开始酝酿自制电视电影和购买电视剧及"电视电影”。1996—1998年是电影频道扩大节目的开源时期。
早在1996年《电影频道年终总结》中,就做了为解决片源紧张拟向社会购买"电视电影片〃的提议。这是电影频道最早出现"电视电影〃一词。⑷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新名词、新事物。1997年初,中宣部和广电部联合召开了电影工作座谈会。电影频道就落实其"精神〃的汇报中,计划挖掘电影厂的制作力量,利用各电影厂的人员、器材拍摄电视电影”®的工作设想。由于当时大家对电视电影没有清晰的概念,且普遍认为其质量不高,所以心思还主要放在电视剧上。1997年10月,电影频道向电影局做了《电影频道关于购买国产电视剧的请示》,要求批准适量选购具有思想、艺术、观赏价值的国产优秀电视剧以补充片源不足。
但很快,电视电影的概念便在中国影视专业院校和电影业内逐渐明晰起来。1998年《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第2期以电视电影为焦点做了一个"电视电影笔谈〃栏目,卷首语以"本刊编辑部〃名义发表了"要重视’电视电影’的特性研究”,栏目刊载了五篇关于电视电影的文章。这些文章对欧美电视电影进行了介绍并对电视电影的概念做了一定的辨析。其中谈到电视电影的制作和艺术特性。这一组文章对电影频道制作电视电影有很重要的影响。
四、电视电影筹备期
1998年3月3日,广电部电影事业管理局针对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一系列的请示、汇报,下达了《关于电影频道播映国产电视剧的批复》,同意电影频道适量播映八集以下国产电视剧补充节目不足;鼓励创作并播出与电影同等长度的电视电影,在选购电视剧和电视电影时,要注意把握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为此,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社会购买和自行制作等业务陆续展开,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购买制作电视电影的报告、条例,并在《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1998年工作总结和1999年工作设想》中提出了为庆祝建国50周年,特别制作电视电影的献礼计划。
电视电影酝酿期,是电视电影诸多规章制度的奠基期,许多制度延续久远,成为电视电影的运行原则,如《电影频道制作电视电影工作条例》(试行)和《关于改编电视电影等价格的标准》中对电视电影制作周期和成本价格的规定,成为电视电影_直执行的制片原则。虽然之后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以及制作特需,价格、周期有所调整,但短周期、低成本的制片原则和社会购买成品的原则一直没变,并成为中国电视电影的制片特征和以自制为主、外购为辅的双轨制生产方式
五、电视电影诞生——鼠年贺岁第一剧
1999年3月2日17:00,电影频道播出了第一部电视电影《岁岁平安》(1999,编剧:廉春明、白云海,导演:戚健,摄像:路军,主演:雷恪生、杨立新、许娣、英壮、牛莉)这是一部贺岁类喜剧,著名笑星陈佩斯、朱时茂、侯耀文、李琦等的客串,颇为影片添色。影片结尾,出现一个非常有意味的情节:赵老爷子带着全家在漫天的礼花中,突然对镜齐拜,高声共祝全国人民合家欢乐丨岁岁平安丨这个突然游离故事情景的片段,大有一种电影频道电视电影,通过此机会,以向全国人民拜年的方式,闪亮登场宣告诞生的意味。影片播出获得了成功,收视率达1.47°%,即观看该片的观众近一千七百万。当时媒体曾报道:"巨星云集,开心贺岁丨电影频道鼠年贺岁第一剧《岁岁平安》的正式亮相,宣告电视电影在中国内地正式诞生,1999年被定为中国内地电视电影诞生的年份。
六、电视电影部成立和国庆献礼片
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是一个先有作品,后有管理部门的过程。鉴于电视电影顺利上马、成功播出,电影频道1999年3月24日上文国家广电总局人事部,申请其批准在中心增设电视电影制作部并获得同意。电影频道于1999年4月正式成立了电视电影制作部,负责人为母铁军,®由时任电影频道主任的阎晓明直接抓管。
新成立的电视电影部在当年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条例"、"标准"、"办法〃等等。其规章制度虽不尽规范完善,但它来自对其他成熟电视台管理经验的借鉴和来自电视电影实践,有一定科学性、可操作性。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严格执行,对电视电影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生产的顺利,产品的质量。当年,国庆献礼片在1999年国庆来临之前如期完成。9月27日至10月30日期间,电影频道集中播放了12部电视电影国庆献礼片:《蓝盔之子》、《操心家长》、《少奇专列》、《有爱才有我》、《飘在海上的血》、《胡杨》、《美梦成真》、《借牛》、《岁岁重阳》、《劲舞苍穹》、《心灵传呼》、《情系克拉拉布》。献礼式集体亮相,让中国电视观众初步认识了电视电影,并对这种新的叙事艺术产生了兴趣,尤其在业界,引起较强烈的反响。他们对这种艺术形式和它的价值意义给予充分的肯定:称它为"艺术审美亮点"、"为荧屏增加了新意"、符合"大众品味和大众情趣”,充分肯定其在培养电影人才方面的作用,是"中国影视新的艺术和经济增长点"。
七、确立称谓
中国内地电视电影先有作品,后有管理部门,再后确立称谓。将这种新的影视叙事艺术样式确名为"电视电影"是在2000年4月。自1999年启动以来,电视电影运作顺利,但初现期,有关称谓不尽统一,如"电视电影片"、"电视故事片"、"电视电影〃等。经过电影频道与电影学术期刊《当代电影》编辑部认真查考相关资料,反复研究,得出:英文TELEFILM(电视电影/电视影片)、法文TELEFILM(拼写与译义与英文同)、德文FERNSEHENFILM(电视电影)。英文、法文、德文三种文字,准确的翻译为:1.专为电视台拍摄的影片(胶片);2.专供电视台播放的影片(胶片)。为此,电影频道拟将其制作的作品定名为"电视电影",并于2000年3月16日将此情上报电影局。3月30日,电影局回文批复:经研究决定,今后凡供电影频道播放的故事片(电影片、电视剧除外),其称谓可暂定为"电视电影"。m至此,在中国,这种新的影视艺术样式,有了统一固定的称谓,其特指:由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出品的(购买成品或立项制作),遵循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符合电影艺术技术要求和电视台节目播出要求,用于电影频道播出的影片。
电视电影顺利运行。2000年1月20—21日,电影频道、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当代电影》杂志社联合主办了"电视电影研讨会"。会议就中国内地新生的电视电影的历史与现状、本体特征、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当代电影》2000年第2期还刊发了一组学术文章。这次研讨会对之后中国内地电视电影从制作规模、题材选择、风格定位、主旨意趣的形成,影像重大。自此,在中国内地,一个有着明确称谓的,规范化、规模化、年产_百多部的新的影视叙事艺术样式蓬勃发展。14年来,电视电影以其良好的品质成为与电影、电视剧并立的影视叙事艺术,许多优秀作品,入位中国影视艺术宝库。
千余部电视电影作品陆续通过电视台和电影网(www.m1905.com)与成万上亿的观众见面,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电影样式,在观众中形成一定影响,臝得良好口碑,拥有了稳定的观众群。
截止到2011年年底,有近百部优秀作品在"金鸡百花电影节”"华表奖"、中国电影童牛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国际电视节、美国国际电视艾美奖、法国兰斯国际电视节、美国好莱坞国际电视电影节协会星光奖、摩洛哥蒙特卡罗国际电影节、SKIPCITY国际数字电影节等二十多个国内外电影节的各届评选中获得一百五十多个奖项,进行了颇有意义的国内外影视文化交流。
电视电影出现的作用和意义中国内地电视电影诞生于全球性影业低迷,中国影业改革调整期。在市场化初期阶段,电视电影产业的出现,以电视台注资方式、较大的生产规模、制播一体的模式,激活了萧条的中国影视市场,培育储备了众多人才,提升了中国电影产量,补充了中国电影的题材样式。在中国新世纪电影产业化转型过程中,形成一个缓冲地带,发挥了战略转移的护送作用。这是电视电影项目启动对中国民族电影产生的积极意义。
资本性质和制播模式的作用自1993年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中国电影界的生产、发行、放映的资本来源、机构性质都发生了巨变,统购统销制度彻底结束。尤其是1998年1月1曰,国家广电总局《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试行办法》正式实行,允许非国有公司取得拍片权力,无论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团体,甚至个人投资都可以申请单片许可证、独立生产影片等政策,催生出各种规模的集团性质、股份性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团体等各种影视制作机构,数量不可估算。影视业几乎完全市场化,各影视制作机构和创作人员无论大小都面临市场压力,举步维艰。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的启动,年产一百多部的生产规模,电影频道出资的资本形式和制播一体的运营模式一一"剧本三审立项一一频道投资一一成品回收一一进入播出渠道",吸引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影视制作机构汇集到电视电影生产行列。
作为电影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新产业现象,电视电影一经启动便与重新洗牌后的社会影视力量相遇。其运行虽然不是国家资本,而是自负盈亏、自给自足的国家电视台(电影频道)承担资本责任的制播模式,这对于完全推向市场的各影视制作机构而言,相当于当年的统购统销政策,对他们适应市场化的生存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公司一经获得承制一部作品的权利,其制作资金、成品回收、作品播映便基本进入保险箱。没有资金困顿、市场压力和作品不能问世的担忧。许多新老公司和个人得以在中国电影业萧条期通过电视电影从事制、创实践,获得生存就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