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作为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是与它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的,所以电视节目的热点也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审美标准而不断地变化着:上世纪80年代是电视文艺节目热;90年代初是电视纪实节目热;90年代中期是电视新闻节目热;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是电视娱乐节目热。当前,娱乐节目像一股猛烈的旋风,冲击着中国的电视屏幕。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辽宁卫视的《明星转起来》、这些节目占有了荧屏,赢得了观众,成为一道绚丽的电视风景线。
那么,电视娱乐节目是什么?它为什么会火?有人这样给它定义:电视娱乐节目主要是指由节目主持人、特邀嘉宾以及嘉宾方阵所组成,通过诸多设计新颖、别出心裁、引人入胜的娱乐形式,加以一定的奖励,营造轻松欢快的场上氛围,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娱乐性和刺激性,最终达到自娱自乐、舒缓情绪、强心益智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娱乐节目为什么会在20世纪90年代末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并成为当今的屏幕热点呢?这自然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社会、时代的缘由。
1.娱乐是人的本能要求
俗话说“劳逸结合”,只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如果说,劳动创造了艺术,那么艺术就愉悦了人的性情。人类恰恰就是通过娱乐方式来减轻劳动的负担,才能享受轻松快乐而又健康的生活。
2.生活水平提高需要娱乐
我国成功的社会经济改革,使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已经摆脱了贫困,步入了小康生活。人们不仅仅追求物质的消费,同时也更加注重文化的消费。目前,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实惠、最经济、最便捷的文化消费就是看电视了,电视娱乐应运而生。
3.电视节目竞争加剧的结果
几十个频道的选择,使各家电视台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要想保住收视率,在各频道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靠电视节目本身“打天下”。到目前为止,地方台的新闻节目无法和中央电视台竞争;电视剧则需要雄厚的资金;剩下的只有靠电视娱乐节目的空当了。故而,优秀的娱乐节目一经推出必然是一炮而红,获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
4.市场经济激活了娱乐节目
电视节目作为文化产品,也需要纳入市场,经受市场的考验,电视节目制作人为了使电视台走出财政困境,就不得不选择、设计那些既能“赚钱”,又让观众“叫好”的电视节目,娱乐节目成为了各家电视台的首选。
此外,娱乐节目如此火爆,编导、策划人的创意是关键。要内容丰富多彩,雅俗共赏,形式新颖独特,播出时间固定,尽量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
当然,主持人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观众对某某主持人的评价,如《快乐大本营》的何炅、谢娜,《幸运52》的李咏等。人们议论这些主持人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由这些人主持的娱乐节目已家喻户晓,深得人们喜爱;二是主持人的自身魅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持人拉近了电视台与观众的距离,使电视节目更加贴近生活,他们在为节目锦上添花的同时,也成为观众欣赏的对象。
电视娱乐节目样式很多,主要分为:竞技类、博彩类、综艺类。它们有着鲜明的共同特征,即真实性、趣味性与平民化。
所谓“真实性”,是指娱乐节目使明星、偶像变得不再神秘,这份真实的情感体验在笑的过程中拉近了嘉宾、观众、主持人之间的距离。“趣味性”在这里是指“纯娱乐”,它不会承担太多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甚至抖掉了身上的政治负担。“平民化”是目前电视界的一股浪潮。参与电视娱乐节目是平民百姓最廉价、最实惠的娱乐场所。这种坚持场内场外互动的灵活方式,再加上物质回报,便决定了娱乐节目的平民化,自然也是这类节目必然兴旺的原因。
对于娱乐节目的存在,社会各界所持的看法褒贬不一,不管对它是“憎”还是“爱”,毋庸置疑的是,它是真实的客观存在。
首先,它冲击了原有的电视理论
我国的电视理论特别强调“艺术论”,强调节目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追求“高雅”,贬斥“通俗”。这样就疏远了一般的电视观众和平民百姓,电视娱乐节目的产生则是对这种电视艺术理论的反叛。它根本不是艺术作品,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艺术的审美价值。
其次,它冲击了固有的电视观念
娱乐节目的涌现,以纯娱乐的形式摆脱了“喉舌”学说的负担。它强调“乐”,甚至是“寓乐于乐”。
再次,它是对电视文化的一种冲击
电视文化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但它究竟是“高雅”的文化,还是“通俗”的文化?是一种“精英”的文化,还是一种“大众”的文化?对此众说纷纭。
其实,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都有其精品所在。“高雅”的电视节目也有高低之分“,雅俗共赏”也有其优劣之别,“通俗”也有其精品和劣品。目前当红的娱乐节目,如《快乐大本营》、《幸运52》等,不就是大众文化的精品吗?
正是电视娱乐节目这种“通俗”的文化,给我们带来的这些启示,才让我们受益匪浅。所以,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电视文化,正确地解读电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