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目前国内通行的做法是差不多100%采用盲审。我们学院,每年也接到不少兄弟院校盲审博士学位论文任务。学院接到盲审的论文后,就会根据各老师的研究领域,经老师本人确认同意后指定。
为什么还有一些博士生需要一天读几十篇文献?为什么还有一些博士生毕业不了?我觉得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个别现象,而且与博士生本人平常是否认真学习有很大关系。博士生的毕业论文明确要求有120篇到180篇的文献量。
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了几年,虽然年龄有点大,但一直有个读博士的梦想,都说想读博什么时候都不晚,但问了几个名额都满了,大牛们不少都是10多个人竞争他的1个名额,有博导建议我读他的工程博士。工程博士我开始也不懂,我关注的这个学校是双一流高校,工程博士和学术博士的“申请-考核...
从一个博士生导师的角度看,博士在读期间能写出一堆SCI,而毕业三四年了,相当于又一个博士期,在仍然有论文需求和压力的情况下,反而写不出一篇论文,说明博士生离开导师后便寸步难行,本质上反映出博士生培养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没有培养博士生...
我知道申请博士非常看重科研经历,因为我的专业是传播方向,并不像理科有实验或者项目,所以我现在很伤脑筋这个科研经历可以从哪里来?而且我们第一年都是在上课,第二年写论文,如果真的要自己单独在瑞典发文章的话,难度是不是也会很大?
(校学位委员会第174次会议通过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创新性成果的数量和水平是研究生培养...
为了署名问题,砸掉导师饭碗,澳大利亚学术界发生了一件「大义灭亲」的事。话说2019年11月,澳洲纽卡斯尔大学毕业的博士KateHutcheon先后向期刊编辑部和纽卡斯尔大学科研诚信办公室,她的导师AndrewL.Eamens同年8月在Agronomy上发表的论文抄袭了她2017年博士毕业论文…
为了毕业,被导师压榨的三年记事,一个夏天,考研,导师,压榨,学术,学术造假,论文,硕士12017年2月18号,我查到了自己的考研成绩——412分,而我报考的专业往年只要330分就能上,高了这么多分,肯定没问题。
博士论文终于完成,是在2014年12月的一个平淡的午后。这天正好是冬季时令里的大雪节气——南京无雪。盯着刚刚打印好的还泛着打印店特有书香的论文样刊,心情就像自助火锅店里胡乱混合到一起的各种酱料,无法准确表达出是什么滋味。
为了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目前国内通行的做法是差不多100%采用盲审。我们学院,每年也接到不少兄弟院校盲审博士学位论文任务。学院接到盲审的论文后,就会根据各老师的研究领域,经老师本人确认同意后指定。
为什么还有一些博士生需要一天读几十篇文献?为什么还有一些博士生毕业不了?我觉得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个别现象,而且与博士生本人平常是否认真学习有很大关系。博士生的毕业论文明确要求有120篇到180篇的文献量。
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了几年,虽然年龄有点大,但一直有个读博士的梦想,都说想读博什么时候都不晚,但问了几个名额都满了,大牛们不少都是10多个人竞争他的1个名额,有博导建议我读他的工程博士。工程博士我开始也不懂,我关注的这个学校是双一流高校,工程博士和学术博士的“申请-考核...
从一个博士生导师的角度看,博士在读期间能写出一堆SCI,而毕业三四年了,相当于又一个博士期,在仍然有论文需求和压力的情况下,反而写不出一篇论文,说明博士生离开导师后便寸步难行,本质上反映出博士生培养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没有培养博士生...
我知道申请博士非常看重科研经历,因为我的专业是传播方向,并不像理科有实验或者项目,所以我现在很伤脑筋这个科研经历可以从哪里来?而且我们第一年都是在上课,第二年写论文,如果真的要自己单独在瑞典发文章的话,难度是不是也会很大?
(校学位委员会第174次会议通过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创新性成果的数量和水平是研究生培养...
为了署名问题,砸掉导师饭碗,澳大利亚学术界发生了一件「大义灭亲」的事。话说2019年11月,澳洲纽卡斯尔大学毕业的博士KateHutcheon先后向期刊编辑部和纽卡斯尔大学科研诚信办公室,她的导师AndrewL.Eamens同年8月在Agronomy上发表的论文抄袭了她2017年博士毕业论文…
为了毕业,被导师压榨的三年记事,一个夏天,考研,导师,压榨,学术,学术造假,论文,硕士12017年2月18号,我查到了自己的考研成绩——412分,而我报考的专业往年只要330分就能上,高了这么多分,肯定没问题。
博士论文终于完成,是在2014年12月的一个平淡的午后。这天正好是冬季时令里的大雪节气——南京无雪。盯着刚刚打印好的还泛着打印店特有书香的论文样刊,心情就像自助火锅店里胡乱混合到一起的各种酱料,无法准确表达出是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