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纸本纵27厘米横96.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卷为苏轼于元符三年(1100)冬十二月写给友人谢民师的一封信,谈他对文学遣词达意的见解。现存墨迹已阙文章篇首部分。《答谢民师书》苏轼原文
苏轼行书墨迹《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纵27厘米横96.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卷为苏轼于元符三年(1100)冬十二月写给友人谢民师的一封信,谈他对文学遣词达意的见解。细玩此帖,书与文交相辉映,通篇一气贯注,有不可止遏之势。俞和曾评其书谓:“东坡先生在当时诸公间第一品人也,余每于...
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纸本纵27厘米横96.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卷为苏轼于元符三年(1100)冬十二月写给友人谢民师的一封信,谈他对文学遣词达意的见解。现存墨迹已阙文章篇首部分。大凡古人尺牍,或叙离别之情,或询家人之...
答谢民师论文帖行书纸本墨迹卷《答谢民师论文帖》(残卷)写于元符三年(1100),是一篇苏轼与谢民师论文的书信文。文中阐述了苏轼重要文学观点。而其书法以通篇匀整的行书,前...
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
《答谢民师论文帖》(残卷)写于元符三年(1100),是一篇苏轼与谢民师论文的书信文。文中阐述了苏轼重要文学观点。而其书法以通篇匀整的行书,前后贯通,一气呵成,正实践着他在文中所提出的作文要“文理自然”、“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等文学观点。
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2、黄庭坚书法艺术特点: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
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纸本纵27厘米横96.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卷为苏轼于元符三年(1100)冬十二月写给友人谢民师的一封信,谈他对文学遣词达意的见解。现存墨迹已阙文章篇首部分。《答谢民师书》苏轼原文
苏轼行书墨迹《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纵27厘米横96.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卷为苏轼于元符三年(1100)冬十二月写给友人谢民师的一封信,谈他对文学遣词达意的见解。细玩此帖,书与文交相辉映,通篇一气贯注,有不可止遏之势。俞和曾评其书谓:“东坡先生在当时诸公间第一品人也,余每于...
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纸本纵27厘米横96.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卷为苏轼于元符三年(1100)冬十二月写给友人谢民师的一封信,谈他对文学遣词达意的见解。现存墨迹已阙文章篇首部分。大凡古人尺牍,或叙离别之情,或询家人之...
答谢民师论文帖行书纸本墨迹卷《答谢民师论文帖》(残卷)写于元符三年(1100),是一篇苏轼与谢民师论文的书信文。文中阐述了苏轼重要文学观点。而其书法以通篇匀整的行书,前...
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
《答谢民师论文帖》(残卷)写于元符三年(1100),是一篇苏轼与谢民师论文的书信文。文中阐述了苏轼重要文学观点。而其书法以通篇匀整的行书,前后贯通,一气呵成,正实践着他在文中所提出的作文要“文理自然”、“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等文学观点。
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2、黄庭坚书法艺术特点: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