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高被引论文的定义是:Selectedfromthemostrecent10yearsofdata,HighlyCitedPapersreflectthetop1%ofpapersbyfieldandpublicationyear。这个top1%看起来很厉害,其实对于刚发表一两年的论文,进入这个前百分之一并不需要很多的
一般来说学术评价有两个指标:1.论文被国内外著名检索数据库收录数:如国际著名的三大索引库,SCI、EI、ISTP,国内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论文被引数。-----论文引用次数是评价一个人的学术功底的重要量化指标。具体到不同学科差异很大,没有具体探究过。
操作步骤为:1.选择“所有数据库”,输入检索条件,点击“检索”按钮。2.在系统列出的检索结果中,会显示论文“被引频次”。3.点击“被引频次”数字(如上图中的“85”),系统会显示引用此论文的论文清单。4.请人工排除(减去)自引(引用论文的第...
被引用次数方面,2000年至2010年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72万篇,论文共被引用423万次,排在世界第8位,比上年统计时提升了1位。平均每篇论文...
复合被引排名靠前的10篇论文,其平均被引次数为760.1次,这10篇论文主要发表在《管理世界》《中国管理科学》《科学学研究》杂志上。复合被引排名靠后的10篇论文,其平均被引次数为260次,这些文章主要发表在《中国行政管理》《管理工程学报》等期刊
学术文献的庞大数量意味着百强论文都极其超群。汤森路透的WebofScience包含约5800万条文献记载,如果将其比作乞力马扎罗山,那么引用次数最高的100篇论文仅相当于山顶的1厘米。只有14499篇论文的引用次数超过1000次,约占1.5米的高度(请参阅
但是很多朋友发现自己的论文被引数明明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阈值,但仍然还不是高被引,这是为什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高被引的时间区间问题,以2021年1月21日发布的最新ESI高被引数据为例,其涵盖的是从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这个时间区间,那么其阈值理应也该是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的被...
评估一个人的学术水平,一直存在重大争议,现在最常用、最简单且能数据化表示的做法就是看其发表的SCI论文数据,包括论文数量、期刊影响因子以及论文被引用次数。从百度百科可以查到SCI影响因子的定义: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
近2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称为热点论文。截至2017年10月,中国高被引论文为20131篇,占世界份额为14.7%,数量比2016年增加了18.7%,世界排名保持在第3位。
长期以来,一篇学术论文的被引用次数,都被视为是衡量一项研究的质量的重要指标,但这也存在争议。比如2011年,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心理学论文就发布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论文称,人们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外部”记忆形式,依赖它来获取信息,而不是靠自己回忆事实。
ESI高被引论文的定义是:Selectedfromthemostrecent10yearsofdata,HighlyCitedPapersreflectthetop1%ofpapersbyfieldandpublicationyear。这个top1%看起来很厉害,其实对于刚发表一两年的论文,进入这个前百分之一并不需要很多的
一般来说学术评价有两个指标:1.论文被国内外著名检索数据库收录数:如国际著名的三大索引库,SCI、EI、ISTP,国内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论文被引数。-----论文引用次数是评价一个人的学术功底的重要量化指标。具体到不同学科差异很大,没有具体探究过。
操作步骤为:1.选择“所有数据库”,输入检索条件,点击“检索”按钮。2.在系统列出的检索结果中,会显示论文“被引频次”。3.点击“被引频次”数字(如上图中的“85”),系统会显示引用此论文的论文清单。4.请人工排除(减去)自引(引用论文的第...
被引用次数方面,2000年至2010年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72万篇,论文共被引用423万次,排在世界第8位,比上年统计时提升了1位。平均每篇论文...
复合被引排名靠前的10篇论文,其平均被引次数为760.1次,这10篇论文主要发表在《管理世界》《中国管理科学》《科学学研究》杂志上。复合被引排名靠后的10篇论文,其平均被引次数为260次,这些文章主要发表在《中国行政管理》《管理工程学报》等期刊
学术文献的庞大数量意味着百强论文都极其超群。汤森路透的WebofScience包含约5800万条文献记载,如果将其比作乞力马扎罗山,那么引用次数最高的100篇论文仅相当于山顶的1厘米。只有14499篇论文的引用次数超过1000次,约占1.5米的高度(请参阅
但是很多朋友发现自己的论文被引数明明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阈值,但仍然还不是高被引,这是为什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高被引的时间区间问题,以2021年1月21日发布的最新ESI高被引数据为例,其涵盖的是从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这个时间区间,那么其阈值理应也该是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的被...
评估一个人的学术水平,一直存在重大争议,现在最常用、最简单且能数据化表示的做法就是看其发表的SCI论文数据,包括论文数量、期刊影响因子以及论文被引用次数。从百度百科可以查到SCI影响因子的定义: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
近2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称为热点论文。截至2017年10月,中国高被引论文为20131篇,占世界份额为14.7%,数量比2016年增加了18.7%,世界排名保持在第3位。
长期以来,一篇学术论文的被引用次数,都被视为是衡量一项研究的质量的重要指标,但这也存在争议。比如2011年,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心理学论文就发布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论文称,人们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外部”记忆形式,依赖它来获取信息,而不是靠自己回忆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