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电子学会公布了2021年度电子信息领域优秀科技论文遴选结果。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2017级博士研究生葛军、2016级博士研究生刘彦昭为共同第一作者、王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高陈数和高温无朗道能级的量子霍尔效应》(High-Chern-numberandhigh-temperaturequantumHalleffect...
王健,男,1979年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国家“青年**计划”专家。教育及工作经历:1997年-2001年,山东大学物理学院,获物理学学士。2001年-2006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凝聚态物理博士。
王健,2013年北京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美因茨大学(2013-2016),慕尼黑工业大学(2016-2019)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在山东大学工作。长期从事高精度对撞机现象学研究,主要包括高阶QCD(量子色动力学)修正和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信号。
最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徐勇副教授、机械学院吴扬副研究员等组成的合作团队在磁性拓扑材料的量子霍尔效应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在MnBi2Te4器件中发现了非朗道能级引起的高陈数和高温量子霍尔效应。
北京大学2017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作者姓名张栋楚健春马睿王越...
日前,中国电子学会公布了2021年度电子信息领域优秀科技论文遴选结果。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2017级博士研究生葛军、2016级博士研究生刘彦昭为共同第一作者、王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高陈数和高温无朗道能级的量子霍尔效应》(High-Chern-numberandhigh-temperaturequantumHalleffect...
王健,男,1979年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国家“青年**计划”专家。教育及工作经历:1997年-2001年,山东大学物理学院,获物理学学士。2001年-2006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凝聚态物理博士。
王健,2013年北京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美因茨大学(2013-2016),慕尼黑工业大学(2016-2019)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在山东大学工作。长期从事高精度对撞机现象学研究,主要包括高阶QCD(量子色动力学)修正和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信号。
最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徐勇副教授、机械学院吴扬副研究员等组成的合作团队在磁性拓扑材料的量子霍尔效应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在MnBi2Te4器件中发现了非朗道能级引起的高陈数和高温量子霍尔效应。
北京大学2017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作者姓名张栋楚健春马睿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