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杰:《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佛教文书相关问题研究》,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第172~173页。《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佛教典籍》(下),第364页。
柏孜克里克第20、32、34、45、47、53等窟均绘有高昌回鹘王室供养像。男女供养人均为半侧面礼佛姿势,仪态庄严,或手中持花,或合掌膜拜。绘于第20窟中堂门南北两侧内壁的男女供养人壁画…
柏孜克里克石窟所在的高昌因地处丝绸之路北线要点,当地民族成分的复杂性与受到中原、吐蕃文化的双向影响,使其经变画呈现出独特的面貌。本文为了证明西域法华经变图虽选题自中原,但艺术表现形式更具西域风,同时大量吸收了藏传佛教的因素,因此展现出独特的风貌。
200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新疆吐兽番盆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窟前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洞窟、房址、佛塔等遗迹55处。遗址主体年代为高昌回鸽时期。出土器物包括陶器、木器、石器、铁器、骨器、织物、文书等,在一些洞窟中还发现了壁两和地画。
中心法则的提出者——克里克.郭晓强.【摘要】:20世纪下半叶生命科学的主流是分子生物学,而分子生物学可以说是对1958年克里克中心法则的一个诠释过程,通过研究中心法则的每一个细节而对生命现象有了本质的理解。.今年是中心法则提出50周年,撰写此文...
新疆柏孜克里克壁画:千年神佛斗“病魔”.佛教在线新疆讯在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里,一幅幅深居窟中千年的巨大壁画,在时间和严酷的环境下,起甲、空鼓、裂隙。.今年年初,新疆规模最大的壁画修复工程抢救性地开始。.除了现场修复外,实验室...
弗朗西斯·克里克对遗传密码研究的历史贡献.孙咏萍.【摘要】:弗朗西斯·克里克(F.H.C.Crick,1916-2004)是科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科研兴趣经历了从物理学转向生物学的重大转变。.即使在生物学领域,克里克的科学研究也是多方面的,涉及细胞质...
柏孜克里克石窟群现存洞窟编号83个。在40多个有壁画的洞窟中,至少有20多窟绘有回鹘供养人像,属于回鹘洞窟[2]。除佛教洞窟外,另还有许多摩尼教洞窟[②]。
第三场会议(25日上午)由德金-迈斯特恩斯特和王丁主持,发表论文8篇,依次为:中央民族大学张铁山教授《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出土两叶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残页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伊斯拉菲尔·玉素甫研究员《文殊山回鹘文题记》;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唐代称为“宁戎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60公里的山木头沟峡谷中,南距高昌故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著名佛教石窟遗迹之一。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是“山腰”的意思,突厥语是“装饰绘画”之意。
彭杰:《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佛教文书相关问题研究》,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第172~173页。《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佛教典籍》(下),第364页。
柏孜克里克第20、32、34、45、47、53等窟均绘有高昌回鹘王室供养像。男女供养人均为半侧面礼佛姿势,仪态庄严,或手中持花,或合掌膜拜。绘于第20窟中堂门南北两侧内壁的男女供养人壁画…
柏孜克里克石窟所在的高昌因地处丝绸之路北线要点,当地民族成分的复杂性与受到中原、吐蕃文化的双向影响,使其经变画呈现出独特的面貌。本文为了证明西域法华经变图虽选题自中原,但艺术表现形式更具西域风,同时大量吸收了藏传佛教的因素,因此展现出独特的风貌。
200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新疆吐兽番盆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窟前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洞窟、房址、佛塔等遗迹55处。遗址主体年代为高昌回鸽时期。出土器物包括陶器、木器、石器、铁器、骨器、织物、文书等,在一些洞窟中还发现了壁两和地画。
中心法则的提出者——克里克.郭晓强.【摘要】:20世纪下半叶生命科学的主流是分子生物学,而分子生物学可以说是对1958年克里克中心法则的一个诠释过程,通过研究中心法则的每一个细节而对生命现象有了本质的理解。.今年是中心法则提出50周年,撰写此文...
新疆柏孜克里克壁画:千年神佛斗“病魔”.佛教在线新疆讯在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里,一幅幅深居窟中千年的巨大壁画,在时间和严酷的环境下,起甲、空鼓、裂隙。.今年年初,新疆规模最大的壁画修复工程抢救性地开始。.除了现场修复外,实验室...
弗朗西斯·克里克对遗传密码研究的历史贡献.孙咏萍.【摘要】:弗朗西斯·克里克(F.H.C.Crick,1916-2004)是科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科研兴趣经历了从物理学转向生物学的重大转变。.即使在生物学领域,克里克的科学研究也是多方面的,涉及细胞质...
柏孜克里克石窟群现存洞窟编号83个。在40多个有壁画的洞窟中,至少有20多窟绘有回鹘供养人像,属于回鹘洞窟[2]。除佛教洞窟外,另还有许多摩尼教洞窟[②]。
第三场会议(25日上午)由德金-迈斯特恩斯特和王丁主持,发表论文8篇,依次为:中央民族大学张铁山教授《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出土两叶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残页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伊斯拉菲尔·玉素甫研究员《文殊山回鹘文题记》;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唐代称为“宁戎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60公里的山木头沟峡谷中,南距高昌故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著名佛教石窟遗迹之一。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是“山腰”的意思,突厥语是“装饰绘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