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复的测试中,他们做出了不同于青色的白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邢窑的白瓷。茶圣陆羽尤为欣赏白瓷,在《茶经》中称其为“类银”、“类雪”。五代邢窑白釉穿带壶在上海博物馆里,“盈”字盒和穿带壶是邢窑白瓷中的典型。
穿带壶仅见一件,造型为圆形而与传统的穿带背壶略作扁体有异,口部膨出,细颈,斜肩,腹下部隆起,下接圈足。肩部两侧有用于穿带的扁形方系,系下腹部各有两条细突棱,与之对应圈足两侧有扁方孔用于穿带。
晚唐时期,定窑逐渐发展成为以烧造白瓷为主的瓷窑,此时的定窑白瓷已相当精致,胎质洁白细腻,造型规整而优美,釉色显白或白中泛青,碗、盘类器采用正烧法,工艺比较精细,此碗即为代表。五代定窑白釉穿带瓜棱壶高23.5cm,口径7.6cm,足径10.1cm
盘口穿带壶,亦称背壶,古代名为携壶,是游牧民族用以盛甜酒、奶浆等饮料的容器。壶式有扁体和圆体两种,体两侧有沟槽和环系,可系绳,便于骑马携带。辽宁义县清和门西村辽墓、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和北票水泉辽墓出土的穿带壶,展现了扁体或圆体壶式的特点。
联合共鉴:唐代邢窑白瓷艺术.邢窑一词,首见于唐代文献,再见于宋元文献;邢窑白瓷,出土于唐代墓葬,或见于传世器物。.由于窑址长久未见发现,传世实物与文献的记载,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映证,令人十分生疑,邢窑是否存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对...
定窑白瓷|宝姐姐的闺中密语.观瓷书院2017-12-1416:27:31.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甜白瓷是在元代枢府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永乐白瓷色调恬静柔润,在视觉上给人以“甜”的感觉,故称“甜白瓷”。明代黄一正所撰《事物绀珠》中载有“永乐、宣德二窑内府烧造,以鬃眼甜白为常”之句,此后“甜白”称谓沿用至今。
1号墓是该墓群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墓葬,出土的文物主要有:海兽葡萄镜、盘口穿带壶、白瓷小罐、青铜阴阳人面像各一只;铁剪子、铁刀、铁盆和铁轴等铁器若干。2号墓和3号墓只是出土了一些文物残片。辽朝建立前后,无坟墓的习俗逐渐被破除。
邢窑烧制的不仅仅是白釉瓷,还烧制青釉瓷、黄釉瓷、酱釉瓷、黑釉瓷、点彩、三彩釉陶等。邢窑制的不仅是饮食用瓷,还包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用瓷,如宗教、文房、玩具、建筑等。海棠式碗是唐代流行的碗式,在金银器中也有同类造…
在反复的测试中,他们做出了不同于青色的白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邢窑的白瓷。茶圣陆羽尤为欣赏白瓷,在《茶经》中称其为“类银”、“类雪”。五代邢窑白釉穿带壶在上海博物馆里,“盈”字盒和穿带壶是邢窑白瓷中的典型。
穿带壶仅见一件,造型为圆形而与传统的穿带背壶略作扁体有异,口部膨出,细颈,斜肩,腹下部隆起,下接圈足。肩部两侧有用于穿带的扁形方系,系下腹部各有两条细突棱,与之对应圈足两侧有扁方孔用于穿带。
晚唐时期,定窑逐渐发展成为以烧造白瓷为主的瓷窑,此时的定窑白瓷已相当精致,胎质洁白细腻,造型规整而优美,釉色显白或白中泛青,碗、盘类器采用正烧法,工艺比较精细,此碗即为代表。五代定窑白釉穿带瓜棱壶高23.5cm,口径7.6cm,足径10.1cm
盘口穿带壶,亦称背壶,古代名为携壶,是游牧民族用以盛甜酒、奶浆等饮料的容器。壶式有扁体和圆体两种,体两侧有沟槽和环系,可系绳,便于骑马携带。辽宁义县清和门西村辽墓、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和北票水泉辽墓出土的穿带壶,展现了扁体或圆体壶式的特点。
联合共鉴:唐代邢窑白瓷艺术.邢窑一词,首见于唐代文献,再见于宋元文献;邢窑白瓷,出土于唐代墓葬,或见于传世器物。.由于窑址长久未见发现,传世实物与文献的记载,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映证,令人十分生疑,邢窑是否存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对...
定窑白瓷|宝姐姐的闺中密语.观瓷书院2017-12-1416:27:31.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甜白瓷是在元代枢府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永乐白瓷色调恬静柔润,在视觉上给人以“甜”的感觉,故称“甜白瓷”。明代黄一正所撰《事物绀珠》中载有“永乐、宣德二窑内府烧造,以鬃眼甜白为常”之句,此后“甜白”称谓沿用至今。
1号墓是该墓群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墓葬,出土的文物主要有:海兽葡萄镜、盘口穿带壶、白瓷小罐、青铜阴阳人面像各一只;铁剪子、铁刀、铁盆和铁轴等铁器若干。2号墓和3号墓只是出土了一些文物残片。辽朝建立前后,无坟墓的习俗逐渐被破除。
邢窑烧制的不仅仅是白釉瓷,还烧制青釉瓷、黄釉瓷、酱釉瓷、黑釉瓷、点彩、三彩釉陶等。邢窑制的不仅是饮食用瓷,还包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用瓷,如宗教、文房、玩具、建筑等。海棠式碗是唐代流行的碗式,在金银器中也有同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