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4000多年前,川东北地区生活着一支勇猛剽悍的民族——古代巴人,然而2000多年前,这支民族却神秘地消失了。散见于历史史料、文献的点滴记载,留给后人无穷的遐想。...一本研究巴人文化的论文集《宣汉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研究》发布,凤凰山下
李学勤教授在我的《童心求真集》序言肯定了我为巴蜀古史文化研究研究做出的贡献。并提出,要开展考古学史的研究,重视回忆录、口述史与年谱、目录、论文集、著作集等整理,认为我的文集将是研究巴蜀考古(巴蜀古史)学脉的宝贵学术依据。
22、赵殿增:《巴蜀原始文化的研究》、《巴蜀考古论文集》1987年。23、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广汉县文化局:《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第10期。
在中国考古百年之际,对巴蜀考古的百年回顾与前瞻别有意义。据悉,2025年及以后,四川的考古工作将以三个大项目,包括古蜀文明传承创新工程、巴文化遗址的全面调查和重点发掘、四川秦汉三大郡县城城址的发掘为抓手,寻求重点突破。
刘豫川:《巴蜀符号印章的初步研究》,《文物》1987年第10李学勤先生主张,巴蜀符号中那些常见的、重复出现的、简化的符号,用以表音,见《论新都出土的蜀国青铜器》,载《巴蜀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96-197HenriFrankfort,NearEast
《中国考古学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1999》为中国考古学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三峡考古与巴蜀文化的新探索,重庆三峡地区早期巴文化分期初论,三峡地区早期汉民人文聚落成长的个案考察,三星堆考古发现与巴蜀文明进程探索
冯汉骥(1899~1977),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字伯良。湖北省宜昌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卒于1977年3月7日。1923年毕业于武昌文华大学文科。1924年任厦门大学图书馆主任。
大约4000多年前,川东北地区生活着一支勇猛剽悍的民族——古代巴人,然而2000多年前,这支民族却神秘地消失了。散见于历史史料、文献的点滴记载,留给后人无穷的遐想。...一本研究巴人文化的论文集《宣汉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研究》发布,凤凰山下
李学勤教授在我的《童心求真集》序言肯定了我为巴蜀古史文化研究研究做出的贡献。并提出,要开展考古学史的研究,重视回忆录、口述史与年谱、目录、论文集、著作集等整理,认为我的文集将是研究巴蜀考古(巴蜀古史)学脉的宝贵学术依据。
22、赵殿增:《巴蜀原始文化的研究》、《巴蜀考古论文集》1987年。23、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广汉县文化局:《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第10期。
在中国考古百年之际,对巴蜀考古的百年回顾与前瞻别有意义。据悉,2025年及以后,四川的考古工作将以三个大项目,包括古蜀文明传承创新工程、巴文化遗址的全面调查和重点发掘、四川秦汉三大郡县城城址的发掘为抓手,寻求重点突破。
刘豫川:《巴蜀符号印章的初步研究》,《文物》1987年第10李学勤先生主张,巴蜀符号中那些常见的、重复出现的、简化的符号,用以表音,见《论新都出土的蜀国青铜器》,载《巴蜀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96-197HenriFrankfort,NearEast
《中国考古学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1999》为中国考古学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三峡考古与巴蜀文化的新探索,重庆三峡地区早期巴文化分期初论,三峡地区早期汉民人文聚落成长的个案考察,三星堆考古发现与巴蜀文明进程探索
冯汉骥(1899~1977),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字伯良。湖北省宜昌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卒于1977年3月7日。1923年毕业于武昌文华大学文科。1924年任厦门大学图书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