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2005年8月,重庆大学张梦玥发表《汉服略考》,这是关于汉服概念的第一篇学术性论文,虽然现在已不能适应汉服概念研究与宣传的最新形势和更高要求,但在当时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对奠定和推广汉服的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论文摘要近年来,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汹涌而至,作为传统文化分支的传统服饰也在这次洪流中被推至大众面前。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服,汉服的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各朝各代的服饰文化反映着当时的民族文化、社会背景、人文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服饰文化。
汉服的先行者们成立专门的网站和网络社区,对汉服和传统文化进行讨论、知识普及、举办各种线下活动,旨在复兴汉服与传统文化,并掀起了一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汉服复兴运动。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作为以“服饰”为起点,指向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社会运动——汉服复兴运动,“运动”的历程与“服”的研究与现代体系建构的历程,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汉服复兴早…
研究性学习——汉服文化.ppt,汉服文化研究性学习;;;目录;一、小组以及指导老师介绍;卢永涛蓝希涵黄若瑜陈子璇黄怡静李晓祺吴玥;(2)指导老师介绍指导老师郑淑姬是我们的历史老师,她的课堂气氛活跃,她讲课的思路清晰整洁,她能言善辩、知识渊博,而且,她乐于帮助同学答疑解难...
汉服兴起很多年前就开始了,到那时候并没有现在那么多商家,都是仅凭个人爱好,查各种文献资料,有钱的找裁缝或厂家定做,没钱的自己买块好看的布自己做,那时没有什么山正,大家聚在一起也就是讨论讨论心得,氛围十分融洽。
2001年至2002年:汉服名词思辨期2002年7月首个汉民族论坛建立,拉开了汉服的网络宣传阵营建立的序幕,也是有关汉服复兴的网络讨论期。当代汉服运动大事记1、2003年7月21日王育良上传自制汉服照,成为当代公开自制汉服第一人。这是汉服消亡三百年
曾经的汉服讨论发源地——汉网论坛(2004年9月23日)近年来汉服的宣传中,有关汉服的“民族性”问题一直存有争议,但纵观汉服运动发展史,包括汉服运动的发源地,都是与汉民族主义息息相关的。我理解的民族主义,是指喜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但并不摒弃外族的人与物,更不是去消灭...
目前,有关“汉服”问题的学术研究还较少展开,我们尚很难见到严肃认真并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绝大部分有关“汉服”的讨论,主要是在网络的论坛上自发或随意展开的,要对网络上所有这些言论进行归纳,既非常困难,也有一定的风险。
写在前面2005年8月,重庆大学张梦玥发表《汉服略考》,这是关于汉服概念的第一篇学术性论文,虽然现在已不能适应汉服概念研究与宣传的最新形势和更高要求,但在当时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对奠定和推广汉服的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论文摘要近年来,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汹涌而至,作为传统文化分支的传统服饰也在这次洪流中被推至大众面前。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服,汉服的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各朝各代的服饰文化反映着当时的民族文化、社会背景、人文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服饰文化。
汉服的先行者们成立专门的网站和网络社区,对汉服和传统文化进行讨论、知识普及、举办各种线下活动,旨在复兴汉服与传统文化,并掀起了一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汉服复兴运动。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作为以“服饰”为起点,指向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社会运动——汉服复兴运动,“运动”的历程与“服”的研究与现代体系建构的历程,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汉服复兴早…
研究性学习——汉服文化.ppt,汉服文化研究性学习;;;目录;一、小组以及指导老师介绍;卢永涛蓝希涵黄若瑜陈子璇黄怡静李晓祺吴玥;(2)指导老师介绍指导老师郑淑姬是我们的历史老师,她的课堂气氛活跃,她讲课的思路清晰整洁,她能言善辩、知识渊博,而且,她乐于帮助同学答疑解难...
汉服兴起很多年前就开始了,到那时候并没有现在那么多商家,都是仅凭个人爱好,查各种文献资料,有钱的找裁缝或厂家定做,没钱的自己买块好看的布自己做,那时没有什么山正,大家聚在一起也就是讨论讨论心得,氛围十分融洽。
2001年至2002年:汉服名词思辨期2002年7月首个汉民族论坛建立,拉开了汉服的网络宣传阵营建立的序幕,也是有关汉服复兴的网络讨论期。当代汉服运动大事记1、2003年7月21日王育良上传自制汉服照,成为当代公开自制汉服第一人。这是汉服消亡三百年
曾经的汉服讨论发源地——汉网论坛(2004年9月23日)近年来汉服的宣传中,有关汉服的“民族性”问题一直存有争议,但纵观汉服运动发展史,包括汉服运动的发源地,都是与汉民族主义息息相关的。我理解的民族主义,是指喜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但并不摒弃外族的人与物,更不是去消灭...
目前,有关“汉服”问题的学术研究还较少展开,我们尚很难见到严肃认真并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绝大部分有关“汉服”的讨论,主要是在网络的论坛上自发或随意展开的,要对网络上所有这些言论进行归纳,既非常困难,也有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