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文一旦脱离了时代背景,就都是虚言。而这篇文章,正好指出当时西汉局势的症结——诸侯国蠢蠢欲动过于强大。贾谊在这里其实已经提出了非常可行的解决策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也正是后来汉武帝推恩令的基本思想。
韩愈的政论文,如《原道》、《争臣论》都以气胜,文章旗帜鲜明,堂堂正正;论辩如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其《祭十二郎文》则将自己与老成叔侄间关系的生活片断,闻知侄子死耗的经过,自己的未老先衰,老成的壮年而逝以及哺育死者家眷的誓愿,琐琐絮絮,一一道来,用炽烈的感情融为一片。
新时期以来韩愈《毛颖传》研究述论.pdf,2014年第1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No.1。2O14(总第179期...
本文由于篇幅较长,分为①②两篇,建议先赞+收藏后再学习。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第一节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一、选择(单选、多选)1、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白…
《忆秦娥·娄山关》手迹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
原刊《兰州学刊》2010年第2期【摘要】宋代儒家学者在复兴儒学过程中对佛教的排斥,使佛教又一次面临着自传入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以释智圆、释契嵩、释宗杲、释志磐为代表的宋代僧人,站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儒家形形的反佛思潮给予了认识与回应。
作者=阎步克来源=《战略与管理》确如学人所论,在中国古代,士人阶层形成了其与“政统”相对的“道统”,他们承担着“师道”。文明社会或许都有其文化系统,以及与之相应的承担了文化教育事务的专门角色、群体和组织;但是较之“知识分子”、文化系统”这类现代用语,诸如“士人...
如《谏不受单于朝书》便是一篇优秀的政论文,笔力劲练,语言朴实,气势流畅,说理透辟。他的《法言》刻意模仿《论语》,在文学技巧上继承了先秦诸子的一些优点,语约义丰,对唐代古文家发生过积极影响,如韩愈“所敬者,迁、扬雄”(柳宗元《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
郭英德|“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阮元“文章之学”新诠.内容提要从“真—伪判断”的理路,考察阮元“文章之学”的提出方式、阐释路径、文化内涵和意义指向,可以揭示阮元“文章之学”作为一种“文化建构”的人文学说的内在特征和历史内涵。.阮...
政论文一旦脱离了时代背景,就都是虚言。而这篇文章,正好指出当时西汉局势的症结——诸侯国蠢蠢欲动过于强大。贾谊在这里其实已经提出了非常可行的解决策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也正是后来汉武帝推恩令的基本思想。
韩愈的政论文,如《原道》、《争臣论》都以气胜,文章旗帜鲜明,堂堂正正;论辩如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其《祭十二郎文》则将自己与老成叔侄间关系的生活片断,闻知侄子死耗的经过,自己的未老先衰,老成的壮年而逝以及哺育死者家眷的誓愿,琐琐絮絮,一一道来,用炽烈的感情融为一片。
新时期以来韩愈《毛颖传》研究述论.pdf,2014年第1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No.1。2O14(总第179期...
本文由于篇幅较长,分为①②两篇,建议先赞+收藏后再学习。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第一节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一、选择(单选、多选)1、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白…
《忆秦娥·娄山关》手迹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
原刊《兰州学刊》2010年第2期【摘要】宋代儒家学者在复兴儒学过程中对佛教的排斥,使佛教又一次面临着自传入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以释智圆、释契嵩、释宗杲、释志磐为代表的宋代僧人,站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儒家形形的反佛思潮给予了认识与回应。
作者=阎步克来源=《战略与管理》确如学人所论,在中国古代,士人阶层形成了其与“政统”相对的“道统”,他们承担着“师道”。文明社会或许都有其文化系统,以及与之相应的承担了文化教育事务的专门角色、群体和组织;但是较之“知识分子”、文化系统”这类现代用语,诸如“士人...
如《谏不受单于朝书》便是一篇优秀的政论文,笔力劲练,语言朴实,气势流畅,说理透辟。他的《法言》刻意模仿《论语》,在文学技巧上继承了先秦诸子的一些优点,语约义丰,对唐代古文家发生过积极影响,如韩愈“所敬者,迁、扬雄”(柳宗元《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
郭英德|“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阮元“文章之学”新诠.内容提要从“真—伪判断”的理路,考察阮元“文章之学”的提出方式、阐释路径、文化内涵和意义指向,可以揭示阮元“文章之学”作为一种“文化建构”的人文学说的内在特征和历史内涵。.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