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智能传播“过滤气泡”效应对青年价值观建构的风险.“过滤气泡”现象是“海量信息差异化消费的必然结果”,其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2],尤其是对青年用户的价值观建构,将会产生一些潜在的消极影响。.1.信息接收窄化风险:加剧青年价值...
过滤气泡与算法推荐为底层架构,根据用户的使用时间、地区以及浏览习惯生成用户画像,并通过算法技术为其呈现独一无二的界面体验。这种网络针对个人化搜索而提供筛选后结果的推荐算法,被称为“过滤气泡”。可以理解为“信息茧房”。
每日一背|传播学10:过滤气泡.“过滤气泡(FilterBubble)”一词最早由公民行动网站MoveOn.org的前执行董事EliPariser提出,2011年出版书籍《TheFilterBubble:WhattheInternetIsHidingfromYou》(过滤气泡:互联网向你隐藏了什么)。.过滤气泡是指基于大数据与算法推荐基于...
其次,“过滤气泡”强调的是社交媒体上的人际关系以及算法推荐功能带来的信息过滤效果,而“茧房”同样不能表达这种含义。因此,在本文的讨论中,我们也采用“信息回音室”这一概念,而不使用在英文世界中并不流行的所谓“信息茧房”。
在本期推送中,我们为你梳理了这篇论文的核心观点。算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的恐慌。多样性是保证公众充分知情的前提。学者们担心,算法是否会对新闻的多样性产生威胁。根据这一观点,算法过滤掉那些被认为个别用户不感兴趣的信息,同时呈现出更多用户更感兴趣的内容。
论文题目油液抽真空除气装置的设计与研究作者姓名指导教师龚国芳教授学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所在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提交日期2007年5月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油液中含有气体时,对系统性能的各种影响主要有:降低油液的体积弹性模量和刚性,使系统响应特性变差...
由互联网活动家帕里泽在其著作《过滤气泡:互联网没有告诉你的事》中提出“过滤气泡”这一概念[1]。基于大数据算法了解用户偏好,各类社交媒体过滤掉不符合用户喜好的异质信息,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形成千人千面的浏览信。
我系统性地阅读了近年来发表在一流学术期刊上的针对“信息回音室”和“过滤气泡”效应的学术研究,发现大部分研究都显示:使用社交媒体和算法推荐app的人,并没有明显出现视野变窄的现象,大多数人阅读的内容依然有相当的多样性。我将主要的相关论文列在了文末的参考文献中。
“过滤气泡“概念的出现,首次将算法推荐等网络技术同政治学传播中的回音室效应和信息茧房概念相结合。孙祥飞认为,“过滤气泡”实际上将“信息茧房”批评的矛头指向了信息技术或传播媒介的幕后操作。3.回音室效应vs过滤气泡
作者:X-MOL2020-05-241990年Manz等人在芯片上实现了电泳分离,并首次提出微型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TotalAnalysisSystem)的概念,开启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热潮[1]。随着研究论文数量的增多,2001年,RSC杂志社创办了Labon…
二、智能传播“过滤气泡”效应对青年价值观建构的风险.“过滤气泡”现象是“海量信息差异化消费的必然结果”,其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2],尤其是对青年用户的价值观建构,将会产生一些潜在的消极影响。.1.信息接收窄化风险:加剧青年价值...
过滤气泡与算法推荐为底层架构,根据用户的使用时间、地区以及浏览习惯生成用户画像,并通过算法技术为其呈现独一无二的界面体验。这种网络针对个人化搜索而提供筛选后结果的推荐算法,被称为“过滤气泡”。可以理解为“信息茧房”。
每日一背|传播学10:过滤气泡.“过滤气泡(FilterBubble)”一词最早由公民行动网站MoveOn.org的前执行董事EliPariser提出,2011年出版书籍《TheFilterBubble:WhattheInternetIsHidingfromYou》(过滤气泡:互联网向你隐藏了什么)。.过滤气泡是指基于大数据与算法推荐基于...
其次,“过滤气泡”强调的是社交媒体上的人际关系以及算法推荐功能带来的信息过滤效果,而“茧房”同样不能表达这种含义。因此,在本文的讨论中,我们也采用“信息回音室”这一概念,而不使用在英文世界中并不流行的所谓“信息茧房”。
在本期推送中,我们为你梳理了这篇论文的核心观点。算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的恐慌。多样性是保证公众充分知情的前提。学者们担心,算法是否会对新闻的多样性产生威胁。根据这一观点,算法过滤掉那些被认为个别用户不感兴趣的信息,同时呈现出更多用户更感兴趣的内容。
论文题目油液抽真空除气装置的设计与研究作者姓名指导教师龚国芳教授学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所在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提交日期2007年5月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油液中含有气体时,对系统性能的各种影响主要有:降低油液的体积弹性模量和刚性,使系统响应特性变差...
由互联网活动家帕里泽在其著作《过滤气泡:互联网没有告诉你的事》中提出“过滤气泡”这一概念[1]。基于大数据算法了解用户偏好,各类社交媒体过滤掉不符合用户喜好的异质信息,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形成千人千面的浏览信。
我系统性地阅读了近年来发表在一流学术期刊上的针对“信息回音室”和“过滤气泡”效应的学术研究,发现大部分研究都显示:使用社交媒体和算法推荐app的人,并没有明显出现视野变窄的现象,大多数人阅读的内容依然有相当的多样性。我将主要的相关论文列在了文末的参考文献中。
“过滤气泡“概念的出现,首次将算法推荐等网络技术同政治学传播中的回音室效应和信息茧房概念相结合。孙祥飞认为,“过滤气泡”实际上将“信息茧房”批评的矛头指向了信息技术或传播媒介的幕后操作。3.回音室效应vs过滤气泡
作者:X-MOL2020-05-241990年Manz等人在芯片上实现了电泳分离,并首次提出微型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TotalAnalysisSystem)的概念,开启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热潮[1]。随着研究论文数量的增多,2001年,RSC杂志社创办了Lab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