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愚‘中国诗学》,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9年。第89页。第一章思乡诗的概念界定与思乡诗研究综述一、思乡诗的概念界定“思乡”主题是中国诗歌艺术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思乡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那么,何谓思乡诗?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先秦至汉魏六朝是各种诗歌体式发生和形成的时期,各种诗体与艺术表现特征的关系,是历代诗论关注的重点。但古人的评论大都是印象式的,今人的研究又大都停留在形式规则方面的阐述上,都少见对原理的深入探讨。
2010-01-01论中国音乐文化与诗歌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32011-07-04实例论述音乐与诗歌的关系。12016-01-12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戏曲等体裁与音乐有何关系52009-07-05《谈谈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大学语文一年级期末考试题目112010-02-05中国风类歌曲与古诗词的联系11
在分析了当时学术界的状况后,我选择了一向被忽视的诗歌艺术作为重点,以中国独特的诗歌艺术理论和诗歌艺术史为课题,将诗歌与哲学,宗教、绘画、音乐等邻近学科沟通起来,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从事研究横通”是借用章学诚《文史通义》中“横通”这个贬义词,赋予它
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
整理笔记第一部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
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土壤中发展的耕读文化耕读文化:是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其对现代文明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对构成我国丰富的现代文明有着积极的作用。二、二十四节气与诗词的传承和发扬诗歌在传统中国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古代诗歌的发展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中国古代山水艺术中生态审美意识的产生不同于西方以叙事文学为主、重模仿的文学艺术,中国诗画蕴含着素淡含蓄、与世无争、“天人合一”的品格,积淀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特征,安抚和升华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后来人的道德和精神。
在葛晓音教授之前,对诗歌艺术形式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只有林庚先生和松浦友久先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产生的原理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探讨。以上只是我从阅读中所获得的一点初步认识,只能从一个侧面概括葛晓音教授诗歌体式研究的重要意义。
刘若愚‘中国诗学》,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9年。第89页。第一章思乡诗的概念界定与思乡诗研究综述一、思乡诗的概念界定“思乡”主题是中国诗歌艺术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思乡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那么,何谓思乡诗?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先秦至汉魏六朝是各种诗歌体式发生和形成的时期,各种诗体与艺术表现特征的关系,是历代诗论关注的重点。但古人的评论大都是印象式的,今人的研究又大都停留在形式规则方面的阐述上,都少见对原理的深入探讨。
2010-01-01论中国音乐文化与诗歌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32011-07-04实例论述音乐与诗歌的关系。12016-01-12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戏曲等体裁与音乐有何关系52009-07-05《谈谈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大学语文一年级期末考试题目112010-02-05中国风类歌曲与古诗词的联系11
在分析了当时学术界的状况后,我选择了一向被忽视的诗歌艺术作为重点,以中国独特的诗歌艺术理论和诗歌艺术史为课题,将诗歌与哲学,宗教、绘画、音乐等邻近学科沟通起来,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从事研究横通”是借用章学诚《文史通义》中“横通”这个贬义词,赋予它
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
整理笔记第一部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
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土壤中发展的耕读文化耕读文化:是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其对现代文明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对构成我国丰富的现代文明有着积极的作用。二、二十四节气与诗词的传承和发扬诗歌在传统中国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古代诗歌的发展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中国古代山水艺术中生态审美意识的产生不同于西方以叙事文学为主、重模仿的文学艺术,中国诗画蕴含着素淡含蓄、与世无争、“天人合一”的品格,积淀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特征,安抚和升华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后来人的道德和精神。
在葛晓音教授之前,对诗歌艺术形式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只有林庚先生和松浦友久先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产生的原理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探讨。以上只是我从阅读中所获得的一点初步认识,只能从一个侧面概括葛晓音教授诗歌体式研究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