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内共生菌及其功能研究进展.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及害虫控制工程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摘要:昆虫内共生菌与宿主之间的互作关系已逐渐成为昆虫学的...
论文信息:LuM,HulcrJ,andSunJH.2016.TheRoleofSymbioticMicrobesinInsectInvasions.AnnualReviewofEcology,Evolution,andSystematics47:487-505.红脂大小蠹-共生微生物虫菌共生入侵机制解析图虫菌共生入侵学说理论框架图
基于昆虫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和蚊媒病控制研究进展《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年第1期|潘晓玲刘起勇奚志勇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媒介生物监测与管理...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一类与线虫共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包括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spp.)和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spp.)。在自然界中,这类细菌主要存在于线虫体内,可以分泌多种毒力因子帮助线虫杀死昆虫。研究表明,III型分泌系统(T3SS...
8月20日是世界蚊虫日,是为纪念1897年罗纳德·罗斯爵士(SirRonaldRoss)的突破性发现而设,他发现了雌性蚊子是人类之间传播疟疾的媒介。除了疟疾,按蚊属(Anopheles)、伊蚊属(Aedes)和库蚊…
浅谈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达尔文指出:“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切关系中最重要。”生物之间的共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现象,也是生物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相互关系。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有几个方面:其一,植物根系与土壤中微生物形成互惠共生体称做菌根,它有...
南京农业大学洪晓月团队在应用共生菌防控稻飞虱机理上取得重要进展.近日,CurrentBiology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小植物保护学院洪晓月教授课题组题为“Stableintroductionofplantvirus-inhibitingWolbachiaintoplanthoppersforriceprotection”长文研究论文,报道了该团队在在...
研究发现节肢动物与其体内的共生微生物之间维持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共生微生物同时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调节着虫媒对于虫媒病毒的易感性1。.近日,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程功教授团队针对虫媒体内共生微生物与虫媒病毒的关系,在CellPress旗下的Trends...
许慎栋博士发表关于“南海珊瑚营养方式的空间差异及其对环境适应性影响”的研究论文.在全球变暖、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等背景下,珊瑚白化和珊瑚礁生态退化现象愈发严峻。.作为“混合营养”的造礁珊瑚,既能通过与之共生虫黄藻的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自养...
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珊瑚白化的关系——以大亚湾石珊瑚为例-定量分析了2006年6月、2007年8月和2008年2月采自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的共8科、13属、23种170个石珊瑚样品的共生虫黄藻密度,探讨了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珊瑚白化的关系。
昆虫内共生菌及其功能研究进展.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及害虫控制工程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摘要:昆虫内共生菌与宿主之间的互作关系已逐渐成为昆虫学的...
论文信息:LuM,HulcrJ,andSunJH.2016.TheRoleofSymbioticMicrobesinInsectInvasions.AnnualReviewofEcology,Evolution,andSystematics47:487-505.红脂大小蠹-共生微生物虫菌共生入侵机制解析图虫菌共生入侵学说理论框架图
基于昆虫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和蚊媒病控制研究进展《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年第1期|潘晓玲刘起勇奚志勇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媒介生物监测与管理...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一类与线虫共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包括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spp.)和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spp.)。在自然界中,这类细菌主要存在于线虫体内,可以分泌多种毒力因子帮助线虫杀死昆虫。研究表明,III型分泌系统(T3SS...
8月20日是世界蚊虫日,是为纪念1897年罗纳德·罗斯爵士(SirRonaldRoss)的突破性发现而设,他发现了雌性蚊子是人类之间传播疟疾的媒介。除了疟疾,按蚊属(Anopheles)、伊蚊属(Aedes)和库蚊…
浅谈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达尔文指出:“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切关系中最重要。”生物之间的共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现象,也是生物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相互关系。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有几个方面:其一,植物根系与土壤中微生物形成互惠共生体称做菌根,它有...
南京农业大学洪晓月团队在应用共生菌防控稻飞虱机理上取得重要进展.近日,CurrentBiology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小植物保护学院洪晓月教授课题组题为“Stableintroductionofplantvirus-inhibitingWolbachiaintoplanthoppersforriceprotection”长文研究论文,报道了该团队在在...
研究发现节肢动物与其体内的共生微生物之间维持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共生微生物同时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调节着虫媒对于虫媒病毒的易感性1。.近日,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程功教授团队针对虫媒体内共生微生物与虫媒病毒的关系,在CellPress旗下的Trends...
许慎栋博士发表关于“南海珊瑚营养方式的空间差异及其对环境适应性影响”的研究论文.在全球变暖、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等背景下,珊瑚白化和珊瑚礁生态退化现象愈发严峻。.作为“混合营养”的造礁珊瑚,既能通过与之共生虫黄藻的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自养...
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珊瑚白化的关系——以大亚湾石珊瑚为例-定量分析了2006年6月、2007年8月和2008年2月采自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的共8科、13属、23种170个石珊瑚样品的共生虫黄藻密度,探讨了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珊瑚白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