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民间化走向的反思(下)列宁一个民族两种文化的论断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民间文化和统治阶级文化的不同,但在同一文化传统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在根本上却是…
在20世纪的中国,民族化必然意味着大众化,大众化必然导致民族化,两者高度统一,只有现代化与之矛盾重重难以合流。其实,左翼文艺运动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之间,对立的只是政治意识,而文化观念和文化立场都相差无几,文学观以及对文学的要求也极为相同。
20世纪中国文学民间化走向的反思(上)内容提要:五四新文动宣告了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胜利,五四**过去之后,从“革命文学”到“文学”,新文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却经历了一个一步步民间化的过…
20世纪中国婚姻文化的变迁在总体上有这样几个特征: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走向男女双方自由自主;婚姻形式由传统的一夫多妻制走向一夫一妻制;夫妻地位由男尊女卑走向相对的男女平等;婚姻解除由夫权离婚主义走向自由离婚主义。.虽然每一时代都有不合理的...
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近代文化开始觉醒,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本文对此过程进行全面梳理。战争时期,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书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中国文化的开放程度有限。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大规模传入,中国文化走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社会不断变革的历史产物,集中反映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世界局势和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历史情景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当时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心理和精神状况及其重大转变生动地表达出来。在国内外局势急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在短短几
20世纪中国悲剧理论的历史走向----竭诚为大家提供论文,教育,英语,IT,建筑,法律,通信,经济,贸易,财会,管理,人力资源,机械,医学...
因此,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运动与空间革命”的重访不仅意味着研究者对于历史审判者位置的摒弃,同时也意味对于那些一度被遗忘、被无视的维度的重新激活,以叩问我们所身处的当下时空的意义。.基于此,2020年10月17-18日“文化运动与空间政治”秋季学期...
论文题目:“世界性百家争鸣”与中国学术的未来作者: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本文原载《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6期。摘要:20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既呈现世界性的意义,也以某种方式参与了世界范围内的百家争鸣。
大会提交论文40余篇,分别就鲁迅与20世纪中国社会改革与文化发展的关系、鲁迅精神主体构成的思想艺术资源、鲁迅及鲁迅作品的再解读以及鲁迅在21世纪中国的意义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世纪中国文学民间化走向的反思(下)列宁一个民族两种文化的论断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民间文化和统治阶级文化的不同,但在同一文化传统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在根本上却是…
在20世纪的中国,民族化必然意味着大众化,大众化必然导致民族化,两者高度统一,只有现代化与之矛盾重重难以合流。其实,左翼文艺运动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之间,对立的只是政治意识,而文化观念和文化立场都相差无几,文学观以及对文学的要求也极为相同。
20世纪中国文学民间化走向的反思(上)内容提要:五四新文动宣告了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胜利,五四**过去之后,从“革命文学”到“文学”,新文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却经历了一个一步步民间化的过…
20世纪中国婚姻文化的变迁在总体上有这样几个特征: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走向男女双方自由自主;婚姻形式由传统的一夫多妻制走向一夫一妻制;夫妻地位由男尊女卑走向相对的男女平等;婚姻解除由夫权离婚主义走向自由离婚主义。.虽然每一时代都有不合理的...
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近代文化开始觉醒,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本文对此过程进行全面梳理。战争时期,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书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中国文化的开放程度有限。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大规模传入,中国文化走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社会不断变革的历史产物,集中反映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世界局势和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历史情景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当时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心理和精神状况及其重大转变生动地表达出来。在国内外局势急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在短短几
20世纪中国悲剧理论的历史走向----竭诚为大家提供论文,教育,英语,IT,建筑,法律,通信,经济,贸易,财会,管理,人力资源,机械,医学...
因此,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运动与空间革命”的重访不仅意味着研究者对于历史审判者位置的摒弃,同时也意味对于那些一度被遗忘、被无视的维度的重新激活,以叩问我们所身处的当下时空的意义。.基于此,2020年10月17-18日“文化运动与空间政治”秋季学期...
论文题目:“世界性百家争鸣”与中国学术的未来作者: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本文原载《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6期。摘要:20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既呈现世界性的意义,也以某种方式参与了世界范围内的百家争鸣。
大会提交论文40余篇,分别就鲁迅与20世纪中国社会改革与文化发展的关系、鲁迅精神主体构成的思想艺术资源、鲁迅及鲁迅作品的再解读以及鲁迅在21世纪中国的意义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