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行健《灵山》的人性叙事_MPA论文现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从意识形态时代走向数字时代的大时代(作者的原话大致是中国一百多年来长期革命旨在从旧式农业之体制进人新型的商业体制,使整个国家可以在数字上管理。),当然,黄仁宇...
博士的部分英文节译,和她的介绍性论文“高行健的《灵山》”(GAOXINGJIAN'SLINGSHAN/SOULMOUNTAIN)。80年代末我离开中国,当在悉尼读到的《灵山》的英文节译时,已时隔多年,而且还隔了语种。他的东西读来竟是有些神奇。神奇的不仅
高行健的《灵山》用人称代替人物,用心理节奏代替故事情节。这在世界文学史绝对是空前的创造。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的内在三主体:本我、自我、超我,这是静态的三主体;高行健发现全世界的语言都有三个人称:你、我、他,这是内在主体的三坐标,《灵山》内三主体形成复杂的语际关系。
他创作的其它中文作品有《生死界》(1991)、《对话与反诘》(1992)和《八月雪》(2000)等剧本,还有大量短篇小说、文艺论文和戏剧论文。高行健的作品,涉及到对当代社会、精神困惑,特别是个人与集体权益的等方面的哲学思考。
《灵山》是一部精神漫游史高行健在「逃亡」之后所找到的精神立足点是自身,也就是「退回到他自己的角色中」。这种退回,不是后退,而是一种前进,一种向内心的大前进,一种向人性深层与意识深层的积极挺进。文化是一种向内寻求的...
下图是Baidu高行健吧,简介写着“只论文学,不谈政治”。然而题主的疑问就要从这个吧里不谈的“政治”入手解决。2020.12.15更新了,现在只有后半句。2021.8.15编辑于08-15赞同20...
高行健则完全消解故事,《灵山》用人称代替人物。他的很多短篇小说不是故事,而是意识流,是语言流,写的是境遇。高行健还消解人物,《灵山》里还有你、我、他,到了《一个人的圣经》…
再复先生与长女刘剑梅女士的对话,将两位华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风格作出专业、深入的解读。刘剑梅,1989年北大中文系毕业后,赴美先后获得东亚文学硕士与博士学位,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二人曾合作《共悟人间—父女两地书》。
高行健前期实验戏剧刍议.高行健被称为中国当代最有学者气质的戏剧家。.①指的是他不仅沉迷于戏剧实验写作,也同样热衷于理论发言。.在整个80年代里,他引人注目地始终以实践和理论“两条腿走路”,趟出一条戏剧现代化的路子。.按常理,作为一个戏剧...
虽然高行健在瑞典召开的题为「沟通——面对世界的中国文学」的中国作家研讨会的论文《为什麽写作》里说自己「不去我在中国就已经由衷讨厌的所谓文化遗产,」但他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的题目却是「文学与玄学.关於《灵山》」,说他的作品是表现
论高行健《灵山》的人性叙事_MPA论文现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从意识形态时代走向数字时代的大时代(作者的原话大致是中国一百多年来长期革命旨在从旧式农业之体制进人新型的商业体制,使整个国家可以在数字上管理。),当然,黄仁宇...
博士的部分英文节译,和她的介绍性论文“高行健的《灵山》”(GAOXINGJIAN'SLINGSHAN/SOULMOUNTAIN)。80年代末我离开中国,当在悉尼读到的《灵山》的英文节译时,已时隔多年,而且还隔了语种。他的东西读来竟是有些神奇。神奇的不仅
高行健的《灵山》用人称代替人物,用心理节奏代替故事情节。这在世界文学史绝对是空前的创造。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的内在三主体:本我、自我、超我,这是静态的三主体;高行健发现全世界的语言都有三个人称:你、我、他,这是内在主体的三坐标,《灵山》内三主体形成复杂的语际关系。
他创作的其它中文作品有《生死界》(1991)、《对话与反诘》(1992)和《八月雪》(2000)等剧本,还有大量短篇小说、文艺论文和戏剧论文。高行健的作品,涉及到对当代社会、精神困惑,特别是个人与集体权益的等方面的哲学思考。
《灵山》是一部精神漫游史高行健在「逃亡」之后所找到的精神立足点是自身,也就是「退回到他自己的角色中」。这种退回,不是后退,而是一种前进,一种向内心的大前进,一种向人性深层与意识深层的积极挺进。文化是一种向内寻求的...
下图是Baidu高行健吧,简介写着“只论文学,不谈政治”。然而题主的疑问就要从这个吧里不谈的“政治”入手解决。2020.12.15更新了,现在只有后半句。2021.8.15编辑于08-15赞同20...
高行健则完全消解故事,《灵山》用人称代替人物。他的很多短篇小说不是故事,而是意识流,是语言流,写的是境遇。高行健还消解人物,《灵山》里还有你、我、他,到了《一个人的圣经》…
再复先生与长女刘剑梅女士的对话,将两位华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风格作出专业、深入的解读。刘剑梅,1989年北大中文系毕业后,赴美先后获得东亚文学硕士与博士学位,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二人曾合作《共悟人间—父女两地书》。
高行健前期实验戏剧刍议.高行健被称为中国当代最有学者气质的戏剧家。.①指的是他不仅沉迷于戏剧实验写作,也同样热衷于理论发言。.在整个80年代里,他引人注目地始终以实践和理论“两条腿走路”,趟出一条戏剧现代化的路子。.按常理,作为一个戏剧...
虽然高行健在瑞典召开的题为「沟通——面对世界的中国文学」的中国作家研讨会的论文《为什麽写作》里说自己「不去我在中国就已经由衷讨厌的所谓文化遗产,」但他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的题目却是「文学与玄学.关於《灵山》」,说他的作品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