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杨绛的《干校六记》和陈白尘的《云梦断忆》,是两本真实叙述文化大革命中“五七干校”情况的散文。“五七干校”是对知识分子和党政干部进行再教育的场所,他们在这里进行体力劳动的锻炼,接受工宣队、军宣队的领导,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造世界观,并集中开展阶级斗争和...
基于翻译过程的葛浩文翻译研究-以-干校六记-英译本的翻译过程为例-许诗焱.pdf,20169外国语September2016年月395JournalofForeignLanguagesVol.39No.5第卷第期文章编号:1004-5139(2016)05-0095-09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
我一直都很喜欢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的文章,杨绛先生去世时,还写过一篇《怀念“我们仨”》的文章。但是,有点遗憾的是杨绛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干校六记》我一直没有拜读。自己想当然的以为写干校的…
呆过干校的人,对干校生活刻骨铭心,不堪回首。《干校六记》体现了杨绛“温柔敦厚”的风格和特点,而杨绛先生在柔弱温和的背后,性格是极其坚强的。干校后期,迁往明港。这时干校的任务,由劳动改为“学习”——学习阶级斗争吧?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杨绛写于1981年的《干校六记》。这部作品文字不多,但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其文学、史学、思想成就都是很高的,同时开启了“五七干校”回忆录写作的先河。
整篇作品氤氲着一种湿漉漉的氛围,似有阴云笼罩一般。读起来,像是有丝线缠绕,又像是有烟雨粘粘,艺术水准非常高。所以我将这部作品排在第一位。《干校六记》杨绛是我最喜爱的女性作家,当然,作家只是她众多身份的一种。
语言研究《干校六记之冒险记幸》的三个译本的翻译批评与赏析徐洋洋陕西师范大学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中国文学的外译以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能翻译出更好的译文?
“五七干校”研究:从文学到史学共和国前17年,中国的文化人、知识分子并没有的地位,他们隶属于“干部”这个范畴。研究这一时期知识...
其中,《干校六记》被提到的频率最高,也被读者念念不忘,成为不断被阅读的经典。1970年代,杨绛和钱钟书曾被下放干校学习。从干校回来8年后,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接下来是葛浩文对《干校六记》的分析。他写道:“杨绛的《干校六记》写得炉火纯青,其幽渺的、近乎寓言式的风格,有力地见证了‘’的疯狂。慢慢品读,还能从中读出额外的意义:话里话外暗指整个革命过程。作者选取无足轻重的琐事来描写干校...
作品鉴赏杨绛的《干校六记》和陈白尘的《云梦断忆》,是两本真实叙述文化大革命中“五七干校”情况的散文。“五七干校”是对知识分子和党政干部进行再教育的场所,他们在这里进行体力劳动的锻炼,接受工宣队、军宣队的领导,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造世界观,并集中开展阶级斗争和...
基于翻译过程的葛浩文翻译研究-以-干校六记-英译本的翻译过程为例-许诗焱.pdf,20169外国语September2016年月395JournalofForeignLanguagesVol.39No.5第卷第期文章编号:1004-5139(2016)05-0095-09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
我一直都很喜欢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的文章,杨绛先生去世时,还写过一篇《怀念“我们仨”》的文章。但是,有点遗憾的是杨绛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干校六记》我一直没有拜读。自己想当然的以为写干校的…
呆过干校的人,对干校生活刻骨铭心,不堪回首。《干校六记》体现了杨绛“温柔敦厚”的风格和特点,而杨绛先生在柔弱温和的背后,性格是极其坚强的。干校后期,迁往明港。这时干校的任务,由劳动改为“学习”——学习阶级斗争吧?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杨绛写于1981年的《干校六记》。这部作品文字不多,但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其文学、史学、思想成就都是很高的,同时开启了“五七干校”回忆录写作的先河。
整篇作品氤氲着一种湿漉漉的氛围,似有阴云笼罩一般。读起来,像是有丝线缠绕,又像是有烟雨粘粘,艺术水准非常高。所以我将这部作品排在第一位。《干校六记》杨绛是我最喜爱的女性作家,当然,作家只是她众多身份的一种。
语言研究《干校六记之冒险记幸》的三个译本的翻译批评与赏析徐洋洋陕西师范大学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中国文学的外译以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能翻译出更好的译文?
“五七干校”研究:从文学到史学共和国前17年,中国的文化人、知识分子并没有的地位,他们隶属于“干部”这个范畴。研究这一时期知识...
其中,《干校六记》被提到的频率最高,也被读者念念不忘,成为不断被阅读的经典。1970年代,杨绛和钱钟书曾被下放干校学习。从干校回来8年后,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接下来是葛浩文对《干校六记》的分析。他写道:“杨绛的《干校六记》写得炉火纯青,其幽渺的、近乎寓言式的风格,有力地见证了‘’的疯狂。慢慢品读,还能从中读出额外的意义:话里话外暗指整个革命过程。作者选取无足轻重的琐事来描写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