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者须知:1、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注意参考知网已发表的本刊相关专业文章)(1)来稿要求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文字简炼、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图表清晰.
复旦大学金力院士团队宣布,综合运用语言学和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语系汉藏语系起源及分化的时间和地点。该研究为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及周边邻国的各汉藏语系语言之间的演化关系提供了重要依…
前沿|经济学院吴力波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Sustainability)发表论文.实现空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协同减排,对于我国实现碳中和以及进一步提升空气环境质量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吴力波课题组牵头,联合...
今年3月,复旦大学彭慧胜/陈培宁团队论文《大面积显示织物及其功能集成系统》(“large-areadisplaytextilesintegratedwithfunctionalsystems”)发表于《自然》(Nature)主刊,他们自主研发的全柔性织物显示系统,可紧贴人体不规则轮廓,像普通织物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石乐明教授团队是国际组学数据质量控制联盟项目的核心推动者之一。在本次《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刊发的5篇论文中,石乐明教授本人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参与领导了其中2篇论文的研究与撰写工作。
近日,网传一复旦女博士李某与四名男博士同时交往,并在交往期间取中山医院研究员陆某五篇SCI论文,其中一篇还发表在《自然》子刊。事情发酵后,“五篇SCI论文”激起了学术圈热议,因为这不仅关乎学术造假,还牵扯到一些重要的荣誉利益,甚至个人的前途发展。
近日,又有一起学术不端行为被网友,作者竟是复旦大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相比于此前内容的一比一复刻,这次则是对9年前顶会论文来了一个「英译中」。以下内容来自知乎。其中涉及到的论文分别为:于2017年…
近年来,复旦大学每年在NLP各大顶会中都有十多篇论文发表。今年也不例外。在本届ACL2020中,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团队再次有多篇论文(4篇...
10月23日,《自然》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3.论文题目:《Structuralinsightsintothemechanismofhumansolubleguanylatecyclase》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陈雷组利用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一氧化氮受体sGC的工作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10日出…
论文2月20日发表于《自然》。·美国博德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通过精确修改30亿个人类遗传密码中的特定一个“字母”,有望...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者须知:1、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注意参考知网已发表的本刊相关专业文章)(1)来稿要求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文字简炼、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图表清晰.
复旦大学金力院士团队宣布,综合运用语言学和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语系汉藏语系起源及分化的时间和地点。该研究为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及周边邻国的各汉藏语系语言之间的演化关系提供了重要依…
前沿|经济学院吴力波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Sustainability)发表论文.实现空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协同减排,对于我国实现碳中和以及进一步提升空气环境质量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吴力波课题组牵头,联合...
今年3月,复旦大学彭慧胜/陈培宁团队论文《大面积显示织物及其功能集成系统》(“large-areadisplaytextilesintegratedwithfunctionalsystems”)发表于《自然》(Nature)主刊,他们自主研发的全柔性织物显示系统,可紧贴人体不规则轮廓,像普通织物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石乐明教授团队是国际组学数据质量控制联盟项目的核心推动者之一。在本次《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刊发的5篇论文中,石乐明教授本人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参与领导了其中2篇论文的研究与撰写工作。
近日,网传一复旦女博士李某与四名男博士同时交往,并在交往期间取中山医院研究员陆某五篇SCI论文,其中一篇还发表在《自然》子刊。事情发酵后,“五篇SCI论文”激起了学术圈热议,因为这不仅关乎学术造假,还牵扯到一些重要的荣誉利益,甚至个人的前途发展。
近日,又有一起学术不端行为被网友,作者竟是复旦大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相比于此前内容的一比一复刻,这次则是对9年前顶会论文来了一个「英译中」。以下内容来自知乎。其中涉及到的论文分别为:于2017年…
近年来,复旦大学每年在NLP各大顶会中都有十多篇论文发表。今年也不例外。在本届ACL2020中,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团队再次有多篇论文(4篇...
10月23日,《自然》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3.论文题目:《Structuralinsightsintothemechanismofhumansolubleguanylatecyclase》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陈雷组利用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一氧化氮受体sGC的工作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10日出…
论文2月20日发表于《自然》。·美国博德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通过精确修改30亿个人类遗传密码中的特定一个“字母”,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