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陀制戒的意义(修正叁)杭州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第1页共13页目录目录1~1摘要1~1引言1~1一、制戒的缘起3~3(一)过去七佛经验4~4(二)舍利佛请求制戒4~4(三)最初制戒的因缘5~5二、戒律的名称及作用5~5(一)何为戒6~6(二...
杭州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二)一大理想,三大意义1、一大理想:“梵行久住”、“正法久住”,这是佛陀制戒的“一大理想”作为佛法的住持者,每个出家人都有责任受持戒律,把戒律真正落实到修行中,落实到生活中,以此改造身心。
略论佛教戒律的现代意义——佚名.佛教三学,即戒、定、慧,乃修学次第,以戒学为基础,持戒修定,依定发慧。.三学之中,戒学为首,可知戒在佛教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佛教的戒律是约束、规范信众,特别是出家信徒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佛教...
由于僧团的异文化背景,遂造成了佛陀为统一价值观而制定了较详尽的戒律条文。并且随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成员而有所增补。佛陀制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僧团这一异质文化混淆的地方统一们的价值观和裁判由此引起的价值争端。
所以,我的论文就选择《戒律的演变与佛教的兴衰》这一课题,主要是研究从释迦牟尼佛时代开始,世尊本人对戒律是怎样看待的,佛陀制定戒律的精神是什么;佛陀入灭后,比如说部派的,主要是由于戒律的问题,对此应如何看。
一、三乘戒律的重要性戒律在佛教修证体系中具有实践及上的双重意义,不但作为基石般的存在,而且贯彻整个修行过程的始终。主要原因是:在佛教的终极目标--“解脱与救度”中,戒律作为三学之首,与禅定、智慧相
佛陀所说的戒律虽多,却不是苛刻的要求。事实上为使后代的子孙,能有弹性适应的空间,故有「随方毘尼」的遗教,并有舍弃小小戒的交待。因此佛教传到了中国,渐渐地出现《禅苑清规》的丛林制度,既不即是佛世的戒律形式,也不违背佛陀制戒的精神。
别说两千多年前的佛经能否被佛记忆并传承至今,就是上周三晚饭吃的是什么你都记不住。在我对身边的朋友提起释伽牟尼的原话大多被保留至今时,所有人的反应高度一致:这不可能!他们甚至都不屑听我的解释和证明…
佛陀佈道的最初数年,并未制订戒律。因为初期的佛子都是为解脱出家,且根器极利,往往在听到佛陀开示后——甚至只是三言两语的点化——立即证入圣位圣果。故舍利弗请佛制戒时,佛陀曾予拒…
第五节如何振兴重律守戒之风?如何振兴重律守戒之风?时贤也曾提出种种意见。其著者如释太虚。他在世时积极提倡“人生佛教”,曾设计一套如何“建设中国现代佛教”的僧制、僧教育、在家佛徒组织等纲领,体大思精,用心良苦(27),其中对戒律问题,他至为重视,建议设立“律仪院”等...
浅谈佛陀制戒的意义(修正叁)杭州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第1页共13页目录目录1~1摘要1~1引言1~1一、制戒的缘起3~3(一)过去七佛经验4~4(二)舍利佛请求制戒4~4(三)最初制戒的因缘5~5二、戒律的名称及作用5~5(一)何为戒6~6(二...
杭州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二)一大理想,三大意义1、一大理想:“梵行久住”、“正法久住”,这是佛陀制戒的“一大理想”作为佛法的住持者,每个出家人都有责任受持戒律,把戒律真正落实到修行中,落实到生活中,以此改造身心。
略论佛教戒律的现代意义——佚名.佛教三学,即戒、定、慧,乃修学次第,以戒学为基础,持戒修定,依定发慧。.三学之中,戒学为首,可知戒在佛教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佛教的戒律是约束、规范信众,特别是出家信徒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佛教...
由于僧团的异文化背景,遂造成了佛陀为统一价值观而制定了较详尽的戒律条文。并且随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成员而有所增补。佛陀制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僧团这一异质文化混淆的地方统一们的价值观和裁判由此引起的价值争端。
所以,我的论文就选择《戒律的演变与佛教的兴衰》这一课题,主要是研究从释迦牟尼佛时代开始,世尊本人对戒律是怎样看待的,佛陀制定戒律的精神是什么;佛陀入灭后,比如说部派的,主要是由于戒律的问题,对此应如何看。
一、三乘戒律的重要性戒律在佛教修证体系中具有实践及上的双重意义,不但作为基石般的存在,而且贯彻整个修行过程的始终。主要原因是:在佛教的终极目标--“解脱与救度”中,戒律作为三学之首,与禅定、智慧相
佛陀所说的戒律虽多,却不是苛刻的要求。事实上为使后代的子孙,能有弹性适应的空间,故有「随方毘尼」的遗教,并有舍弃小小戒的交待。因此佛教传到了中国,渐渐地出现《禅苑清规》的丛林制度,既不即是佛世的戒律形式,也不违背佛陀制戒的精神。
别说两千多年前的佛经能否被佛记忆并传承至今,就是上周三晚饭吃的是什么你都记不住。在我对身边的朋友提起释伽牟尼的原话大多被保留至今时,所有人的反应高度一致:这不可能!他们甚至都不屑听我的解释和证明…
佛陀佈道的最初数年,并未制订戒律。因为初期的佛子都是为解脱出家,且根器极利,往往在听到佛陀开示后——甚至只是三言两语的点化——立即证入圣位圣果。故舍利弗请佛制戒时,佛陀曾予拒…
第五节如何振兴重律守戒之风?如何振兴重律守戒之风?时贤也曾提出种种意见。其著者如释太虚。他在世时积极提倡“人生佛教”,曾设计一套如何“建设中国现代佛教”的僧制、僧教育、在家佛徒组织等纲领,体大思精,用心良苦(27),其中对戒律问题,他至为重视,建议设立“律仪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