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么,看你什么水平的论文了。只要你钱管够,IEEEAccess+四区期刊,两年10篇都没啥大问题,然而这对你毕业找工作的影响甚至可能是的。10篇一区或者本领域广泛认可的二区期刊,基本上你必须在该校大牛的课题组里,跟老师搞好关系并且包揽所有课题,实验做到头秃。
二本生发10篇SCI论文,读博时拿到全额奖学金,评论区一片嘲讽.大学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想要找一份好工作很难,普通二本生群体庞大,就业问题很是头疼,于是,大部分学生转战考研、考公。.部分考研党,还想要读博,主要是对科研感兴趣,然而...
7月14日下午,万仲禹独家回应澎湃新闻,那10篇发表在SCI期刊上的论文,确系其本人主导完成。连续撰写多篇学术论文也是出于自身对科研的兴趣和追求。作为一名非知名院校的本科生,万仲禹发表十篇SCI论文一事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在这种话题下被冠以“天才”、“学霸”等名头都不为过。然而,在关于论文高产本科生的讨论中,一般不乏两种声音,一种是直抒胸臆——感叹国内内卷现状,另一种则会稍微深入研究,从国内科研追求论文数量入手,调查这10篇SCI是否灌水。
“本科发表十篇SCI”当事人:无意被关注,不惧质疑和考验,学术,本科生,本科,学术论文,博士因接连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10篇论文,并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全额奖学金和直博的资格,徐州工程学院2021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生万仲禹最近受到广泛关注。
所以本科生发10篇SCI,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事情,于是我查了他的两篇论文,并做出两点结论。第一,一个二本本科生,能够connect到香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北大学的老师,这是如何做到的?
因接连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10篇论文,并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全额奖学金和直博的资格,徐州工程学院2021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
10篇SCI,来看AI大佬都是如何读论文的日常7-141799阅读·82喜欢·8评论深度之眼官方账号粉丝:10.4万文章:91关注...②选择高引论文:同行间普遍认可,参考,借鉴的论文高引论文表明了这篇论文中的方法在该领域内非常重要,这也是你在...
既然如今SCI没有以前那么难发了,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一个高校学者一年应该发表多少篇论文呢?注意我这里限制的是高校学者,不是科学院或者研究所专门从事科研的学者。高校学者除了发表论文之外,还有繁重的教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任务。
主要还是纠结在影响因子上。严格来说,这句话有歧义,91.5的影响因子究竟是51篇论文的总和,还是30篇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的总和,表述得不是很清楚。按前者算均分为1.7,后者的话高一点为3.05。平均影响因子为2到3的SCI论文算水吗?
10篇么,看你什么水平的论文了。只要你钱管够,IEEEAccess+四区期刊,两年10篇都没啥大问题,然而这对你毕业找工作的影响甚至可能是的。10篇一区或者本领域广泛认可的二区期刊,基本上你必须在该校大牛的课题组里,跟老师搞好关系并且包揽所有课题,实验做到头秃。
二本生发10篇SCI论文,读博时拿到全额奖学金,评论区一片嘲讽.大学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想要找一份好工作很难,普通二本生群体庞大,就业问题很是头疼,于是,大部分学生转战考研、考公。.部分考研党,还想要读博,主要是对科研感兴趣,然而...
7月14日下午,万仲禹独家回应澎湃新闻,那10篇发表在SCI期刊上的论文,确系其本人主导完成。连续撰写多篇学术论文也是出于自身对科研的兴趣和追求。作为一名非知名院校的本科生,万仲禹发表十篇SCI论文一事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在这种话题下被冠以“天才”、“学霸”等名头都不为过。然而,在关于论文高产本科生的讨论中,一般不乏两种声音,一种是直抒胸臆——感叹国内内卷现状,另一种则会稍微深入研究,从国内科研追求论文数量入手,调查这10篇SCI是否灌水。
“本科发表十篇SCI”当事人:无意被关注,不惧质疑和考验,学术,本科生,本科,学术论文,博士因接连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10篇论文,并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全额奖学金和直博的资格,徐州工程学院2021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生万仲禹最近受到广泛关注。
所以本科生发10篇SCI,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事情,于是我查了他的两篇论文,并做出两点结论。第一,一个二本本科生,能够connect到香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北大学的老师,这是如何做到的?
因接连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10篇论文,并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全额奖学金和直博的资格,徐州工程学院2021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
10篇SCI,来看AI大佬都是如何读论文的日常7-141799阅读·82喜欢·8评论深度之眼官方账号粉丝:10.4万文章:91关注...②选择高引论文:同行间普遍认可,参考,借鉴的论文高引论文表明了这篇论文中的方法在该领域内非常重要,这也是你在...
既然如今SCI没有以前那么难发了,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一个高校学者一年应该发表多少篇论文呢?注意我这里限制的是高校学者,不是科学院或者研究所专门从事科研的学者。高校学者除了发表论文之外,还有繁重的教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任务。
主要还是纠结在影响因子上。严格来说,这句话有歧义,91.5的影响因子究竟是51篇论文的总和,还是30篇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的总和,表述得不是很清楚。按前者算均分为1.7,后者的话高一点为3.05。平均影响因子为2到3的SCI论文算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