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工作的通知》(教技发中心函〔2020〕5号)要求,本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机械与运载领域)评估的数据采集周期工作总结,不再填写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专利申请数等内容。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数据采集周期工作总结,不得填写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专利申请数等要求,既是对高校各类机构科学评估方法的一次有...
影响因子实质上是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用来衡量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影响因子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也取决于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影响因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值,导致JCR和中科院依据影响因子划分的SCI期刊分区,也不固定。
影响因子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也取决于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影响因子一般取值范围为1~5,呈动态变化。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5.中国SCI期刊高IF期刊很多,1,2区期刊很多(图7),网络信息已有较多涉及。2019JCR,中国SCI期刊指标非常亮眼,比较具有2018IF和2019IF的224本期刊,有31本期刊做到了可被引文献量、影响因子和期刊影响因子百分排位数同增长。此处笔者略去一万
从2012年至2021年(截至2021年5月),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据SCI数据库最新检索至少包含一位中国作者的论文结果显示,近10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SCI论文的总数已累计339.7万篇,位居世界第2位。
以下影响因子来源于webofscience中的JCR(JournalCitationReports)。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6月发布的IF是2018年度的影响因子IF2018。因为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在前面的推文里面也提到了,是某个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year)中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淡化SCI论文能挽救工科吗?人文社科是大学的灵魂,理科是大学的血肉,工科是大学的脊梁。当一所大学的工科学院教师和研究生们还停留在在核心期刊文,以实验室条件下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来强调自己的贡献时,这个大学注定是要堕落的。
如何看待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不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不发布SCI论文相关指标、ESI指标的排行,不采信、引用和宣传其他机构以SCI论文、ESI为核心指标编制的排行榜,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科研人员、….
2020年我国共发表SCI论文57.13万篇,美国发表SCI论文57.74万篇,仅以微弱的差距居于第二位。截止2021年5月,我国2021年被收录的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成为第一。2021年发文量截至5月21日中国高校再创新高,年发文超过10000篇
日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工作的通知》(教技发中心函〔2020〕5号)要求,本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机械与运载领域)评估的数据采集周期工作总结,不再填写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专利申请数等内容。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数据采集周期工作总结,不得填写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专利申请数等要求,既是对高校各类机构科学评估方法的一次有...
影响因子实质上是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用来衡量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影响因子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也取决于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影响因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值,导致JCR和中科院依据影响因子划分的SCI期刊分区,也不固定。
影响因子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也取决于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影响因子一般取值范围为1~5,呈动态变化。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5.中国SCI期刊高IF期刊很多,1,2区期刊很多(图7),网络信息已有较多涉及。2019JCR,中国SCI期刊指标非常亮眼,比较具有2018IF和2019IF的224本期刊,有31本期刊做到了可被引文献量、影响因子和期刊影响因子百分排位数同增长。此处笔者略去一万
从2012年至2021年(截至2021年5月),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据SCI数据库最新检索至少包含一位中国作者的论文结果显示,近10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SCI论文的总数已累计339.7万篇,位居世界第2位。
以下影响因子来源于webofscience中的JCR(JournalCitationReports)。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6月发布的IF是2018年度的影响因子IF2018。因为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在前面的推文里面也提到了,是某个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year)中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淡化SCI论文能挽救工科吗?人文社科是大学的灵魂,理科是大学的血肉,工科是大学的脊梁。当一所大学的工科学院教师和研究生们还停留在在核心期刊文,以实验室条件下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来强调自己的贡献时,这个大学注定是要堕落的。
如何看待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不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不发布SCI论文相关指标、ESI指标的排行,不采信、引用和宣传其他机构以SCI论文、ESI为核心指标编制的排行榜,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科研人员、….
2020年我国共发表SCI论文57.13万篇,美国发表SCI论文57.74万篇,仅以微弱的差距居于第二位。截止2021年5月,我国2021年被收录的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成为第一。2021年发文量截至5月21日中国高校再创新高,年发文超过100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