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一个月过去了,还是复现不出来那个效果,后来发现原来大家都在用trick。不加余弦衰减,不加mixup,不训练200个epoch,基本就达不到目前大家说的那个SOTA效果,但是这些不会有人和你说的,他们只会说我在resnet50上训练到了多少多少的准确率。
看吧,总是会有一个Reviewer2,而关于Reviewer2的秘密是,所有阅读你论文的人,又有一部分人比Reviewer2更刁钻、懒惰、愚蠢和不公。人们阅读你的论文,可能会想的没那么好,会有愚蠢的想法,甚至会完全误解它。
吴恩达老师曾经说过,看一篇论文的关键,是复现作者的算法。然而,很多论文根本就复现不了,这是为什么呢?一、数据关系因为作者使用的数据比较私密,一般人拿不到,这种情况下,即使作者提供了源代码,但是读者却拿不到数据,也就没法复现算法。
今天本来打算复现一篇去年发表在OncoTargetsandTherapyGEO数据库整合挖掘的论文,这个杂志素来以灌输闻名,“水的”已经不是SCI了,但是影响因子还是3左右,按理说文章质量应该尚可,而且这又是一篇纯数据挖掘的文章,所以我就去打开了我的Rstudio,开始数据分析,在做到差异表达分析的时…
超90%论文算法不可复现,你为何不愿公开代码?人工智能(AI)这个蓬勃发展的领域正面临着实验重现的危机,就像实验重现问题过去十年来一直困扰着心理学、医学以及其他领域一样。他们没有足够时间在每种条件下都测试算法,或者在文章中记录他们尝试过的每个超参数。
目前正在复现一篇paper的代码,工作还没有完成,这里作为自己的经验总结。首先必须得说,复现他人的程序实在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要么源码无法要到,要么就是不符合自己的编程习惯或者输入输出不能够对应得上。通过p…
有人抄袭了我的博士论文内容和我发表的一篇国内论文,他了一下发表到某SCI一区的杂志上了,甚至直接从我博士论文里面截图,没有把我作为共同作者也没有给出文献引用(他不敢引用,因为两篇论文差别很小),真是郁闷加难过啊!
2019年4月1日,我正式接触硕士期间的研究课题——用深度学习研究轴承故障诊断。滚动轴承作为机械设备的易损部件,其健康状态对整个机械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及使用寿命有着巨大影响。建立稳定可靠的实时故障诊断系统是保证这些设备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最终,他才作为学生二作在SCI二区期刊OpticsExpres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期刊影响因子3.408。最终,成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物理系直博。看得出来,本科生发表SCI论文真不容易。那么,本科期间发表SCI论文,对考研有没有用呢?SCI论文对考研的影响
论文代码是否应该公开已是争论已久的问题,有从业者呼吁通过代码提交减少当下各类论文中的「水分」,也有研发人员表示「代码提交」类问题得因「研究」而异。不过单从我们最关心的各类顶会而言,似乎可以简单从三个…
然后一个月过去了,还是复现不出来那个效果,后来发现原来大家都在用trick。不加余弦衰减,不加mixup,不训练200个epoch,基本就达不到目前大家说的那个SOTA效果,但是这些不会有人和你说的,他们只会说我在resnet50上训练到了多少多少的准确率。
看吧,总是会有一个Reviewer2,而关于Reviewer2的秘密是,所有阅读你论文的人,又有一部分人比Reviewer2更刁钻、懒惰、愚蠢和不公。人们阅读你的论文,可能会想的没那么好,会有愚蠢的想法,甚至会完全误解它。
吴恩达老师曾经说过,看一篇论文的关键,是复现作者的算法。然而,很多论文根本就复现不了,这是为什么呢?一、数据关系因为作者使用的数据比较私密,一般人拿不到,这种情况下,即使作者提供了源代码,但是读者却拿不到数据,也就没法复现算法。
今天本来打算复现一篇去年发表在OncoTargetsandTherapyGEO数据库整合挖掘的论文,这个杂志素来以灌输闻名,“水的”已经不是SCI了,但是影响因子还是3左右,按理说文章质量应该尚可,而且这又是一篇纯数据挖掘的文章,所以我就去打开了我的Rstudio,开始数据分析,在做到差异表达分析的时…
超90%论文算法不可复现,你为何不愿公开代码?人工智能(AI)这个蓬勃发展的领域正面临着实验重现的危机,就像实验重现问题过去十年来一直困扰着心理学、医学以及其他领域一样。他们没有足够时间在每种条件下都测试算法,或者在文章中记录他们尝试过的每个超参数。
目前正在复现一篇paper的代码,工作还没有完成,这里作为自己的经验总结。首先必须得说,复现他人的程序实在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要么源码无法要到,要么就是不符合自己的编程习惯或者输入输出不能够对应得上。通过p…
有人抄袭了我的博士论文内容和我发表的一篇国内论文,他了一下发表到某SCI一区的杂志上了,甚至直接从我博士论文里面截图,没有把我作为共同作者也没有给出文献引用(他不敢引用,因为两篇论文差别很小),真是郁闷加难过啊!
2019年4月1日,我正式接触硕士期间的研究课题——用深度学习研究轴承故障诊断。滚动轴承作为机械设备的易损部件,其健康状态对整个机械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及使用寿命有着巨大影响。建立稳定可靠的实时故障诊断系统是保证这些设备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最终,他才作为学生二作在SCI二区期刊OpticsExpres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期刊影响因子3.408。最终,成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物理系直博。看得出来,本科生发表SCI论文真不容易。那么,本科期间发表SCI论文,对考研有没有用呢?SCI论文对考研的影响
论文代码是否应该公开已是争论已久的问题,有从业者呼吁通过代码提交减少当下各类论文中的「水分」,也有研发人员表示「代码提交」类问题得因「研究」而异。不过单从我们最关心的各类顶会而言,似乎可以简单从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