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发7篇SCI的博士,分享了这些论文写作及发表经验.博士已经毕业大半年了,很想分享一下博士期间的经历。.由于很少动笔写博客和论坛之类,不太擅长用文字表达。.各位看官姑且看看,如有不当之处,望包涵!.我的专业方向是通信与信息工程,博士研究...
博士二年级开始正式接触课题,博士三年半毕业,毕业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7篇,JCR一区和二区论文各1篇,三区3篇,四区1篇;另以合作作者发表SCI论文十多篇,基本都是和指导的硕士和博士一起发表的相关工作。
7篇Nature,曹原早已感到“枯燥”,这次他发了第一篇Science作者|贝爽、青暮这位95后鬼才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篇Science。刚刚,石墨烯大神曹原又在《Science》发表了一篇文章,这距离他上一次发表《Nature》仅仅过了一周多的时间。
7篇Nature,曹原早已感到“枯燥”,这次他发了第一篇Science,曹原,science,论文,articles,超导
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曹原在该领域总共发表了7篇《Nature》文章。而他也因此入选为《Nature》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的95后科学家。下面AI科技评论将相关论文整理如下:2021年4月7日:2021年3月31日:2021年2月1日:2020年6月11日:2020年5月6日
发了七篇sci了,但是每次审稿人都要求polish语言.从硕士到现在博二,前后发了七篇第一或第二作的英文论文了。.最初的两篇,均请了导师和一些从国外回来的教授修改过语言,后来的五篇,均是自己写了后反复改后再投。.虽然没有一投出去就因为语言被拒稿...
研究生没毕业,已经拿了1个专利发了7篇论文!.他是怎么做到的?.“徐老师,我来啦!.”4月30日,在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周浩与徐海波热烈地讨论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博士生复试计划。.周浩是广东工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研三学生,徐海波是...
发了七篇sci了,但是每次审稿人都要求polish语言.已有62人参与.从硕士到现在博二,前后发了七篇第一或第二作的英文论文了。.最初的两篇,均请了导师和一些从国外回来的教授修改过语言,后来的五篇,均是自己写了后反复改后再投。.虽然没有一投出去就...
不许笑!每年那么多顶刊的论文,真能获得广泛应用、改变世界的太少太少了。但即便达不到,造福人类也应该成为博士生发表的追求,毕竟好多诺奖都是几十年前成果,只为发表而发表的论文不会让你成为这条学术街上最靓的仔。二、SCI论文发的越多越好吗?
这样算起来,张敬5年发SCI论文51篇,平均一年10篇以上,一个月出头就能发一篇。要知道,清华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四大力学”满分的大神胡耀文,也才发了7篇SCI的论文。还不到张敬一年的工作…
一作发7篇SCI的博士,分享了这些论文写作及发表经验.博士已经毕业大半年了,很想分享一下博士期间的经历。.由于很少动笔写博客和论坛之类,不太擅长用文字表达。.各位看官姑且看看,如有不当之处,望包涵!.我的专业方向是通信与信息工程,博士研究...
博士二年级开始正式接触课题,博士三年半毕业,毕业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7篇,JCR一区和二区论文各1篇,三区3篇,四区1篇;另以合作作者发表SCI论文十多篇,基本都是和指导的硕士和博士一起发表的相关工作。
7篇Nature,曹原早已感到“枯燥”,这次他发了第一篇Science作者|贝爽、青暮这位95后鬼才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篇Science。刚刚,石墨烯大神曹原又在《Science》发表了一篇文章,这距离他上一次发表《Nature》仅仅过了一周多的时间。
7篇Nature,曹原早已感到“枯燥”,这次他发了第一篇Science,曹原,science,论文,articles,超导
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曹原在该领域总共发表了7篇《Nature》文章。而他也因此入选为《Nature》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的95后科学家。下面AI科技评论将相关论文整理如下:2021年4月7日:2021年3月31日:2021年2月1日:2020年6月11日:2020年5月6日
发了七篇sci了,但是每次审稿人都要求polish语言.从硕士到现在博二,前后发了七篇第一或第二作的英文论文了。.最初的两篇,均请了导师和一些从国外回来的教授修改过语言,后来的五篇,均是自己写了后反复改后再投。.虽然没有一投出去就因为语言被拒稿...
研究生没毕业,已经拿了1个专利发了7篇论文!.他是怎么做到的?.“徐老师,我来啦!.”4月30日,在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周浩与徐海波热烈地讨论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博士生复试计划。.周浩是广东工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研三学生,徐海波是...
发了七篇sci了,但是每次审稿人都要求polish语言.已有62人参与.从硕士到现在博二,前后发了七篇第一或第二作的英文论文了。.最初的两篇,均请了导师和一些从国外回来的教授修改过语言,后来的五篇,均是自己写了后反复改后再投。.虽然没有一投出去就...
不许笑!每年那么多顶刊的论文,真能获得广泛应用、改变世界的太少太少了。但即便达不到,造福人类也应该成为博士生发表的追求,毕竟好多诺奖都是几十年前成果,只为发表而发表的论文不会让你成为这条学术街上最靓的仔。二、SCI论文发的越多越好吗?
这样算起来,张敬5年发SCI论文51篇,平均一年10篇以上,一个月出头就能发一篇。要知道,清华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四大力学”满分的大神胡耀文,也才发了7篇SCI的论文。还不到张敬一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