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茂表示,不反对将优秀稿件发到SCIQ1区等高水准杂志上,但SCI论文期刊中有很多质量不高,几乎没有读者。而事实上,SCI体系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国对SCI体系的误读和异化。中国在SCI上发表的论文85%都是垃圾
在中国,国内SCI期刊刊载论文数仅为中国学者发表论文数量的0.12倍,也即中国至少有88%的SCI文章流向国外期刊。不仅如此,中国作者在中国SCI期刊所文的影响力仅为5.63,远远低于中国作者全部SCI文章的影响力(9.27)。也就是说,我们…
科技论文跨国发表是世界学术交流的主要途径,也是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1].但近年来,国内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的投向国外SCI期刊,其中医学领域论文外流更为严重[2],造成国内科研成果严重外流,影响我国学术水平[3].本文针对我国优秀论文外流现象,我们
不仅如此,中国作者在中国SCI期刊所文的影响力仅为5.63,远远低于中国作者全部SCI文章的影响力(9.27)。也就是说,我们大量外流的是优秀论文。那么中国人写的好论文,为什么不投在中国的期刊上?良性循环文,是为了什么?
中国不是没有好论文,但“肥水外流”严重。来自中国科协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科技期刊发文总量109.7万篇,在国际科技期刊发文总量约23.3万篇;到2017年,在国内科技期刊发文总量不到103万篇,但在国际期刊上发文总量已超过35万篇,且国际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均已位居世界第二。
面对优秀论文外流这一尴尬局面,今天上午在京发布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分析认为,我国的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未能全面反映出我国科技发展的真实水平,优秀论文外流拷问科研评价导向机制。
根据SCI数据库的统计数据,2018年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206.97万篇,其中有20.20%来自中国,中国学者发表的SCI论文占比仅次于美国,连续10年排在世界第2位。
研究评价中的SCI导向致使我国优质稿源大量外流现有科研评价体系过于强调SCI影响因子论,导致我国优质稿源大量外流,造成国内期刊“稿荒”,形成“低学术影响力与缺乏优质稿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我国科技期刊质量的整体下降。
许多西方学者对我国动辄成千上万元奖励SCI收录论文的现象感到难以理解,甚至戏称中国的SCI为“StupidChineseIdea”(或可译为“愚蠢的中国概念”)。就连创立SCI体系的EngeneGarfield博士在2009年访问我国时也明确表示:不能以SCI论文数量评价...
马秀珍写道,一是“唯论文”导向导致大量科研精力偏离。我国学术界把国际期刊与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标杆,高校及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职称、资助、奖励等考核评定以论文至上,主要看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文章,一些高校人才引进政策中1篇SCI值20万元,但对国内优秀期刊认可...
姜永茂表示,不反对将优秀稿件发到SCIQ1区等高水准杂志上,但SCI论文期刊中有很多质量不高,几乎没有读者。而事实上,SCI体系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国对SCI体系的误读和异化。中国在SCI上发表的论文85%都是垃圾
在中国,国内SCI期刊刊载论文数仅为中国学者发表论文数量的0.12倍,也即中国至少有88%的SCI文章流向国外期刊。不仅如此,中国作者在中国SCI期刊所文的影响力仅为5.63,远远低于中国作者全部SCI文章的影响力(9.27)。也就是说,我们…
科技论文跨国发表是世界学术交流的主要途径,也是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1].但近年来,国内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的投向国外SCI期刊,其中医学领域论文外流更为严重[2],造成国内科研成果严重外流,影响我国学术水平[3].本文针对我国优秀论文外流现象,我们
不仅如此,中国作者在中国SCI期刊所文的影响力仅为5.63,远远低于中国作者全部SCI文章的影响力(9.27)。也就是说,我们大量外流的是优秀论文。那么中国人写的好论文,为什么不投在中国的期刊上?良性循环文,是为了什么?
中国不是没有好论文,但“肥水外流”严重。来自中国科协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科技期刊发文总量109.7万篇,在国际科技期刊发文总量约23.3万篇;到2017年,在国内科技期刊发文总量不到103万篇,但在国际期刊上发文总量已超过35万篇,且国际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均已位居世界第二。
面对优秀论文外流这一尴尬局面,今天上午在京发布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分析认为,我国的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未能全面反映出我国科技发展的真实水平,优秀论文外流拷问科研评价导向机制。
根据SCI数据库的统计数据,2018年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206.97万篇,其中有20.20%来自中国,中国学者发表的SCI论文占比仅次于美国,连续10年排在世界第2位。
研究评价中的SCI导向致使我国优质稿源大量外流现有科研评价体系过于强调SCI影响因子论,导致我国优质稿源大量外流,造成国内期刊“稿荒”,形成“低学术影响力与缺乏优质稿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我国科技期刊质量的整体下降。
许多西方学者对我国动辄成千上万元奖励SCI收录论文的现象感到难以理解,甚至戏称中国的SCI为“StupidChineseIdea”(或可译为“愚蠢的中国概念”)。就连创立SCI体系的EngeneGarfield博士在2009年访问我国时也明确表示:不能以SCI论文数量评价...
马秀珍写道,一是“唯论文”导向导致大量科研精力偏离。我国学术界把国际期刊与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标杆,高校及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职称、资助、奖励等考核评定以论文至上,主要看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文章,一些高校人才引进政策中1篇SCI值20万元,但对国内优秀期刊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