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由于历史的原因,有许多文物都流失海外,所以以前在敦煌学的研究界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但随着文物的回流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如今“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局面已经改变,但是从中可见的是,对于敦煌学的研究,国外学者并不比中国国内弱...
第一章敦煌文化资源和文学书写概述第一节绚烂而又沉重的敦煌文化敦煌莫高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洞窟最多、保存最完好、历史序列最长久、艺术价值最高的佛教艺术石窟群,在莫高窟保存有10个世纪都不间断的美术作品,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为一体的艺术殿堂,在这里随处可见...
敦煌学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其他学科都能提供很好的借鉴。马援发言荣新江指出,《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是自1992年林家平等先生出版《中国敦煌学史》之后,一本新的中国敦煌学史研究系统性著作,填补了很长时段以来中国敦煌学史研究的空白。
浙江省敦煌学研究会窦怀永农历一九九年九月二十五日(11月7日),浙籍著名学者罗振玉在《东方杂志》发表《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这是世界上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介绍敦煌文献的论文。同年,罗振玉、王仁俊分别辑印《敦煌石室遗书》、《敦煌石室真迹录》,这是敦煌文献最早之校录...
自1982年创刊至今已出版145期,属国家期刊、核心期刊,刊物坚持学术性,开放性,发表了大量国内外学者有关敦煌学、佛教石窟考古、佛教艺术研究等方面的高水平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广泛而良好的声誉,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学术刊物。
硕士毕业论文连文献综述都写不出,真的该怎么办?四月初就要提交盲审了,现在马上2月底了,我是工科的,…如果实在写不出综述,可以先写写材料和方法,慢慢找状态。实验材料和方法:用了啥就写啥,做了啥就写啥,实在不会写就参考同实验室其他人的。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敦煌,不仅是西北沙漠里的一片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的“敦煌样本”--理论
10月24日,兰州大学敦煌与西域文明研究院成立揭牌,致力于讲好敦煌故事,传承丝路文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高诗尧摄中新网兰州10月24日电(记者丁思)“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历史悠久,在敦煌文献、石窟艺术等领域研究优势明显,培养了大批敦煌学研究的高端人才;经过40多年的努力,改变了...
研究篇:打造国际最具活力的敦煌学研究实体近五年,敦煌研究院出版专著81部,发表学术论文534篇,临摹整窟3个、独幅壁画40平方米。最具代表性的是该院前任院长樊锦诗历时十年领衔编著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于201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道教经典和道教史、敦煌学、隋唐史、华南区域史研究。着有《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等。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国哲学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敦煌艺术由于历史的原因,有许多文物都流失海外,所以以前在敦煌学的研究界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但随着文物的回流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如今“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局面已经改变,但是从中可见的是,对于敦煌学的研究,国外学者并不比中国国内弱...
第一章敦煌文化资源和文学书写概述第一节绚烂而又沉重的敦煌文化敦煌莫高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洞窟最多、保存最完好、历史序列最长久、艺术价值最高的佛教艺术石窟群,在莫高窟保存有10个世纪都不间断的美术作品,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为一体的艺术殿堂,在这里随处可见...
敦煌学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其他学科都能提供很好的借鉴。马援发言荣新江指出,《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是自1992年林家平等先生出版《中国敦煌学史》之后,一本新的中国敦煌学史研究系统性著作,填补了很长时段以来中国敦煌学史研究的空白。
浙江省敦煌学研究会窦怀永农历一九九年九月二十五日(11月7日),浙籍著名学者罗振玉在《东方杂志》发表《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这是世界上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介绍敦煌文献的论文。同年,罗振玉、王仁俊分别辑印《敦煌石室遗书》、《敦煌石室真迹录》,这是敦煌文献最早之校录...
自1982年创刊至今已出版145期,属国家期刊、核心期刊,刊物坚持学术性,开放性,发表了大量国内外学者有关敦煌学、佛教石窟考古、佛教艺术研究等方面的高水平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广泛而良好的声誉,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学术刊物。
硕士毕业论文连文献综述都写不出,真的该怎么办?四月初就要提交盲审了,现在马上2月底了,我是工科的,…如果实在写不出综述,可以先写写材料和方法,慢慢找状态。实验材料和方法:用了啥就写啥,做了啥就写啥,实在不会写就参考同实验室其他人的。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敦煌,不仅是西北沙漠里的一片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的“敦煌样本”--理论
10月24日,兰州大学敦煌与西域文明研究院成立揭牌,致力于讲好敦煌故事,传承丝路文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高诗尧摄中新网兰州10月24日电(记者丁思)“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历史悠久,在敦煌文献、石窟艺术等领域研究优势明显,培养了大批敦煌学研究的高端人才;经过40多年的努力,改变了...
研究篇:打造国际最具活力的敦煌学研究实体近五年,敦煌研究院出版专著81部,发表学术论文534篇,临摹整窟3个、独幅壁画40平方米。最具代表性的是该院前任院长樊锦诗历时十年领衔编著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于201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道教经典和道教史、敦煌学、隋唐史、华南区域史研究。着有《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等。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国哲学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