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顶气压场和温度场大致吻合,但北半球的时空结构比南半球更加复杂[22国北部地区极地对流层顶气候特征的研究表明,沈阳和新疆地区的对流层顶属于极地对流层顶,其温度呈现下降趋势.[26]指出,南极对流层顶气温无显著趋势变化和周期变化.
数据分析发现,北半球对流层顶的高度在1980年至2020年间稳步上升。2001年至2020年,海拔高度以每十年53.3米的速度增长,这比1980年至2000年的增长...
论文链接中国区域对流层顶高度(H-CPT)和温度(T-CPT)的时空变化趋势。(a)全国平均对流层顶高度的年际变化趋势(1979-2014);(b)全国平均对流层顶温度的年际变化趋势;(c)不同纬度带的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趋势;(d)不同纬度带的对流层顶…
他们在论文中写道,这提供了一个经验法则,即发生温度转变的对流层顶的大气压约为0.1巴,而这一点应该适用于大量拥有能够吸收紫外线或可见光...
北半球夏季对流层顶变动的现象及机制研究.【摘要】:利用NCEP/NE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研究了夏季对流层顶变动的现象与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多年平均的对流层顶气压和气温在北半球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在南半球则是随纬度先升高再降低;热带地区对流层顶...
对流层顶季节变化特征的初步分析.陈洪滨孙二林吕达仁.【摘要】:正根据常规探空资料,我们分析了我国数个站点以及欧亚(50-160E,10-60N)区域上空对流层顶的季节变化,得到如下一些初步结论;(1)从冬季到夏季,对流层高度总趋势是增高,从夏到冬正好相反一...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揭示了全球热力对流层顶气候特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热力学对流层顶高度在热带地区超过16.5km,在副热带地区出现显著的梯度区,在极区则小于9km,这是地球大气热力平均状态。
GPS/COSMIC掩星数据表明,2009年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事件引起北极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下降,温度升高,对流层顶逆温层的增强,且纬度越高变化越显著。通过静力学稳定度分析发现,稳定度高的区域最先出现在上平流层,并逐渐向下移动到对流层顶上方。
potential-vorticity:Pythoncode(gfs_pv_1.2.py)fordynamictropopause(DT)calculations:DTpressure,DTpotentialtemperature(theta),PVonthe330Kisentropicsurface,andaPVandthetacross-sectionatthelatitudewherethetropopauseislowestinthedomain.Thedateandtimeneedtobesetinthebeginningofthecode;thedomaincan...
青藏高原周边对流层顶的时空分布、热力成因及动力效应分析.夏昕任荣彩吴国雄孙舒悦.【摘要】:利用多套、多种再分析资料的逐日气候平均场,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青藏高原周边区域对流层顶分布及其季节演变的独特特征,并分析了其热力成因以及气候学...
对流层顶气压场和温度场大致吻合,但北半球的时空结构比南半球更加复杂[22国北部地区极地对流层顶气候特征的研究表明,沈阳和新疆地区的对流层顶属于极地对流层顶,其温度呈现下降趋势.[26]指出,南极对流层顶气温无显著趋势变化和周期变化.
数据分析发现,北半球对流层顶的高度在1980年至2020年间稳步上升。2001年至2020年,海拔高度以每十年53.3米的速度增长,这比1980年至2000年的增长...
论文链接中国区域对流层顶高度(H-CPT)和温度(T-CPT)的时空变化趋势。(a)全国平均对流层顶高度的年际变化趋势(1979-2014);(b)全国平均对流层顶温度的年际变化趋势;(c)不同纬度带的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趋势;(d)不同纬度带的对流层顶…
他们在论文中写道,这提供了一个经验法则,即发生温度转变的对流层顶的大气压约为0.1巴,而这一点应该适用于大量拥有能够吸收紫外线或可见光...
北半球夏季对流层顶变动的现象及机制研究.【摘要】:利用NCEP/NE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研究了夏季对流层顶变动的现象与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多年平均的对流层顶气压和气温在北半球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在南半球则是随纬度先升高再降低;热带地区对流层顶...
对流层顶季节变化特征的初步分析.陈洪滨孙二林吕达仁.【摘要】:正根据常规探空资料,我们分析了我国数个站点以及欧亚(50-160E,10-60N)区域上空对流层顶的季节变化,得到如下一些初步结论;(1)从冬季到夏季,对流层高度总趋势是增高,从夏到冬正好相反一...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揭示了全球热力对流层顶气候特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热力学对流层顶高度在热带地区超过16.5km,在副热带地区出现显著的梯度区,在极区则小于9km,这是地球大气热力平均状态。
GPS/COSMIC掩星数据表明,2009年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事件引起北极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下降,温度升高,对流层顶逆温层的增强,且纬度越高变化越显著。通过静力学稳定度分析发现,稳定度高的区域最先出现在上平流层,并逐渐向下移动到对流层顶上方。
potential-vorticity:Pythoncode(gfs_pv_1.2.py)fordynamictropopause(DT)calculations:DTpressure,DTpotentialtemperature(theta),PVonthe330Kisentropicsurface,andaPVandthetacross-sectionatthelatitudewherethetropopauseislowestinthedomain.Thedateandtimeneedtobesetinthebeginningofthecode;thedomaincan...
青藏高原周边对流层顶的时空分布、热力成因及动力效应分析.夏昕任荣彩吴国雄孙舒悦.【摘要】:利用多套、多种再分析资料的逐日气候平均场,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青藏高原周边区域对流层顶分布及其季节演变的独特特征,并分析了其热力成因以及气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