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随后,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期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针对文学改良提出了“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胡适认为白话
之后,1917年1月17日胡适致母亲的信说,“儿入冬以来,似有病意,虽郁积不发,终觉无有精神,不能高兴。以故,除工课以外,颇无余力及于他事”。这里所说的“工课”,当然是写博士论文了。身体不适时连家书都不写了,对“工课”则不敢...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著名的论文《文学改良刍议》。这篇在复古派看来非常荒唐而又离经叛道的文章,却为白话文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是一篇讨伐文言文的战斗檄文。
新青年1917年2月1日《新青年》发表我国第一批白话诗——胡适白话诗八首1917年1月,胡适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诌议》,认为“今日文学之极矣”,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月1日,他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八首》,是中国白话诗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
在1917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2卷第5号上,刊出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学界普遍将其视为文学革命发生的标志,却较少有人注意到,胡适在《新青年》上的初次亮相,是一篇翻译的小说《决斗》,发表在1916年9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2...
胡适作的提倡文学改良的论文,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号。论文认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即:“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
提供中华大事记(1917年)文档免费下载,摘要:中华大事记(1917年)1月1日胡适提倡文学改良,发“新文学”之先声。针对文学远离生活、充满陈辞滥调的状况,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此文和稍后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檄文。
3.从文学作品上说,a.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陈独秀也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开始,也标着这中国文学进…
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飘洋过海,转到陈独秀的手中,很快便登载在《新青年》上。这篇文章对八项主张做了调整:(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
1917年1月3日,当他拿到黄侃先生的《文心雕龙章句篇札记》,“余从尹默处借观,觉其无甚精彩,且立说过于陈旧,不但《马氏文通》分句、读、顿为三之说,彼不谓然,即自来句读之说亦所不取‘,’黄君之说,与胡适之之《论文字句读及符号》直不可同年而语”。
5随后,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期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针对文学改良提出了“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胡适认为白话
之后,1917年1月17日胡适致母亲的信说,“儿入冬以来,似有病意,虽郁积不发,终觉无有精神,不能高兴。以故,除工课以外,颇无余力及于他事”。这里所说的“工课”,当然是写博士论文了。身体不适时连家书都不写了,对“工课”则不敢...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著名的论文《文学改良刍议》。这篇在复古派看来非常荒唐而又离经叛道的文章,却为白话文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是一篇讨伐文言文的战斗檄文。
新青年1917年2月1日《新青年》发表我国第一批白话诗——胡适白话诗八首1917年1月,胡适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诌议》,认为“今日文学之极矣”,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月1日,他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八首》,是中国白话诗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
在1917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2卷第5号上,刊出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学界普遍将其视为文学革命发生的标志,却较少有人注意到,胡适在《新青年》上的初次亮相,是一篇翻译的小说《决斗》,发表在1916年9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2...
胡适作的提倡文学改良的论文,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号。论文认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即:“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
提供中华大事记(1917年)文档免费下载,摘要:中华大事记(1917年)1月1日胡适提倡文学改良,发“新文学”之先声。针对文学远离生活、充满陈辞滥调的状况,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此文和稍后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檄文。
3.从文学作品上说,a.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陈独秀也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开始,也标着这中国文学进…
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飘洋过海,转到陈独秀的手中,很快便登载在《新青年》上。这篇文章对八项主张做了调整:(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
1917年1月3日,当他拿到黄侃先生的《文心雕龙章句篇札记》,“余从尹默处借观,觉其无甚精彩,且立说过于陈旧,不但《马氏文通》分句、读、顿为三之说,彼不谓然,即自来句读之说亦所不取‘,’黄君之说,与胡适之之《论文字句读及符号》直不可同年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