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就有较为详实的文字资料记载。多年前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Ptolemy,约公元90—168年)通过对光折射现象的定量研究,测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入射角与折射角的相关数据,并得出“折射角与入射角成正比”的近似结论。
湖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3届学士学位论文(设计)2.1.2萌芽时期关于光学的主要成果从墨翟开始的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构成了光学发展的萌芽时期,在此期间光学的发展比较缓慢。除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和实验外。
光路可逆演示实验教具的理论设计摘要:摘要:光在气体、液体、固体等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不同的介质表面上发生折射。教学中,学生需要明白光直线传播性质、折射规律、直观掌握光的传播路径的可逆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虽然人们对光的反射、散射、折射与透射现象研究得很深入,但对光的转换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光的转换就是光经介质作用后发生频率的变化。如:树叶反射的太阳光多为绿色光,其他可见光被削弱或转换成了绿色或不可见光;红色的...
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传播特性分析.docx,第一章引言1.1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与折射,反射与折射时振动相位的变化:入射光与折射光的振幅与光强的关系;倏逝波和全反射时的能量流动情况;以及界面反射与折射对光的偏振态的影响;还有光在正负折射率介质上...
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Kepler,1571-1630)(左图)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于1611年出版了《折射光学》一书。开普勒的研究表明,对于两种给定的媒质,小于30度的入射角同相应的折射角成近似固定的比,对于玻璃或水晶,这个比约为3:2。
1803年,杨氏写成了论文《物理光学的实验和计算》。他根据光的干涉定律对光的衍射现象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认为衍射是由直射光束与反射光束干涉形成的。但由于他认为光是一种纵波,所以在理论上遇到了很多麻烦。
光的基本知识-电气设计论文.光的基本知识1.1光的解释光是一种能量形态,它可以从一种物体传播到另一种物体而不需要任何物体作为媒介。.关于光的学术解释大致分为三种:即辐射学波动学和量子学,而对光的描述用波动学则最为恰当。.人们早已证实...
在物理学史上,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两派经历了300年的大论战。双方的论战逻辑很简单:“因为我们是对的,所以你们一定是错的”。最终这一论战终结于20世纪爱因斯坦发现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300年大论战一、笛卡尔的伏笔在人们对物理光学的研究过程中,[光]的本性...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就有较为详实的文字资料记载。多年前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Ptolemy,约公元90—168年)通过对光折射现象的定量研究,测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入射角与折射角的相关数据,并得出“折射角与入射角成正比”的近似结论。
湖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3届学士学位论文(设计)2.1.2萌芽时期关于光学的主要成果从墨翟开始的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构成了光学发展的萌芽时期,在此期间光学的发展比较缓慢。除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和实验外。
光路可逆演示实验教具的理论设计摘要:摘要:光在气体、液体、固体等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不同的介质表面上发生折射。教学中,学生需要明白光直线传播性质、折射规律、直观掌握光的传播路径的可逆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虽然人们对光的反射、散射、折射与透射现象研究得很深入,但对光的转换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光的转换就是光经介质作用后发生频率的变化。如:树叶反射的太阳光多为绿色光,其他可见光被削弱或转换成了绿色或不可见光;红色的...
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传播特性分析.docx,第一章引言1.1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与折射,反射与折射时振动相位的变化:入射光与折射光的振幅与光强的关系;倏逝波和全反射时的能量流动情况;以及界面反射与折射对光的偏振态的影响;还有光在正负折射率介质上...
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Kepler,1571-1630)(左图)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于1611年出版了《折射光学》一书。开普勒的研究表明,对于两种给定的媒质,小于30度的入射角同相应的折射角成近似固定的比,对于玻璃或水晶,这个比约为3:2。
1803年,杨氏写成了论文《物理光学的实验和计算》。他根据光的干涉定律对光的衍射现象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认为衍射是由直射光束与反射光束干涉形成的。但由于他认为光是一种纵波,所以在理论上遇到了很多麻烦。
光的基本知识-电气设计论文.光的基本知识1.1光的解释光是一种能量形态,它可以从一种物体传播到另一种物体而不需要任何物体作为媒介。.关于光的学术解释大致分为三种:即辐射学波动学和量子学,而对光的描述用波动学则最为恰当。.人们早已证实...
在物理学史上,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两派经历了300年的大论战。双方的论战逻辑很简单:“因为我们是对的,所以你们一定是错的”。最终这一论战终结于20世纪爱因斯坦发现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300年大论战一、笛卡尔的伏笔在人们对物理光学的研究过程中,[光]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