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杜诗的“诗史”价值与影响(一)实录历史,补正历史,以诗证史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杜甫,亲眼目睹了唐社会的大动荡,在战争饱受贫寒与坎坷颠沛流离之苦,历经的沧桑磨难,全部都用其特殊的笔锋——诗歌记录了下来,为我们研究盛唐时发生的这场...
听我课的学生大多提交杜诗论文为作业,其中公开发表的已有二十多篇。我的童强博士与我合撰了《杜甫传》与《杜甫诗选》。另一位程门第三代刘重喜博士已出版专著《明末清初杜诗学研究》,且已成功地主讲“杜诗研究”课程,成为杜诗学界崭露头角的新秀。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清人浦起龙说:“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少陵编年诗目谱...
一、选题的“开荒地”和“攀高峰”问题文科博士论文的写作,选题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有位学者说,选题对头,博士论文成功一半,这一点也不夸大。从这3所大学文科博士论文的写作情况来看,在导师的指导下,一般都…
杜诗在不同选本中入选与落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杜诗早期认识与传播的某些特点,其原因和影响尚需“细论”和分梳。.根据与杜甫的关系,现存唐人选唐诗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在杜甫出生之前编选或中唐以来编选却具有特定编选目的(诗人身份、籍贯或...
他在自序中,特别提及“昔人评杜诗为诗史,盖其以咏歌之辞,寓纪载之实,而抑扬褒贬之意,灿然于其中,虽谓之史可也”[2],赞誉杜甫以诗纪实的“诗史”精神;接着又说“予所集杜诗,自余颠沛以来,世变人事,概见于此矣,…
大唐诗圣杜甫的一生,堪称忧国忧民的典范.“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杜甫弃官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了他最后的“漂泊西南”的生活。.因为客居成都,和野老离得近,故前几日,余又...
杜牧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他的祖父杜佑,为三朝宰相兼名学者,着有《通典》二百卷。这种出身是杜牧一直很自豪的,对于他的人生理想也很有影响,他在《上李中丞书》中说,自己关心的是"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
李、杜诗经典化迟滞,不够流行。白居易帮日本人建立了审美好尚。几个巧合白居易的文集最早传入日本是在公元838年,据《日本文德天皇实录》记载,当时的日本太宰少贰藤原岳守“捡校大唐人货物,适得元白诗笔奏上。帝甚耽悦。授从五位上”①。
三、杜诗的“诗史”价值与影响(一)实录历史,补正历史,以诗证史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杜甫,亲眼目睹了唐社会的大动荡,在战争饱受贫寒与坎坷颠沛流离之苦,历经的沧桑磨难,全部都用其特殊的笔锋——诗歌记录了下来,为我们研究盛唐时发生的这场...
听我课的学生大多提交杜诗论文为作业,其中公开发表的已有二十多篇。我的童强博士与我合撰了《杜甫传》与《杜甫诗选》。另一位程门第三代刘重喜博士已出版专著《明末清初杜诗学研究》,且已成功地主讲“杜诗研究”课程,成为杜诗学界崭露头角的新秀。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清人浦起龙说:“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少陵编年诗目谱...
一、选题的“开荒地”和“攀高峰”问题文科博士论文的写作,选题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有位学者说,选题对头,博士论文成功一半,这一点也不夸大。从这3所大学文科博士论文的写作情况来看,在导师的指导下,一般都…
杜诗在不同选本中入选与落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杜诗早期认识与传播的某些特点,其原因和影响尚需“细论”和分梳。.根据与杜甫的关系,现存唐人选唐诗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在杜甫出生之前编选或中唐以来编选却具有特定编选目的(诗人身份、籍贯或...
他在自序中,特别提及“昔人评杜诗为诗史,盖其以咏歌之辞,寓纪载之实,而抑扬褒贬之意,灿然于其中,虽谓之史可也”[2],赞誉杜甫以诗纪实的“诗史”精神;接着又说“予所集杜诗,自余颠沛以来,世变人事,概见于此矣,…
大唐诗圣杜甫的一生,堪称忧国忧民的典范.“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杜甫弃官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了他最后的“漂泊西南”的生活。.因为客居成都,和野老离得近,故前几日,余又...
杜牧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他的祖父杜佑,为三朝宰相兼名学者,着有《通典》二百卷。这种出身是杜牧一直很自豪的,对于他的人生理想也很有影响,他在《上李中丞书》中说,自己关心的是"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
李、杜诗经典化迟滞,不够流行。白居易帮日本人建立了审美好尚。几个巧合白居易的文集最早传入日本是在公元838年,据《日本文德天皇实录》记载,当时的日本太宰少贰藤原岳守“捡校大唐人货物,适得元白诗笔奏上。帝甚耽悦。授从五位上”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