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博期间面临着学术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这些最终都会变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问题。如果心理素质不好,承受不住这些压力,那么心理非常容易出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反过来影响学术、人际关系交往等。
读博期间不要总是跟周围的人去比较,而是要给自己制定小的目标,昨天比今天有进步,就要为自己释放掉一些压力。比如,你只要按规划的步骤一步步写好文章并投出去,哪怕文章没有中,按照意见认真修改就行了,再投总归是能中的。
读博压力是很大的,有时候搞研究做不出来就是做不出来。只能暂时散散心,放松放松吧。说实话估计只有完全搞定文章和毕业论文才能松口气。
读博6年没有论文,被延毕,家庭经济压力好大,如何“绝境”.笔者有一个同学,年纪比我还大5、6岁,已经在一所三流高校工作了,但是为了升职称,又联系了以前的导师继续攻读博士。.他读博那年已经是一个大叔了,三十好几,还没有结婚;他和我同一年开始读博,我脱产拿着可怜的几千块酬金读博,他拿着单位工资在职读博;我一直在学校上课、做科研...
博士论文的压力并不单单来自毕业论文,还有学校硬性要求的发表C刊、SCI(即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等论文的压力...
发现读博压力太大或者实验室气氛不好,就请个假放松一下,看自己放松回来还能不能接着扛一下。发现导师跟你之前的期待差别很大,这个我怎么说呢,一般我们都改变不了导师,如果实在觉得受不了建议换个导师。
编者按:如果你曾考虑过“以学术为业”,那么“攻读博士”一定在你的选择清单之中。是否要读博?在国内深造还是出国?我会遇到什么挑战?我能做好科研吗?这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于习惯了学生身份却还未真正体验过科研生活的同学而言,过来人的经验一定能帮助你更好地做出选择。
原来博士生读博期间普遍有比较严重的精神压力,这并不只是发生在中国,而是在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的受访者当中,有1/4...
而最大的压力,还是来源于读博的自己。社会内卷化严重,对于坚信毕业了自己终于会有前途的研究生来说,如果在读研期间面对可能毕不了业的现实,往往会对自己产生不自信和怀疑。
综上所述,在一个没有经济压力,没有签证压力,没有论文压力的地方读博,确实很爽。但是正如我所说,德国是标准的导师负责制,读博的体验跟导师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碰到一个导师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顺便再来说说德国读博的缺点吧。
在读博期间面临着学术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这些最终都会变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问题。如果心理素质不好,承受不住这些压力,那么心理非常容易出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反过来影响学术、人际关系交往等。
读博期间不要总是跟周围的人去比较,而是要给自己制定小的目标,昨天比今天有进步,就要为自己释放掉一些压力。比如,你只要按规划的步骤一步步写好文章并投出去,哪怕文章没有中,按照意见认真修改就行了,再投总归是能中的。
读博压力是很大的,有时候搞研究做不出来就是做不出来。只能暂时散散心,放松放松吧。说实话估计只有完全搞定文章和毕业论文才能松口气。
读博6年没有论文,被延毕,家庭经济压力好大,如何“绝境”.笔者有一个同学,年纪比我还大5、6岁,已经在一所三流高校工作了,但是为了升职称,又联系了以前的导师继续攻读博士。.他读博那年已经是一个大叔了,三十好几,还没有结婚;他和我同一年开始读博,我脱产拿着可怜的几千块酬金读博,他拿着单位工资在职读博;我一直在学校上课、做科研...
博士论文的压力并不单单来自毕业论文,还有学校硬性要求的发表C刊、SCI(即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等论文的压力...
发现读博压力太大或者实验室气氛不好,就请个假放松一下,看自己放松回来还能不能接着扛一下。发现导师跟你之前的期待差别很大,这个我怎么说呢,一般我们都改变不了导师,如果实在觉得受不了建议换个导师。
编者按:如果你曾考虑过“以学术为业”,那么“攻读博士”一定在你的选择清单之中。是否要读博?在国内深造还是出国?我会遇到什么挑战?我能做好科研吗?这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于习惯了学生身份却还未真正体验过科研生活的同学而言,过来人的经验一定能帮助你更好地做出选择。
原来博士生读博期间普遍有比较严重的精神压力,这并不只是发生在中国,而是在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的受访者当中,有1/4...
而最大的压力,还是来源于读博的自己。社会内卷化严重,对于坚信毕业了自己终于会有前途的研究生来说,如果在读研期间面对可能毕不了业的现实,往往会对自己产生不自信和怀疑。
综上所述,在一个没有经济压力,没有签证压力,没有论文压力的地方读博,确实很爽。但是正如我所说,德国是标准的导师负责制,读博的体验跟导师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碰到一个导师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顺便再来说说德国读博的缺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