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1万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存在500年准周期的降水变化,这一变化还影响了该地区的人口和文化变迁。由于自然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模拟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器测温度记录也仅有近百年的历史,…
地理科学SCIENTIAGEOGRAPHICASINIC01.25No.4Aug.,2005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气象灾害与环境变化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摘要:文章分析了1951~2000年中国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典型东北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摘要第1-6页Abstract第6-13页1绪论第13-27页1.1研究背景第13-15页1.2植物物候研究的应用
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1万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存在500年准周期的降水变化,这一变化还影响了该地区的人口和文化变迁。.这个研究发现,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约一万年来玛珥湖年纹层花粉记录和考古遗址碳十四年龄概率密度的分析,发现花粉记录的...
【精品专业论文】近代东北自然环境与东北习俗文化,历史,文学,考古,文献解读,期刊论文,博士论文,硕士论文论文分类号K25研究生学号2005122212近代东北自然环境与东北习俗文化Mo业:中国近现代导师姓名:学位类别:史学硕士论文起止年月...
作者:竺可桢,中国科学院院士。历史时期的世界气候是有变迁的。非常丰富的中国历史文献为研究我国古代气候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作者根据历史和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我国在近五千年中,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河南安阳殷墟时代,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
一篇续写了三十年的论文----从“新石器以来的北温带草原文化与气候变化”到“东亚季风与人类活动存在500年周期同步变化”前几天,我们团队的一篇论文“Synchronous500-yearoscillationsofmonsoonclimateandhumanactivityinNortheastAsia”,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了,让我想起了30年前的一件往事…
1972年,竺可桢写了一篇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联系挪威冰川学家画出的一万年雪线图和丹麦学者对格陵兰岛冰芯研究得出的1700年以来格陵兰岛气温图,根据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物候资料,指出中国五千年历史气候可以分为4次暖期和4次寒冷期。
最新博士论文—《典型东北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摘要第1-6页Abstract第6-13页1绪论第13-27页1.1研究背景第13-15页1.2植物物候研究的应用
将东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与大气汞沉降历史对比研究发现:当东北地区气候经历干燥寒冷阶段时,大气汞沉降得到显著增强;当气候经历温暖湿润阶段时,大气汞沉降相应减弱。因此推断,气候干燥寒冷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大气汞沉降,反之亦然。
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1万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存在500年准周期的降水变化,这一变化还影响了该地区的人口和文化变迁。由于自然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模拟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器测温度记录也仅有近百年的历史,…
地理科学SCIENTIAGEOGRAPHICASINIC01.25No.4Aug.,2005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气象灾害与环境变化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摘要:文章分析了1951~2000年中国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典型东北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摘要第1-6页Abstract第6-13页1绪论第13-27页1.1研究背景第13-15页1.2植物物候研究的应用
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1万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存在500年准周期的降水变化,这一变化还影响了该地区的人口和文化变迁。.这个研究发现,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约一万年来玛珥湖年纹层花粉记录和考古遗址碳十四年龄概率密度的分析,发现花粉记录的...
【精品专业论文】近代东北自然环境与东北习俗文化,历史,文学,考古,文献解读,期刊论文,博士论文,硕士论文论文分类号K25研究生学号2005122212近代东北自然环境与东北习俗文化Mo业:中国近现代导师姓名:学位类别:史学硕士论文起止年月...
作者:竺可桢,中国科学院院士。历史时期的世界气候是有变迁的。非常丰富的中国历史文献为研究我国古代气候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作者根据历史和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我国在近五千年中,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河南安阳殷墟时代,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
一篇续写了三十年的论文----从“新石器以来的北温带草原文化与气候变化”到“东亚季风与人类活动存在500年周期同步变化”前几天,我们团队的一篇论文“Synchronous500-yearoscillationsofmonsoonclimateandhumanactivityinNortheastAsia”,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了,让我想起了30年前的一件往事…
1972年,竺可桢写了一篇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联系挪威冰川学家画出的一万年雪线图和丹麦学者对格陵兰岛冰芯研究得出的1700年以来格陵兰岛气温图,根据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物候资料,指出中国五千年历史气候可以分为4次暖期和4次寒冷期。
最新博士论文—《典型东北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摘要第1-6页Abstract第6-13页1绪论第13-27页1.1研究背景第13-15页1.2植物物候研究的应用
将东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与大气汞沉降历史对比研究发现:当东北地区气候经历干燥寒冷阶段时,大气汞沉降得到显著增强;当气候经历温暖湿润阶段时,大气汞沉降相应减弱。因此推断,气候干燥寒冷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大气汞沉降,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