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师范大学吴兴隆教授课题组及其合作者,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可持续回收技术的进展进行了总结,从环境、经济和资源等三个方面地分析了回收废旧LIBs的必要性。.文章重点关注了一系列回收和再利用废锂离子电池的技术进展,例如预处理、火法冶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月刊,每期152页,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骆文彬,luowenbin,东北大学教师个人主页,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中组部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称号、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称号,现任东北大学冶金学院能源电化学与城市矿...
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家钧教授、东北大学骆文彬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吴兴隆教授、吉林大学杜菲教授和徐吉静教授作客无机化学论坛系列学术报告,实验室新闻,长春应化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新能源课转换与存储题组横跨理学院与冶金学院。目前课题组包括教授3名、副教授1名,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20余名。其中国家“四青”人才2名,国家级人才3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
CS2_35马里兰大学锂电池数据集马里兰大学锂电池数据集采用的实验方式是:恒压充电(constant-voltagecharging)和恒流放电(constant-circuitdischarging)(如图所示:第一个Cycle完整的充放电过程),橙色曲线为电压曲线(看左侧Y轴),蓝色曲线为电流曲线(看右侧Y轴)。)。由图可知:橙色曲线从开始…
斯坦福大学团队发明“超级”电池,储电量是普通电池的6倍,手机一周仅充1次电即可持久续航,锂电池,斯坦福大学,续航,电池...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吴兴隆教授课题组在《Energy&EnvironmentalScience》和《ACSSustainableChemistry&Engineering》等化学化工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与再利用领域取得的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王新龙,东北师范大学教授。200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师从著名多酸化学家王恩波教授。主要从事多酸化学和配位化学领域的研究,在多酸基纳米分子笼的设计构筑,多酸团簇光催化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金属-有机框架的药物传输性能和机理研究等领域也取得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由于废旧锂电池回收和再利用表现出来的巨大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在发表论文之前,相应研究成果也申请了一系列发明专利,为将来促进东北师范大学成果应用和转化奠定了基础。本文封面图…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吴兴隆教授课题组及其合作者,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可持续回收技术的进展进行了总结,从环境、经济和资源等三个方面地分析了回收废旧LIBs的必要性。.文章重点关注了一系列回收和再利用废锂离子电池的技术进展,例如预处理、火法冶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月刊,每期152页,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骆文彬,luowenbin,东北大学教师个人主页,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中组部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称号、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称号,现任东北大学冶金学院能源电化学与城市矿...
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家钧教授、东北大学骆文彬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吴兴隆教授、吉林大学杜菲教授和徐吉静教授作客无机化学论坛系列学术报告,实验室新闻,长春应化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新能源课转换与存储题组横跨理学院与冶金学院。目前课题组包括教授3名、副教授1名,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20余名。其中国家“四青”人才2名,国家级人才3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
CS2_35马里兰大学锂电池数据集马里兰大学锂电池数据集采用的实验方式是:恒压充电(constant-voltagecharging)和恒流放电(constant-circuitdischarging)(如图所示:第一个Cycle完整的充放电过程),橙色曲线为电压曲线(看左侧Y轴),蓝色曲线为电流曲线(看右侧Y轴)。)。由图可知:橙色曲线从开始…
斯坦福大学团队发明“超级”电池,储电量是普通电池的6倍,手机一周仅充1次电即可持久续航,锂电池,斯坦福大学,续航,电池...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吴兴隆教授课题组在《Energy&EnvironmentalScience》和《ACSSustainableChemistry&Engineering》等化学化工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与再利用领域取得的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王新龙,东北师范大学教授。200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师从著名多酸化学家王恩波教授。主要从事多酸化学和配位化学领域的研究,在多酸基纳米分子笼的设计构筑,多酸团簇光催化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金属-有机框架的药物传输性能和机理研究等领域也取得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由于废旧锂电池回收和再利用表现出来的巨大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在发表论文之前,相应研究成果也申请了一系列发明专利,为将来促进东北师范大学成果应用和转化奠定了基础。本文封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