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NURSINGRESEARCHNovember,2016Vol.30No.11C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e导管尖端位置的临床应用研究郑春华,吴贤翠StudyonclinicalapplicationofendovascularelectrocardiogramtechniqueinlocationofPICCcathetertip
因此,PICC导管末端位置正确与否对的生命安全及治疗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1显示,PICC导管尖端所在位置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相关,其中,A组58例,出现并发症27例,占46.55%C组72例,出现并发症11例,占15.28%PICC作为非自体组织的一种异物...
目的依据新生儿期骨化特点及经周围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超声显影特点,探讨运用超声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在新生儿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新生儿60例进行PICC置管,分两组,组1:上腔置管30例,组2:下腔置管30例,先采用传统体外测量...
一、导管尖端位置准确的重要性研究已证实:在PICC置管中,正确的导管尖端留置位置可以降低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血栓、静脉炎、血胸、心律失常等[11、12]。PICC导管尖端的理想位置是位于SVC下1/3至SVC与RA连接处之间。
【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期间所拍摄的胸片,记录胸片上的导管尖端位置,采用椎体定位计算导管尖端位置改变。
【摘要】:目的利用筛检试验的方法对心电图技术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以及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潜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同时探讨心电图技术在定位房颤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7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将研究...
宋峰;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7钱丰;超声监测下内测量法对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8马玉娟;体位改变对PICC尖端位置的影响[D];蚌埠医学院;2017年
PICC置管一次性到达最佳位置的成功率低,原发性导管异位是常见原因之一,导管异位相关的潜在并发症有血栓、等,严重时可出现损伤、心律失常等[3]。因此探索一种安全、便捷、准确、可靠的导管尖端位置监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前肋和后肋:以尖端位于前肋第2~3肋间或后肋第5~6肋间作为最佳位置。胸椎椎体:以尖端到达第6胸椎作为最佳位置。气管隆突:有报道气管隆突下4cm之内为尖端最适位置。但评价尖端最佳位置的标准并不统一。以前肋和后肋判断PICC尖端位置,不同
【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期间所拍摄的胸片,记录胸片上的导管尖端位置,采用椎体定位计算导管尖端位置改变。
CHINESENURSINGRESEARCHNovember,2016Vol.30No.11C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e导管尖端位置的临床应用研究郑春华,吴贤翠StudyonclinicalapplicationofendovascularelectrocardiogramtechniqueinlocationofPICCcathetertip
因此,PICC导管末端位置正确与否对的生命安全及治疗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1显示,PICC导管尖端所在位置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相关,其中,A组58例,出现并发症27例,占46.55%C组72例,出现并发症11例,占15.28%PICC作为非自体组织的一种异物...
目的依据新生儿期骨化特点及经周围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超声显影特点,探讨运用超声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在新生儿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新生儿60例进行PICC置管,分两组,组1:上腔置管30例,组2:下腔置管30例,先采用传统体外测量...
一、导管尖端位置准确的重要性研究已证实:在PICC置管中,正确的导管尖端留置位置可以降低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血栓、静脉炎、血胸、心律失常等[11、12]。PICC导管尖端的理想位置是位于SVC下1/3至SVC与RA连接处之间。
【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期间所拍摄的胸片,记录胸片上的导管尖端位置,采用椎体定位计算导管尖端位置改变。
【摘要】:目的利用筛检试验的方法对心电图技术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以及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潜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同时探讨心电图技术在定位房颤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7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将研究...
宋峰;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7钱丰;超声监测下内测量法对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8马玉娟;体位改变对PICC尖端位置的影响[D];蚌埠医学院;2017年
PICC置管一次性到达最佳位置的成功率低,原发性导管异位是常见原因之一,导管异位相关的潜在并发症有血栓、等,严重时可出现损伤、心律失常等[3]。因此探索一种安全、便捷、准确、可靠的导管尖端位置监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前肋和后肋:以尖端位于前肋第2~3肋间或后肋第5~6肋间作为最佳位置。胸椎椎体:以尖端到达第6胸椎作为最佳位置。气管隆突:有报道气管隆突下4cm之内为尖端最适位置。但评价尖端最佳位置的标准并不统一。以前肋和后肋判断PICC尖端位置,不同
【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期间所拍摄的胸片,记录胸片上的导管尖端位置,采用椎体定位计算导管尖端位置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