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壳垂直运动(包含长期的线性运动和周期性运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长期的地壳垂直线性运动速度场能够直接反映地球表面的动态变化特征,其精确获取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了解地壳的垂向周期性运动有助于精确测定测站高程,提高地固...
空间对地观测与地壳形变团队1.团队基本情况1.1团队背景本创新研究团队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空间对地观测与地壳形变”实验室,是“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网上资料,地壳均衡(isostasy)地质学基本理论,是描述地壳状态和运动的一种理论。它阐明地壳的各个地块趋向于静力平衡的原理,即在大地水准面以下某一深度处常有相等的压力,大地水准面之上山脉(或海洋)的质量过剩(或不足)由大地水准面之下的质量不足(或过剩)来补偿。
粗略读了一下黄元老师的论文,前面部分的中心思想是用二维材料在平面上受拉、压形成褶皱的方式去类比地壳横向上的运动。.这思想有点意思,但其实也算不得新鲜,褶皱成山、成谷一直是地球科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之一,搞大地构造的学者们没少折腾褶皱...
这一理论可以说是地幔对流模式下的一个极端版本,该理论认为上下地慢与地壳之间是一个完全对流的关系,俯冲带的洋壳能够直接俯冲进入下地慢甚至到达核幔边界,而由核幔边界的热驱动的岩浆事件携带着俯冲洋壳的参与组分上升形成热点完成物质循环,也
碰撞造山(卢村禾,1978;Yin和Harrison,2000;Tapponnier等,1982)提出了很多年。为迎合板块理论,该概念的提出可能是地质学中的一个严重误导。造山与造盆,其实就是重力均衡作用所致。造山认为是挤压力,或碰撞力,正合板块理论心意,水平运动。
本论文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构造解析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龙泉山构造带变形样式及组合特征的分析,重点对龙泉山东西两侧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进行研究,结合断层带内断层泥的石英形貌特征、断层测年、氡气测量以及地壳变形测量和沿构造带的
博士论文[1]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现今地壳运动与形变研究[D].孟国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硕士论文[1]汶川地震后青藏高原东北缘GPS地壳形变场特征研究[D].李强.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3[2]陇县—宝鸡断裂带发育特征及活动性分析[D].石卫
陈国达,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1956年他创建大地构造新理论——地洼学说,提出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活化区(地洼区)概念和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以及地壳演化——运动综合构造单元壳体概念和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说。
摘要:地壳垂直运动(包含长期的线性运动和周期性运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长期的地壳垂直线性运动速度场能够直接反映地球表面的动态变化特征,其精确获取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了解地壳的垂向周期性运动有助于精确测定测站高程,提高地固...
空间对地观测与地壳形变团队1.团队基本情况1.1团队背景本创新研究团队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空间对地观测与地壳形变”实验室,是“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网上资料,地壳均衡(isostasy)地质学基本理论,是描述地壳状态和运动的一种理论。它阐明地壳的各个地块趋向于静力平衡的原理,即在大地水准面以下某一深度处常有相等的压力,大地水准面之上山脉(或海洋)的质量过剩(或不足)由大地水准面之下的质量不足(或过剩)来补偿。
粗略读了一下黄元老师的论文,前面部分的中心思想是用二维材料在平面上受拉、压形成褶皱的方式去类比地壳横向上的运动。.这思想有点意思,但其实也算不得新鲜,褶皱成山、成谷一直是地球科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之一,搞大地构造的学者们没少折腾褶皱...
这一理论可以说是地幔对流模式下的一个极端版本,该理论认为上下地慢与地壳之间是一个完全对流的关系,俯冲带的洋壳能够直接俯冲进入下地慢甚至到达核幔边界,而由核幔边界的热驱动的岩浆事件携带着俯冲洋壳的参与组分上升形成热点完成物质循环,也
碰撞造山(卢村禾,1978;Yin和Harrison,2000;Tapponnier等,1982)提出了很多年。为迎合板块理论,该概念的提出可能是地质学中的一个严重误导。造山与造盆,其实就是重力均衡作用所致。造山认为是挤压力,或碰撞力,正合板块理论心意,水平运动。
本论文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构造解析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龙泉山构造带变形样式及组合特征的分析,重点对龙泉山东西两侧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进行研究,结合断层带内断层泥的石英形貌特征、断层测年、氡气测量以及地壳变形测量和沿构造带的
博士论文[1]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现今地壳运动与形变研究[D].孟国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硕士论文[1]汶川地震后青藏高原东北缘GPS地壳形变场特征研究[D].李强.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3[2]陇县—宝鸡断裂带发育特征及活动性分析[D].石卫
陈国达,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1956年他创建大地构造新理论——地洼学说,提出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活化区(地洼区)概念和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以及地壳演化——运动综合构造单元壳体概念和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