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萍)共作系统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甄若宏.【摘要】:稻田是最大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重生态功能,净化污水,美化环境,还是一座巨大的物种基因库。.然而现代稻作生产为了片面追求其生产经济效益,对稻田生态系统过度干扰,加大...
稻鸭共作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突出种养结合,利用稻田给鸭子提供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利用鸭为水稻除草灭虫、中耕浑水、抑制无效分蘖,并将粪便排放至稻田供水稻生长,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减少鸭的饲料量,实现鸭稻共栖生长、循环利用、节本增效、种养双赢。
稻鸭共作区在放鸭初期田间保持3~5cm水层,随鸭体长大逐渐增至8~10cm,收鸭后及时排水,间隙灌溉,保持田间湿润状态直至水稻成熟,720日收割。晚稻于25日浸种,728日育秧,813日插秧,9日围网放鸭,1026日将鸭子收回圈养,稻鸭共育期为
有机农业生产新模式稻鸭共作技术,稻鸭共作,新模式。稻鸭共作技术是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
稻鸭共作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5):615-617.被引量:314李彦利,贾玉敏,孟令君,严光彬,王万成,陈宪军.稻鸭共育对米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09(2):25被引量:2
文章阐述了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模式发展概况,分析了肥东县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推进肥东县稻鸭共育生态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文章来源】:基层农技推广.2020,8(04)【文章页数】:3页【文章目录】
【摘要】:随着稻鸭共作面积的扩大,关于稻鸭共作的理论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通过稻鸭共作来研究稻田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和测度方法,期望找到水体环境中影响底栖动物多样性变化的主导因子和确定合理的放鸭数目,为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
摘要以云南麻鸭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稻鸭共生(稻鸭组)和常规网上平养(常规组)两种饲养模式下饲养至体重达1.8kg,测定其常规肉品质和部分屠宰性能。结果表明:①两组间鸭肉失水率、嫩度、熟肉率、肉色亮度值和红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稻鸭组的pH值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肉色黄度值B极显著高于常规...
摘要为探讨鸭稻共作对水稻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不同的鸭稻共作处理区,研究了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的某些生理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降低叶片的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说明鸭稻共作方式...
2沈晓昆.稻鸭共育增值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被引量:13施其俊,朱金明,胡南河,吴萍,赵决建.稻鸭共育不同放养始期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596
稻鸭(萍)共作系统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甄若宏.【摘要】:稻田是最大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重生态功能,净化污水,美化环境,还是一座巨大的物种基因库。.然而现代稻作生产为了片面追求其生产经济效益,对稻田生态系统过度干扰,加大...
稻鸭共作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突出种养结合,利用稻田给鸭子提供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利用鸭为水稻除草灭虫、中耕浑水、抑制无效分蘖,并将粪便排放至稻田供水稻生长,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减少鸭的饲料量,实现鸭稻共栖生长、循环利用、节本增效、种养双赢。
稻鸭共作区在放鸭初期田间保持3~5cm水层,随鸭体长大逐渐增至8~10cm,收鸭后及时排水,间隙灌溉,保持田间湿润状态直至水稻成熟,720日收割。晚稻于25日浸种,728日育秧,813日插秧,9日围网放鸭,1026日将鸭子收回圈养,稻鸭共育期为
有机农业生产新模式稻鸭共作技术,稻鸭共作,新模式。稻鸭共作技术是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
稻鸭共作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5):615-617.被引量:314李彦利,贾玉敏,孟令君,严光彬,王万成,陈宪军.稻鸭共育对米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09(2):25被引量:2
文章阐述了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模式发展概况,分析了肥东县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推进肥东县稻鸭共育生态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文章来源】:基层农技推广.2020,8(04)【文章页数】:3页【文章目录】
【摘要】:随着稻鸭共作面积的扩大,关于稻鸭共作的理论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通过稻鸭共作来研究稻田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和测度方法,期望找到水体环境中影响底栖动物多样性变化的主导因子和确定合理的放鸭数目,为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
摘要以云南麻鸭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稻鸭共生(稻鸭组)和常规网上平养(常规组)两种饲养模式下饲养至体重达1.8kg,测定其常规肉品质和部分屠宰性能。结果表明:①两组间鸭肉失水率、嫩度、熟肉率、肉色亮度值和红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稻鸭组的pH值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肉色黄度值B极显著高于常规...
摘要为探讨鸭稻共作对水稻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不同的鸭稻共作处理区,研究了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的某些生理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降低叶片的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说明鸭稻共作方式...
2沈晓昆.稻鸭共育增值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被引量:13施其俊,朱金明,胡南河,吴萍,赵决建.稻鸭共育不同放养始期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