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由9篇论文、7篇述评和一组附录《海外道教学文献目录》组成。本前言仅对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作简要解读,并展开来就“海外道教学研究”这一学科略抒己见。一海外道教学的耕耘者是外国道教…
为了研究关中地区区域文化史,主要参考樊光春所著《西北道教史》和《长安道教与道观》以及老子《道德经》,运用了文献分析方法,以楼观道教为重点考察对象,讨论了道教在关中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楼观为道教的发源地,隋唐时期,在李唐王…
中国近代道教文化论略(18401949).909988止东弁耘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中国近代道教文化论略(1840—1949)学科专业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申请人姓名徐敏导师姓名田海林教授论文提交时间2006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近代道教文化论略(1840一1949...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道家道教生态思想对当代生态哲学的启示姓名:曹仁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哲学指导教师:孔令宏20070501内容提要西方世界主客二分的科学范式与征服自然的工具价值理念被归结为生态危机的内在根源。
第一、二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最新范文6篇)第三篇:我国现代化发展中优秀传统文化和落后传统文化的作用第四篇:传统文化传播中抖音类短视频的创新运用第五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第六篇:传统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挑战与出路
名家众多的一本论文集,细读了武雅士的前言与导言,施舟人与苏海涵的两篇关于道教论文,有点失望。吐槽,名字取得这么像杨庆堃的名著《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实际差远了。施舟人开篇处理的问题很有意思,何谓道教,道士如何定义...
这是道教和洞天思想向国外传播这一现象在越南的案例研究,其内容可以成为葛兆光论文的参考。大西先生在思考东亚道教时选择专门研究了最薄弱的越南道教,接表了珍贵的论文。本刊第6辑中也曾发表过他的论文《16世纪越南道教的发展》。
李松老师的论文是《中国道教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中“前言”部分的翻译。本书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道教美术史的著作。这部作品是尽可能以实物为对象,展示其照片进行论述这样令人惊叹的努力和追求的成果。
1969年在芝加哥大学主办的《宗教史》杂志第9期发表《贝拉焦道教研究会议》(TheBellagioConferenceonTaoistStudies),对第一次国际道议作了总结。1979年与德国学者赛德尔(AnnaSeidel)合编出版的第二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论文集《道教面面
本文集由9篇论文、7篇述评和一组附录《海外道教学文献目录》组成。本前言仅对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作简要解读,并展开来就“海外道教学研究”这一学科略抒己见。一海外道教学的耕耘者是外国道教…
为了研究关中地区区域文化史,主要参考樊光春所著《西北道教史》和《长安道教与道观》以及老子《道德经》,运用了文献分析方法,以楼观道教为重点考察对象,讨论了道教在关中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楼观为道教的发源地,隋唐时期,在李唐王…
中国近代道教文化论略(18401949).909988止东弁耘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中国近代道教文化论略(1840—1949)学科专业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申请人姓名徐敏导师姓名田海林教授论文提交时间2006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近代道教文化论略(1840一1949...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道家道教生态思想对当代生态哲学的启示姓名:曹仁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哲学指导教师:孔令宏20070501内容提要西方世界主客二分的科学范式与征服自然的工具价值理念被归结为生态危机的内在根源。
第一、二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最新范文6篇)第三篇:我国现代化发展中优秀传统文化和落后传统文化的作用第四篇:传统文化传播中抖音类短视频的创新运用第五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第六篇:传统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挑战与出路
名家众多的一本论文集,细读了武雅士的前言与导言,施舟人与苏海涵的两篇关于道教论文,有点失望。吐槽,名字取得这么像杨庆堃的名著《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实际差远了。施舟人开篇处理的问题很有意思,何谓道教,道士如何定义...
这是道教和洞天思想向国外传播这一现象在越南的案例研究,其内容可以成为葛兆光论文的参考。大西先生在思考东亚道教时选择专门研究了最薄弱的越南道教,接表了珍贵的论文。本刊第6辑中也曾发表过他的论文《16世纪越南道教的发展》。
李松老师的论文是《中国道教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中“前言”部分的翻译。本书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道教美术史的著作。这部作品是尽可能以实物为对象,展示其照片进行论述这样令人惊叹的努力和追求的成果。
1969年在芝加哥大学主办的《宗教史》杂志第9期发表《贝拉焦道教研究会议》(TheBellagioConferenceonTaoistStudies),对第一次国际道议作了总结。1979年与德国学者赛德尔(AnnaSeidel)合编出版的第二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论文集《道教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