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最新发表在NatureElectronics上的5G论文:面向绿色未来的高能效5G技术中文版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易芝玲博士、韩双锋博士和边森在最近发表在natureelectronics的评论文章中分析了5G能效以及如何提高能效的方法。原创文章1获赞1访问量72关注私信展开阅
《自然·电子学》官网截图与基于二维材料的耐高温忆阻器:(a)器件结构示意图;(b)器件在脉冲电压操作下次的稳定开关表现;(c)器件在20~340℃温度范围内的开关曲线;(d)器件分别在100℃、200℃和300℃高温下的1000次稳定开关表现。
5月18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何湘宁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电力电子的本质特征以及电力变换融合通信实现“会说话的电能”》(“Natureofpowerelectronicsandintegrationofpowerconversionwithcommunicationfortalkativepower
现已取得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近5年,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其余省部级二等奖4项等,该团队现已形成从基础射频芯片、太赫兹发射、调制、检测、高速基带以及太赫兹通信系统的自主研发技术
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为电子科技大学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年教师姚佰承,其博士生导师饶云江教授为共同作者。而这,也是电子科技大学首次在Nature正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最年轻作者才29岁,这篇论文“牛”在哪儿?
近日,中科大少年班2011级学生周昊欣,背靠背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了2篇Nature正刊,向全世界展现了他在菱面体三层石墨烯方面的重磅研究成果。他在读博七年间从未发表过一篇通讯或一作论文,终…
何湘宁教授、王睿驰博士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吴建德博士是论文的通信作者,李武华教授是论文的合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等项目资助。据悉,这是《自然·通讯》杂志首次发表电力电子变换领域的研究成果。
1.通信速率不够高.受限于变换器的开关频率,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作为调制器的通信方法无法达到较高的比特率(文章中为200kbps)。.相比起现代通信中动辄上Gbps的通信速率,这样的通信速率显然严重限制了这种通信方法的应用场景。.何老师文章中也提到...
牛!.电子科大29岁副教授研究成果登上Nature.在国际期刊Nature上刊发文章,代表着重大的科学“含金量”,意味着文章内容是近一段时期世界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成果或发现。.6月12日,Nature刊发了最新研究论文《基于石墨烯-氮化硅谐振腔的电光可调光频率...
中国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含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共发表N&S原创论文166篇,占比为9.8%,两项数据均再创历史新高(统计数据来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网,仅包含已经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经接收或在线发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会在后续统计中计入
中国移动最新发表在NatureElectronics上的5G论文:面向绿色未来的高能效5G技术中文版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易芝玲博士、韩双锋博士和边森在最近发表在natureelectronics的评论文章中分析了5G能效以及如何提高能效的方法。原创文章1获赞1访问量72关注私信展开阅
《自然·电子学》官网截图与基于二维材料的耐高温忆阻器:(a)器件结构示意图;(b)器件在脉冲电压操作下次的稳定开关表现;(c)器件在20~340℃温度范围内的开关曲线;(d)器件分别在100℃、200℃和300℃高温下的1000次稳定开关表现。
5月18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何湘宁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电力电子的本质特征以及电力变换融合通信实现“会说话的电能”》(“Natureofpowerelectronicsandintegrationofpowerconversionwithcommunicationfortalkativepower
现已取得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近5年,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其余省部级二等奖4项等,该团队现已形成从基础射频芯片、太赫兹发射、调制、检测、高速基带以及太赫兹通信系统的自主研发技术
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为电子科技大学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年教师姚佰承,其博士生导师饶云江教授为共同作者。而这,也是电子科技大学首次在Nature正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最年轻作者才29岁,这篇论文“牛”在哪儿?
近日,中科大少年班2011级学生周昊欣,背靠背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了2篇Nature正刊,向全世界展现了他在菱面体三层石墨烯方面的重磅研究成果。他在读博七年间从未发表过一篇通讯或一作论文,终…
何湘宁教授、王睿驰博士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吴建德博士是论文的通信作者,李武华教授是论文的合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等项目资助。据悉,这是《自然·通讯》杂志首次发表电力电子变换领域的研究成果。
1.通信速率不够高.受限于变换器的开关频率,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作为调制器的通信方法无法达到较高的比特率(文章中为200kbps)。.相比起现代通信中动辄上Gbps的通信速率,这样的通信速率显然严重限制了这种通信方法的应用场景。.何老师文章中也提到...
牛!.电子科大29岁副教授研究成果登上Nature.在国际期刊Nature上刊发文章,代表着重大的科学“含金量”,意味着文章内容是近一段时期世界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成果或发现。.6月12日,Nature刊发了最新研究论文《基于石墨烯-氮化硅谐振腔的电光可调光频率...
中国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含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共发表N&S原创论文166篇,占比为9.8%,两项数据均再创历史新高(统计数据来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网,仅包含已经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经接收或在线发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会在后续统计中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