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新进展-介绍了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最新进展,包括三维船,配合大洋钻探的检测、监测仪器,FMI全孔地层微观图像,海洋机器人,隔水管系统,取心器,船上岩心...
国际大洋钻探科学数据的现状、特征及其汇编的科学意义.马鹏飞,1,刘志飞1,拓守廷1,2,蒋璟鑫3,许艺炜3,胡修棉3.1.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2.国际大洋发现计划中国办公室,上海200092.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南海大洋钻探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深海研究。184航次为西太平洋海区提供了最佳的晚新生代沉积记录[3],揭示了季风演变的长期趋势和大洋碳储库的长周期[4]。大洋钻探在学术上创造的成绩,被誉为“一次‘地质大发现’性质的深海钻探活动”[5]。
科学大洋钻探是地球科学领域规模最大、最为成功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40余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学成就,大洋钻探船则是其中的关键。国际上先后有美国的"格罗玛·挑战者号"、"乔迪斯·决心号"和日本的"地球号"投入科学大洋钻探。
大洋钻探计划期间,“决心号”共执行了110个航次,在全球各大洋钻井2000口,取回岩芯22.3万米,科研人员使用大洋钻探数据发表的国际学术论文达到7200篇(汪品先,2018)。至ODP末期(2003年),参与项目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了22个。
3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OceanDrillingProgram,IODP,2003—2013年)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始于2003年10月,是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计划打穿大洋壳,揭示地震机理,查明深海海底的深部生物圈和天然气水合物,理解极端气候和快速气候变化的过程,为国际学术界构筑起新世纪地球系统科学...
大洋钻探:到地球深处探寻生命极限.新华社“决心”号12月23日电(记者张建松)连日来,“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停泊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域,巨大...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卫东、副研究员李贺与综合大洋钻探(IODP)351航次首席科学家Arculus等专家合作,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了关于新生代伊豆小笠原俯冲起始的论文。
大洋钻探:半世纪后迎来更大机遇.50年,3700多口井,取芯40多万米,大洋钻探计划是迄今为止深海研究领域乃至整个地球科学研究历史上,规模最大...
主笔我国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项目建议与可研报告大洋钻探科学应用部分。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专著4部。曾任海洋地球物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石油物探》编委,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等学术职务。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新进展-介绍了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最新进展,包括三维船,配合大洋钻探的检测、监测仪器,FMI全孔地层微观图像,海洋机器人,隔水管系统,取心器,船上岩心...
国际大洋钻探科学数据的现状、特征及其汇编的科学意义.马鹏飞,1,刘志飞1,拓守廷1,2,蒋璟鑫3,许艺炜3,胡修棉3.1.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2.国际大洋发现计划中国办公室,上海200092.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南海大洋钻探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深海研究。184航次为西太平洋海区提供了最佳的晚新生代沉积记录[3],揭示了季风演变的长期趋势和大洋碳储库的长周期[4]。大洋钻探在学术上创造的成绩,被誉为“一次‘地质大发现’性质的深海钻探活动”[5]。
科学大洋钻探是地球科学领域规模最大、最为成功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40余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学成就,大洋钻探船则是其中的关键。国际上先后有美国的"格罗玛·挑战者号"、"乔迪斯·决心号"和日本的"地球号"投入科学大洋钻探。
大洋钻探计划期间,“决心号”共执行了110个航次,在全球各大洋钻井2000口,取回岩芯22.3万米,科研人员使用大洋钻探数据发表的国际学术论文达到7200篇(汪品先,2018)。至ODP末期(2003年),参与项目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了22个。
3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OceanDrillingProgram,IODP,2003—2013年)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始于2003年10月,是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计划打穿大洋壳,揭示地震机理,查明深海海底的深部生物圈和天然气水合物,理解极端气候和快速气候变化的过程,为国际学术界构筑起新世纪地球系统科学...
大洋钻探:到地球深处探寻生命极限.新华社“决心”号12月23日电(记者张建松)连日来,“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停泊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域,巨大...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卫东、副研究员李贺与综合大洋钻探(IODP)351航次首席科学家Arculus等专家合作,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了关于新生代伊豆小笠原俯冲起始的论文。
大洋钻探:半世纪后迎来更大机遇.50年,3700多口井,取芯40多万米,大洋钻探计划是迄今为止深海研究领域乃至整个地球科学研究历史上,规模最大...
主笔我国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项目建议与可研报告大洋钻探科学应用部分。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专著4部。曾任海洋地球物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石油物探》编委,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等学术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