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教士小说与新文学三、传教士“新文学”与五四新文学四、基督教与五四新文学【参考文献】:期刊论文[1]写瓶有寄,传灯不绝—韩南对传教士汉文小说领域的开拓及其研究现状[J].宋莉华.国际汉学.2016(02)[2]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
西方传教士编写的客家方言词典研究_艺术论文_完美论文网.摘要:中西方不断的交流与碰撞,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在此过程中,编写了针对客家方言的词典,其中客语英语,客语法语,客语德语,客语荷兰语词典特点鲜明,影响深远。.关键词:传教士;客家...
1949年以来传教士与汉学研究评述.发布日期:2020-10-30原文刊于:《兰州学刊》2015年第1期.赵晓阳.基督宗教首次进入中国是在唐朝,至今已经有一千余年历史,早期的景教(聂斯托利派)的遗存,只有部分碑刻及少量文字资料残卷,这些文献中没有记载景教传...
明清时期传教士与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明清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研习中文、译介中国经典并将其介绍到欧洲的文化活动,对当时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转换的目的和动机的影响,西方传教士在传播中国文化时,造成欧洲国家对中国文化存在...
近代史上外国传教士对华侵略中的作用略析摘要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除对我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之外,文化侵略也是其对华侵略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这种侵略活动的先锋——传教士对我国的系列侵略行径。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人的礼仪、道德、宗教的认识-西方传教士认为中国人最讲究礼仪,但有些礼节过于繁琐.中国人尊老敬长,讲究孝道.中国人的信仰自由,以至于多种宗教共存于一国之中.
国内晚清在华新教传教士翻译活动研究综述.【摘要】:晚清在华新教传教士的翻译活动和文化行为,不管其目的是“学术传教”还是“文化侵略”,在结果上却为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带来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发生在晚清的传教士翻译活动,无论...
文化论文论文,法国耶稣会传教士与中法文化交流(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摘要]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物质及精神成果。因此要了解一个民族或国
基督教新教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近代史和近代宗教史上,都是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按照新教传教士在华活动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将从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来华,到1851年英文《中国丛报》停刊这段时期,看作新教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早期阶段,即以广州和广东沿海为中心的阶段。
名自由传教士。在麦都思指导下学习马来语和汉语,学成后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南洋地区传教。作为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郭实腊在华活动长达二十年,在传教、著书、航行、以及参与战争等方面都积极热情地参与。关于郭实腊的研究有如下成果:
二、传教士小说与新文学三、传教士“新文学”与五四新文学四、基督教与五四新文学【参考文献】:期刊论文[1]写瓶有寄,传灯不绝—韩南对传教士汉文小说领域的开拓及其研究现状[J].宋莉华.国际汉学.2016(02)[2]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
西方传教士编写的客家方言词典研究_艺术论文_完美论文网.摘要:中西方不断的交流与碰撞,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在此过程中,编写了针对客家方言的词典,其中客语英语,客语法语,客语德语,客语荷兰语词典特点鲜明,影响深远。.关键词:传教士;客家...
1949年以来传教士与汉学研究评述.发布日期:2020-10-30原文刊于:《兰州学刊》2015年第1期.赵晓阳.基督宗教首次进入中国是在唐朝,至今已经有一千余年历史,早期的景教(聂斯托利派)的遗存,只有部分碑刻及少量文字资料残卷,这些文献中没有记载景教传...
明清时期传教士与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明清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研习中文、译介中国经典并将其介绍到欧洲的文化活动,对当时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转换的目的和动机的影响,西方传教士在传播中国文化时,造成欧洲国家对中国文化存在...
近代史上外国传教士对华侵略中的作用略析摘要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除对我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之外,文化侵略也是其对华侵略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这种侵略活动的先锋——传教士对我国的系列侵略行径。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人的礼仪、道德、宗教的认识-西方传教士认为中国人最讲究礼仪,但有些礼节过于繁琐.中国人尊老敬长,讲究孝道.中国人的信仰自由,以至于多种宗教共存于一国之中.
国内晚清在华新教传教士翻译活动研究综述.【摘要】:晚清在华新教传教士的翻译活动和文化行为,不管其目的是“学术传教”还是“文化侵略”,在结果上却为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带来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发生在晚清的传教士翻译活动,无论...
文化论文论文,法国耶稣会传教士与中法文化交流(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摘要]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物质及精神成果。因此要了解一个民族或国
基督教新教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近代史和近代宗教史上,都是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按照新教传教士在华活动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将从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来华,到1851年英文《中国丛报》停刊这段时期,看作新教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早期阶段,即以广州和广东沿海为中心的阶段。
名自由传教士。在麦都思指导下学习马来语和汉语,学成后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南洋地区传教。作为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郭实腊在华活动长达二十年,在传教、著书、航行、以及参与战争等方面都积极热情地参与。关于郭实腊的研究有如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