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本文研究了常规货币政策和非常规货币政策向财政赤字货币化转变的基本逻辑。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和财政赤字货币化有着严格区别,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是常规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工具,而财政赤字货币化是在宏观经济远离生产可能性边界并出现严重通缩和流动性的情况下,央行可以采取...
廖谋华:赤字货币化的现实基础:从债务说起.【编者按】本文载于FT中文网,是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当前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机制与理论创新”(在线)研讨会的主题发言之二,作者系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助理教授。.2020年5月,中国国内出现了...
而赤字货币化的政策选择通俗的讲,就是财政部门直接向中央银行融资(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从政策效果而言,财政赤字的扩大是典型的积极财政政策特征,中央银行因购买国债带来了基础货币的投放,即“印钞”属于典型的宽松货币政策。
【写在前面】最近几周,“财政赤字货币化”成为国内财经界的热门话题。此次热议的背景是在新冠病毒疫情之下,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政策组合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像
激辩“赤字货币化”.财政和中央银行都是党和国家的“钱袋子”,历史经验表明,边界清晰、执行、相互补充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利于...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理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合一。因为货币政策是央行来执掌的,而央行是一国的「最后贷款人」,也是国家货币信用的保障,所以相当于直接的用国家信用给的财政行为背书——平常要花钱,要么发行国债,要么从税收里面出。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最近,学界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讨论逐渐升温,“财政赤字货币化”引起热议。4月27日,中国财政...
财政赤字货币化以后,花钱,央行买单,爽歪歪,可以开着直升机撒钱了。就是这么个意思。为了避免啰嗦,下文统一用MMT指代「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个叫法并非拍脑门,它的全称是ModernMonetaryTheory,现代货币理论。
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一政策基于MMT理论(现代货币理论),该理论认为主权国家的债务可以无限扩张,直接通过支出便可以创造企业、居民部门的收入,也就是说,印钞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不过使用的前提是,货币政策已经失效...
一、“财政赤字货币化”及MMT的内涵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理论”。现代货币理论(ModernMonetaryTheory,以下简称MMT)是近些年来宏观经济学界关注较多的热门理论,近期在各国为应对新冠疫情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再次被热烈讨论。
论文摘要本文研究了常规货币政策和非常规货币政策向财政赤字货币化转变的基本逻辑。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和财政赤字货币化有着严格区别,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是常规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工具,而财政赤字货币化是在宏观经济远离生产可能性边界并出现严重通缩和流动性的情况下,央行可以采取...
廖谋华:赤字货币化的现实基础:从债务说起.【编者按】本文载于FT中文网,是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当前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机制与理论创新”(在线)研讨会的主题发言之二,作者系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助理教授。.2020年5月,中国国内出现了...
而赤字货币化的政策选择通俗的讲,就是财政部门直接向中央银行融资(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从政策效果而言,财政赤字的扩大是典型的积极财政政策特征,中央银行因购买国债带来了基础货币的投放,即“印钞”属于典型的宽松货币政策。
【写在前面】最近几周,“财政赤字货币化”成为国内财经界的热门话题。此次热议的背景是在新冠病毒疫情之下,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政策组合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像
激辩“赤字货币化”.财政和中央银行都是党和国家的“钱袋子”,历史经验表明,边界清晰、执行、相互补充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利于...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理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合一。因为货币政策是央行来执掌的,而央行是一国的「最后贷款人」,也是国家货币信用的保障,所以相当于直接的用国家信用给的财政行为背书——平常要花钱,要么发行国债,要么从税收里面出。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最近,学界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讨论逐渐升温,“财政赤字货币化”引起热议。4月27日,中国财政...
财政赤字货币化以后,花钱,央行买单,爽歪歪,可以开着直升机撒钱了。就是这么个意思。为了避免啰嗦,下文统一用MMT指代「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个叫法并非拍脑门,它的全称是ModernMonetaryTheory,现代货币理论。
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一政策基于MMT理论(现代货币理论),该理论认为主权国家的债务可以无限扩张,直接通过支出便可以创造企业、居民部门的收入,也就是说,印钞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不过使用的前提是,货币政策已经失效...
一、“财政赤字货币化”及MMT的内涵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理论”。现代货币理论(ModernMonetaryTheory,以下简称MMT)是近些年来宏观经济学界关注较多的热门理论,近期在各国为应对新冠疫情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再次被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