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陈子昂《修竹篇序》的影响.doc,浅论陈子昂《修竹篇序》的影响摘要:《修竹篇序》是陈子昂写给东方虬《修竹篇》所附撰的序文,在现存资料中,属于唯一一篇具有理论形态的论述,在齐梁遗风中独具一格,后世对此评价很高。本文认为,从陈子昂的社会地位、文论意识及《修竹篇序》的...
陈子昂《修竹篇序》向来被认为倡导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同时极力否定晋宋,尤其是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仅以此应酬之序察其诗学思想,未免以偏概全,且与其视文章为"小道"的观念矛盾。
《修竹篇序》中的主旨在于提倡“汉魏风骨”,标举“风雅”、“兴寄”,反对齐梁之风。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其精神实质是从创作主体的角度要求恢复建安文人的理想追求,并且在艺术上追求:“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美学风格。
【摘要】:陈子昂在中国文论史上是一位关键性的人物。在其文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他提出了"风骨"与"兴寄"这两条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批评标准。本文将分析他在其文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所提出的"风骨"与"兴寄"这两条文学评价标准。
1张琴;;陈子昂《修竹篇序》的重新审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2高瑞民;;关于陈子昂诗歌理论理解的几点辨正[J];学术交流;2006年12期3张闽敏;;《修竹篇序》——唐诗革新的宣言[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8期4王辉斌;陈子昂婚姻试探[J];济宁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称《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赞扬其诗歌骨骼坚实、气势飞扬,音节抑扬顿挫,感情波澜起伏,充满旷达皎洁的光彩,再现了“正始之音”,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显然这些特点不仅仅是
【文史英华】陈子昂家族家风文化摭谈‖蒋从华全站群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微博方志四川微博人民号方志四川人民号澎湃号方志四川澎湃号头条号方志四川头条号搜狐号方志四川搜…
《修竹篇》就是借写亭亭修竹之高洁来赞美超凡脱俗、静雅高洁品格的。所以我们毫不夸张地说:陈子昂诗中借以审美意象所蕴含的汉魏风骨之气,又是多以崇尚道法自然而寄寓和善亲民、纵横任侠、发奋自为、骨鲠忠义、静雅高洁等人格意志美的形象彰显。
《闲情偶记》(清·李渔).《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唐·陈子昂).《汉书·艺文志》(汉·班固).《书汤海秋诗集后》(清·龚自珍).《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近代·梁启超).《文选序》(梁·萧统).《典论·论文》(魏·曹丕).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汉魏风骨”,汉魏实指建安,“建安风骨”这一范畴才流传开来。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评论建安风骨成因及其内涵: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浅论陈子昂《修竹篇序》的影响.doc,浅论陈子昂《修竹篇序》的影响摘要:《修竹篇序》是陈子昂写给东方虬《修竹篇》所附撰的序文,在现存资料中,属于唯一一篇具有理论形态的论述,在齐梁遗风中独具一格,后世对此评价很高。本文认为,从陈子昂的社会地位、文论意识及《修竹篇序》的...
陈子昂《修竹篇序》向来被认为倡导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同时极力否定晋宋,尤其是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仅以此应酬之序察其诗学思想,未免以偏概全,且与其视文章为"小道"的观念矛盾。
《修竹篇序》中的主旨在于提倡“汉魏风骨”,标举“风雅”、“兴寄”,反对齐梁之风。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其精神实质是从创作主体的角度要求恢复建安文人的理想追求,并且在艺术上追求:“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美学风格。
【摘要】:陈子昂在中国文论史上是一位关键性的人物。在其文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他提出了"风骨"与"兴寄"这两条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批评标准。本文将分析他在其文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所提出的"风骨"与"兴寄"这两条文学评价标准。
1张琴;;陈子昂《修竹篇序》的重新审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2高瑞民;;关于陈子昂诗歌理论理解的几点辨正[J];学术交流;2006年12期3张闽敏;;《修竹篇序》——唐诗革新的宣言[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8期4王辉斌;陈子昂婚姻试探[J];济宁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称《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赞扬其诗歌骨骼坚实、气势飞扬,音节抑扬顿挫,感情波澜起伏,充满旷达皎洁的光彩,再现了“正始之音”,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显然这些特点不仅仅是
【文史英华】陈子昂家族家风文化摭谈‖蒋从华全站群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微博方志四川微博人民号方志四川人民号澎湃号方志四川澎湃号头条号方志四川头条号搜狐号方志四川搜…
《修竹篇》就是借写亭亭修竹之高洁来赞美超凡脱俗、静雅高洁品格的。所以我们毫不夸张地说:陈子昂诗中借以审美意象所蕴含的汉魏风骨之气,又是多以崇尚道法自然而寄寓和善亲民、纵横任侠、发奋自为、骨鲠忠义、静雅高洁等人格意志美的形象彰显。
《闲情偶记》(清·李渔).《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唐·陈子昂).《汉书·艺文志》(汉·班固).《书汤海秋诗集后》(清·龚自珍).《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近代·梁启超).《文选序》(梁·萧统).《典论·论文》(魏·曹丕).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汉魏风骨”,汉魏实指建安,“建安风骨”这一范畴才流传开来。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评论建安风骨成因及其内涵: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