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诗歌境界附录二:近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本索引所收,以地区禅诗研究论文为主。对与禅诗研究相关的有参考意义的论文,亦择要收录。1920~1978年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文及通俗小说王国维东方杂志17卷8号1920.4对于敦煌发现佛曲的疑点徐...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学与禅宗——阳明心学与禅宗哲学的比较研究姓名:易靖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学指导教师:罗炽20040516内容提要王阳明是新儒家中心学一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学体系吸收了儒家自孟予以来诸多思想家的学术成果,但又没有拘泥于旧有的儒家传统思维模式...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诗歌、小说、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石窟等,所以说佛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从文学、艺术、风俗三个方面说说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对文学的影响.自东晋起佛经在中国翻译流传后...
禅宗五家中,沩仰、临济、曹洞三宗出现于晚唐。临济宗萌芽于宜丰黄檗,曹洞宗扬穗于宜丰洞山,沩仰宗结果于袁州仰山。沩山灵祐先于奉新百丈山师从怀海,后迁湖南沩山,其慧寂徙居宜春仰山,别创禅宗一派,是曰“沩仰宗”。
(无情众生禅宗名言: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平等慈悲慈悲,把众生从苦难中救拔出来,给众生以快乐。(普度众生)人生八苦在生理上有四苦:生、老、病、死在精神和心理上有四苦: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炽盛。
摘要:林清玄散文中融入了大量的禅学智慧,他用一颗菩提心去关注人世,展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和入世情怀,形成了独特的散文美学意境。他以浅显的文字诠释了佛经精神和居家生活的禅思,以其渊博的学识,隽秀的禅宗哲理,引人入胜,启人心智。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经典二:我不入,谁入?.源自《地...
禅宗是以般若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打开般若智慧,只有世智辨聪,我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真实不虚的,这就是“无明”,也叫“虚妄”,所以凡夫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建立在无明之上的妄作、妄想,丝毫没有真实可言,无明的特点就是以妄想心为自心,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不停地分别...
禅宗思想渊源第八章《法华经》与禅宗思想《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妙法意为佛陀所说的教法微妙无上,莲华比喻经典的纯洁无瑕。该经产生于公元前后的古印度,后秦鸠摩罗什于公元406年将它译成汉语,共7卷27品,后人增添为7卷28品。另有晋译隋译两种,流传
所以论文中才说,有了诸“烦恼和杂”,而这本是欲界众生没有进到出世法修习之前,都是有诸烦恼相随不断,于诸烦恼苦不得出离,为了离开烦恼的八苦、三苦,世尊开演二乘法解脱法道,来教导大众怎么样出离…
禅宗诗歌境界附录二:近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本索引所收,以地区禅诗研究论文为主。对与禅诗研究相关的有参考意义的论文,亦择要收录。1920~1978年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文及通俗小说王国维东方杂志17卷8号1920.4对于敦煌发现佛曲的疑点徐...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学与禅宗——阳明心学与禅宗哲学的比较研究姓名:易靖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学指导教师:罗炽20040516内容提要王阳明是新儒家中心学一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学体系吸收了儒家自孟予以来诸多思想家的学术成果,但又没有拘泥于旧有的儒家传统思维模式...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诗歌、小说、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石窟等,所以说佛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从文学、艺术、风俗三个方面说说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对文学的影响.自东晋起佛经在中国翻译流传后...
禅宗五家中,沩仰、临济、曹洞三宗出现于晚唐。临济宗萌芽于宜丰黄檗,曹洞宗扬穗于宜丰洞山,沩仰宗结果于袁州仰山。沩山灵祐先于奉新百丈山师从怀海,后迁湖南沩山,其慧寂徙居宜春仰山,别创禅宗一派,是曰“沩仰宗”。
(无情众生禅宗名言: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平等慈悲慈悲,把众生从苦难中救拔出来,给众生以快乐。(普度众生)人生八苦在生理上有四苦:生、老、病、死在精神和心理上有四苦: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炽盛。
摘要:林清玄散文中融入了大量的禅学智慧,他用一颗菩提心去关注人世,展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和入世情怀,形成了独特的散文美学意境。他以浅显的文字诠释了佛经精神和居家生活的禅思,以其渊博的学识,隽秀的禅宗哲理,引人入胜,启人心智。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经典二:我不入,谁入?.源自《地...
禅宗是以般若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打开般若智慧,只有世智辨聪,我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真实不虚的,这就是“无明”,也叫“虚妄”,所以凡夫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建立在无明之上的妄作、妄想,丝毫没有真实可言,无明的特点就是以妄想心为自心,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不停地分别...
禅宗思想渊源第八章《法华经》与禅宗思想《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妙法意为佛陀所说的教法微妙无上,莲华比喻经典的纯洁无瑕。该经产生于公元前后的古印度,后秦鸠摩罗什于公元406年将它译成汉语,共7卷27品,后人增添为7卷28品。另有晋译隋译两种,流传
所以论文中才说,有了诸“烦恼和杂”,而这本是欲界众生没有进到出世法修习之前,都是有诸烦恼相随不断,于诸烦恼苦不得出离,为了离开烦恼的八苦、三苦,世尊开演二乘法解脱法道,来教导大众怎么样出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