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典论·论文》原文及翻译曹丕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论文》是其中的一篇《典论·论文》是魏文帝曹丕所写的二十篇文章之一,按照“子”书的形式写成,是曹丕关于国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但是很可惜,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
曹丕《典论·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曹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书摘天下>古诗宋词>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典论论文(曹丕)(3)作者:曹丕时间:2014-01-0616:05:59整理...,这充分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也是当时文学趋向自觉的深刻表现。正如李泽厚所说:“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
典论论文(曹丕)(2)孔融等人已经去世了,只有徐干著有《中论》,成为一家之言。.文章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它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陋习,指出那是“不自见之患”,提出应当“审己以度人”,才能避免此累。.第二,评论了“今之文人”亦即建安“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2题。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似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
曹丕《典论·论文》赏析(4)《三国演义》曹丕曹植的那一段剧情中,世人都称赞曹子建的才华,那么了他的曹丕是否真不及他的万分之一呢?.从曹丕作的《典论·论文》你就有答案。.再说徐幹。.《典论·论文》末尾特别提了他一句,在《与吴质书...
然而这时事实上曹丕的文学时代已经开始了。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曾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那么,曹丕写的《典论·论文》,可以说是文学自觉时代中文学批评的自觉表现了。
题解《典论》是曹丕为魏太子时精心结撰的一部论著。《论文》是保存下来最完整的一篇。文中指出文体本同末异,认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反对“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并对当时作家作了简要而中肯的评论,阐明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提出“文以气为主”的理论。
曹丕《典论·论文》原文及翻译曹丕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论文》是其中的一篇《典论·论文》是魏文帝曹丕所写的二十篇文章之一,按照“子”书的形式写成,是曹丕关于国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但是很可惜,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
曹丕《典论·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曹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书摘天下>古诗宋词>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典论论文(曹丕)(3)作者:曹丕时间:2014-01-0616:05:59整理...,这充分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也是当时文学趋向自觉的深刻表现。正如李泽厚所说:“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
典论论文(曹丕)(2)孔融等人已经去世了,只有徐干著有《中论》,成为一家之言。.文章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它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陋习,指出那是“不自见之患”,提出应当“审己以度人”,才能避免此累。.第二,评论了“今之文人”亦即建安“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2题。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似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
曹丕《典论·论文》赏析(4)《三国演义》曹丕曹植的那一段剧情中,世人都称赞曹子建的才华,那么了他的曹丕是否真不及他的万分之一呢?.从曹丕作的《典论·论文》你就有答案。.再说徐幹。.《典论·论文》末尾特别提了他一句,在《与吴质书...
然而这时事实上曹丕的文学时代已经开始了。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曾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那么,曹丕写的《典论·论文》,可以说是文学自觉时代中文学批评的自觉表现了。
题解《典论》是曹丕为魏太子时精心结撰的一部论著。《论文》是保存下来最完整的一篇。文中指出文体本同末异,认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反对“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并对当时作家作了简要而中肯的评论,阐明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提出“文以气为主”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