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技术难度,用它研究中微子暂时还没有优势,随着技术成熟,也许会在中微子物理研究或应用上取得成效,比如研究中微子磁矩、非标准相互作用、研究核结构、以及监测核反应堆等。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曹俊科学网博客。
几天前,一则小道消息开始传播,说意大利的中微子实验OPERA发现了超光速的中微子。.昨天Nature、Science等重要的科学新闻网站[1,2,3]报道了这一新闻。.今天OPERA实验将正式的论文挂到了arXiv.org的预印本库[4]。.在中微子飞行730公里后,科学家发现它所用的时间...
曹俊.中微子研究已有漫长的历史。.从泡利1930年提出存在中微子的假说,迄今已有85年。.从首次探测到中微子算起,也有60年历史。.因为中微子难以探测,起初发展较为缓慢。.1998年日本超级神冈实验发现中微子振荡,迎来了中微子研究的黄金时代。.各种...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研究员曹俊在题为《中微子研究的历史与未来》的论文里写道:我们身边的中微子其实非常多,例如一个典型的核反应堆每秒钟产生6万亿亿个中微子,每秒钟有3亿亿个太阳中微子穿过每个人的身体,宇宙大的残余中微子更是在整个宇宙
曹俊.原载【北京日报】新知周刊,2015年10月14日.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日本的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的阿瑟•麦克唐纳,表彰他们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证实中微子有质量。.它揭示了微观世界一个全新的规律,对宇宙和天体的起源与演化也有重大影响。.从...
4月27日,论文《大亚湾发现电子反中微子消失》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正式发表,作者是中科院高能所的研究员曹俊。“唯象”物理从玉泉路上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向里走,经过一个被戏称为“科学技术顶个球”的雕像,就是高能物理研究所了,曹俊的主要工作场所就在这里。
曹俊认为,即便建立在这些精确测量基础上的“发现”不是我们自己做出的,精确测量的价值也会被同行认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先后5次发表了对振荡大小的测量结果,逐步提高精度。每次的论文引用率都是粒子物理领域前0.5%。
“那时国内很少有人知道中微子。”曹俊对记者说。改变发生在2003年。当日本KamLAND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在2002年12月发布报告最终确认太阳中微子发生振荡后,全世界高能物理学家的目光开始聚焦在θ13上。
报告题目:中微子振荡与宇宙反物质消失之迷报告人:曹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报告内容简介最近Nature封面发表了日本T2K实验关于“中微子振荡中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相位破缺限制”的论文。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授予两位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领导者——王贻芳和陆锦标...
”曹俊说,“另外,去年我们测得了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发现与理论预期存在两处偏差,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需要进一步研究。除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继续提高精度外,王贻芳正在主持的我国第二个大型中微子实验项目——江门中微子实验已经开建,预计在2020年进行取数工作。
由于技术难度,用它研究中微子暂时还没有优势,随着技术成熟,也许会在中微子物理研究或应用上取得成效,比如研究中微子磁矩、非标准相互作用、研究核结构、以及监测核反应堆等。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曹俊科学网博客。
几天前,一则小道消息开始传播,说意大利的中微子实验OPERA发现了超光速的中微子。.昨天Nature、Science等重要的科学新闻网站[1,2,3]报道了这一新闻。.今天OPERA实验将正式的论文挂到了arXiv.org的预印本库[4]。.在中微子飞行730公里后,科学家发现它所用的时间...
曹俊.中微子研究已有漫长的历史。.从泡利1930年提出存在中微子的假说,迄今已有85年。.从首次探测到中微子算起,也有60年历史。.因为中微子难以探测,起初发展较为缓慢。.1998年日本超级神冈实验发现中微子振荡,迎来了中微子研究的黄金时代。.各种...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研究员曹俊在题为《中微子研究的历史与未来》的论文里写道:我们身边的中微子其实非常多,例如一个典型的核反应堆每秒钟产生6万亿亿个中微子,每秒钟有3亿亿个太阳中微子穿过每个人的身体,宇宙大的残余中微子更是在整个宇宙
曹俊.原载【北京日报】新知周刊,2015年10月14日.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日本的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的阿瑟•麦克唐纳,表彰他们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证实中微子有质量。.它揭示了微观世界一个全新的规律,对宇宙和天体的起源与演化也有重大影响。.从...
4月27日,论文《大亚湾发现电子反中微子消失》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正式发表,作者是中科院高能所的研究员曹俊。“唯象”物理从玉泉路上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向里走,经过一个被戏称为“科学技术顶个球”的雕像,就是高能物理研究所了,曹俊的主要工作场所就在这里。
曹俊认为,即便建立在这些精确测量基础上的“发现”不是我们自己做出的,精确测量的价值也会被同行认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先后5次发表了对振荡大小的测量结果,逐步提高精度。每次的论文引用率都是粒子物理领域前0.5%。
“那时国内很少有人知道中微子。”曹俊对记者说。改变发生在2003年。当日本KamLAND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在2002年12月发布报告最终确认太阳中微子发生振荡后,全世界高能物理学家的目光开始聚焦在θ13上。
报告题目:中微子振荡与宇宙反物质消失之迷报告人:曹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报告内容简介最近Nature封面发表了日本T2K实验关于“中微子振荡中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相位破缺限制”的论文。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授予两位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领导者——王贻芳和陆锦标...
”曹俊说,“另外,去年我们测得了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发现与理论预期存在两处偏差,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需要进一步研究。除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继续提高精度外,王贻芳正在主持的我国第二个大型中微子实验项目——江门中微子实验已经开建,预计在2020年进行取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