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烟雾病相关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烟雾病相关论文摘要

烟雾病的治疗方法从总体上来说,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内科对烟雾病的保守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但通过长期医学论文和临床研究的反复论证,药物治疗对于烟雾病基本无效,这已经是医学界普遍的共识了。所以要想真正的治好烟雾病,只有通过手术治疗。而目前单一贴敷与单一搭桥效果都不太理想 。所以留日医学博士金永健采用联合血管旁路术进行烟雾病的治疗。目前治疗烟雾病的手术有直接血管搭桥,间接血管搭桥与联合血管旁路,间接搭桥是指把富含血管组织贴在大脑表面希望通过自行生长血管至大脑表面,成年人由于生长能力相对较差,间接搭桥效果较差。直接搭桥是指直接把血管接到大脑表面血管,效果较明显。目前认为:直接搭桥+间接搭桥相结合是成年人烟雾病的最佳的手术方式。

烟雾病,一个听上去似乎很动人的名字,

就其名字来讲,如烟似雾,

容易让人与环境中的烟雾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它与雾霾无关,

不是外界环境中的烟雾,

而是大脑中的烟雾.

10月20日-22日,烟雨蒙蒙的日子,来自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及国内的数十位烟雾病专家齐聚申城,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烟雾病专业人士近400人参加了首届中国烟雾病大会.

风起云涌查"真凶"

烟雾病又名"脑底异常血管网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疾病.它是由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因脑血管造影时呈现许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形似烟雾,故名烟雾病.该病于1961年最早发现于日本,随后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以亚洲国家多见.我国开展烟雾病的研究起于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1977年,国内首次报道烟雾病.

烟雾病有什么特征?高发人群有哪些?我国的烟雾病发病状况怎样?

烟雾病有 2 个显著的外表特征:一个是缺血型,在儿童中间比较普遍;另一个是出血型,大多发生在成年人中,35-39岁.以成年人多见,且以男性出血性表现为多,无症状患者较少,鲜有家族史.临床研究发现,烟雾病患者没有性别差异,出血性患者的预后劣于缺血性,血管重建可降低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再出血率.

目前,烟雾病的病因不明确.虽有学者发现,个别家族中母子或兄妹可有类似疾病,考虑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根据临床、病理、免疫及实验室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那是一组后天发生的闭塞性脑血管病,可能与变态反应性脑血管炎有关.不过,基于种族易感性及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在烟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华山医院在浙江一个烟雾病高发社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为 /10 万;2010 年,来自我国南京的一项研究提示,该地区的烟雾病患病率为 万.与日本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达到 万和 万相比,差别不大.因此,关于烟雾病的发病原因还是我们未来研究的内容之一.

面对烟雾病逐渐高发现象,国内的临床专家在临床诊疗上进行了哪些开创性研究?诊疗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及对该病认识的加深,近年来,我国烟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检出率都逐年上升,并逐步成为高发区.其原因可能与神经外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提高、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普遍开展有关.

如今,我国的烟雾病研究与诊疗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迈入世界先进水平.华山医院通过老、中、青三代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烟雾病治疗团队.2005 年-2016年,每年治疗的烟雾病病例超过100例,其中,2013 年-2016 年 3 年中,每年病例超过 300 例,2015 年达到 445 例.这些病例的显微吻合通畅率超过98%,平均吻合时间低于 30 分钟,低于 5%的并发症发生率.

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医疗机构对烟雾病的研究与诊疗也都在积极展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每年收治烟雾病患者数百例,目前已收治烟雾病患者1500 余例,建立"北京天坛医院烟雾病患者数据库";解放军307医院目前已完成烟雾病血管重建手术 7000 余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已完成烟雾病手术 800余例,围手术期死亡率在1%以下;北京宣武医院建立烟雾病治疗的专业化团队,成立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开启了烟雾病治疗新纪元.

而对于烟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流行病学、疾病特征、临床诊疗等领域的研究也成为我国业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中国烟雾病的研究论文也见诸国际顶尖脑血管病杂志上,并有多项研究获得国家或各地的不同级别的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华山医院又率先开展针对烟雾病的认知及功能影像研究,启动了引领未来的"脑计划",希望能够在脑认知功能方面做出深入研究.

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最关心的是怎么知道自己可能患了烟雾病?如何及时发现?一旦患上烟雾病能够治疗吗?效果怎样?

可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发现此病.比如,体检时,有无眼底水肿、肢体瘫痪、失语和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可进行一般化验检查与脑脊液检查.一般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抗"O"、C反应蛋白、黏蛋白测定、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血清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等.脑脊液的化验检查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相似.影像学检查中的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此病的主要手段.其他如CT扫描、磁共振(MRI)也可显示烟雾病的某些病理形态变化.

目前,烟雾病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根据其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几种治疗的联合.在缺血性烟雾病的治疗中,手术治疗的效果要比药物好,在改善和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有绝对的优势,而且早期治疗效果可能更明显.5 年的随访表明,手术后只有 的病人会有持续的烟雾病症状,而 2/3 的药物使用者则会恶化.对比研究发现,手术后继续出血的有 ,而没有手术的则有.在手术治疗中,目前主要有 3大类手术方式,即直接搭桥、间接搭桥和两者结合手术.对于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我们医院通过综合颅外与颅内搭桥治疗后,再出血率仅为人/年.

本病的预后多数情况下取决于疾病的自然发展,即与发病年龄、原发病因、病情轻重、脑组织损害程度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是否及时、恰当,亦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认为其预后较好、死亡率较低、后遗症少,部分小儿患者可遗有智能低下;成人颅内出血者死亡率高,若昏迷期较快度过,多数不留后遗症.

日本研究人员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了一个与烟雾病有关的基因,如果一个人体内的这个基因出现变异,那么他患烟雾病的风险会大大高于普通人。 日本东北大学、山口大学等院校的研究人员采集了约70名烟雾病患者和约460名正常人的DNA,然后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多数烟雾病患者体内的一种叫“RNF213”的基因发生了变异。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体内“RNF213”基因发生变异的人患烟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约190倍。 烟雾病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症或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患该病后,异常增生的血管在脑血管造影片上显示为脑底部模糊不清的网状阴影,形态如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所以这种疾病1969年被东京大学形象地命名为烟雾病。 烟雾病是一种难治之症,患者患脑中风的风险非常高。研究人员认为,今后如果能够了解“RNF213”基因的具体功能,或许有助于预测脑中风风险,并开发出预防脑中风的方法。

我偷偷告诉大家,今天的文章内容超级劲爆哦,一定要看到最后。

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很多人在平时的生活中都不太了解疾病的常识,想要治疗每种疾病首先要多了解病因!很多人现在都患上了颈动脉狭窄,你们知道颈动脉狭窄症状都有哪些吗?患上颈动脉狭窄怎么办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颈动脉狭窄的治疗详情吧!

目录

1、颈动脉狭窄的概况2、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

3、颈动脉狭窄的特色疗法4、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病因

5、颈动脉狭窄的症状6、颈动脉狭窄的危害

7、颈动脉狭窄需要做的检查8、颈动脉狭窄的手术适应证

颈动脉狭窄的概况

颈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至头、面、颈部的大血管,是脑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据文献报道,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即便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2年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也高达26%以上;而60%以上的脑梗塞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造成,严重的脑梗塞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故而,颈动脉狭窄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头号”之一。

疾病病因

多种原因可导致颈动脉狭窄,不同病因导致颈动脉狭窄的特点亦不相同。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中、老年患者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其他易导致心脑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质物质在血管壁上堆积,而血管壁内的巨噬细胞吞噬脂质物质形成脂质池,同时伴有脂质池表面纤维帽的形成,脂质核心与纤维帽构成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组成成分。斑块逐渐增大使管腔逐渐狭窄,或是斑块不稳定,发生破溃,斑块内脂质成分裸露在血管腔内,导致血小板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均可导致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常位于颈总动脉末端,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虹吸部以及颈内动脉末段分为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部。

颈动脉夹层

颈动脉由内膜、平滑肌层及外膜层构成,正常情况下各层之间相互连接为一统一的整体,血液在血管壁围成的腔中流动。所谓动脉夹层,顾名思义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进入血管壁各层之间导致的血管壁各层间的分离。在以美国和法国社区为基础的调查中,颈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为10万分之。而45岁以下的年轻患者的脑卒中,由颈动脉夹层导致的可达25%。

与发育、炎症或自身免疫有关的血管病变

其它一些病变,与发育、血管炎症及自身免疫相关,也可以导致颈动脉狭窄,但所占比例极小。如大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烟雾病等。在这部分患者中,年轻患者所占比例较大。

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

部分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对于临床出现与狭窄相关的症状者,称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主要与血管狭窄导致的脑缺血相关。根据发病的时间特点可以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卒中,而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患者的缺血症状是否可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可以完全缓解的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不能完全缓解的为卒中。

颈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症状主要包括,头晕、记忆力、定向力减退、意识障碍、黑朦、偏侧面部和/或肢体麻木和/或无力、伸舌偏向、言语不利、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对血管的形态学检查以及对脑组织的检查两个方面;而对于斑块的性质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像学研究则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

目前主要应用于颈动脉的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彩色多普勒、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DSA为检查的“金标准”。

脑组织影像学检查

由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改变,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的脑组织检查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

除此以外,目前已有基于核磁共振的应用于临床的斑块性质学检查方法,主要是指多序列核磁显像,利用不同扫描序列核磁共振对于不同组织的敏感性,检测斑块的主要成分特点。但在临床上尚未普及。

鉴别诊断

对于颈动脉狭窄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症状上的鉴别以及部位上的鉴别。症状上主要与其他脑内病变如:颅内占位、癫痫发作以及其他脑血管病等。部位上的鉴别则主要指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性疾病时需要判断颈动脉狭窄是否为导致脑组织缺血的“责任血管”。

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包括危险因素的控制、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

危险因素的控制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常常是全身血管病变的一部分。因此,控制可以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颈动脉狭窄治疗的基础。主要包括: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戒烟、少饮酒、合理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则主要包括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抗血小板药物。临床上常用的为他汀类调脂药物以及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除此以外,药物治疗尚包括针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尽量减少血栓形成,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的目的,从而降低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斑块,或是达到恢复脑组织血流的目的。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目前唯一可以达到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的方法。到上个世纪80年代,欧美许多中心开始对CEA进行系统研究,多项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显示,CEA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和症状性中度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现在,北美每年CEA可达到17万,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案。是颈段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

介入治疗

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设备和器械的进步,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rotid Stenting Angioplasty, CAS)逐渐开展和普及,并有取代CEA的趋势。颈动脉支架主要是以血管内介入技术为基础,采用球囊或是支架扩张颈动脉的狭窄部位,从而达到重建颈动脉血流的目的。

1998年,英国率先设计开展了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CEA与CAS对比研究,但由于CAS技术尚不成熟,被安全委员会终止。2001年,CAVATAS研究公布了其研究结果,试验期间共计完成253例CEA与251例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结果显示,30天内主要预后事件的发生率类似,颅神经病变在手术组明显较多,局部血肿少见于血管内治疗组,1年后严重狭窄较多见于血管内治疗组,结论认为,二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血管内治疗可以减少轻微并发症。

之后,在2003年到2010年,CARESS研究、SAPPHIRE研究、EVA-3S研究、SPACE研究、ICSS研究和CREST研究等均报告了不同的结果,其中SAPPHIRE研究虽然认为二者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于手术高危的特殊人群似乎更适于选择CAS治疗;EVA-3S研究、SPACE研究、ICSS研究则更倾向于CEA治疗;CREST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一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美国108家及加拿大9家研究中心参与研究,旨在比较CEA与CAS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中的治疗作用,自2000年至2008年共纳入患者2522名,进入最后临床分析的为CAS组1262名患者及CEA组1240名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年,CAS及CEA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vs , P=),在围手术期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CAS及CEA两组间亦无明显差别( vs , P=),进一步分层统计显示,在围手术期死亡率上,CAS及CEA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vs , P=),在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方面CAS明显高于CEA ( vs , P=),但在围手术期心肌梗塞发生率方面CAS则低于CEA( vs , P=),其他的亚组分析还提示高龄人群更适合CEA治疗。

基于上述20多年的国外研究结果,现在,美国及欧洲的卒中防治指南中,都明确把CEA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首选治疗方式,并提示CAS可以在特殊人群中获得相似甚至更好的结果。

今年初,美国14家专业协会联合发表《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的处理指南:多个科学委员会的联合指南》,在强调CEA首选的同时,对于CAS的指证适当放宽,不仅作为部分替代CEA的治疗方法,而且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血管造影狭窄程度在60%以上,多普勒超声为70%),在高度选择下,建议可以考虑行预防性CAS;同时,再次强调CEA与CAS的围手术期安全性问题,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必须低于6%。

颈动脉狭窄的特色疗法

物理加中医治疗——脑通疏络宁栓疗法

脑通疏络宁栓疗法治疗系统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综合应用中医理论、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与传感器技术等,而研发出具有中医特色的智能化、规范化诊疗设备。

一、多学科定位,综合中西疗法精粹

囊括分子基因学、细胞病理学、纳米药理学、生物物理学、分子免疫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脑病诊疗规范,在国际权威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医疗康复机构诊治标准基础之上,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研发“脑通疏络宁栓疗法”康复工程。

二、多维定制,“一对一”针对性治疗

是第一个提出多维治疗、立体治疗的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治疗体系,按照“一对一”针对性治疗准则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运用“云电摩脑功能循环治疗仪”靶点定位,结合患者的自身体质的优缺,做出最有效、安全、快捷的治疗体系。

三、全面评估病情,杜绝药物损伤机体

首次引进全数字化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病源灶精确定位系统,彻底根绝常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为患者带去的伤害,不损害肝、肾等功能,不给患者身体留下后遗症。

四、治疗时间短,康复效果佳

一种中枢神经再生疗法,能短时间内修复患者受损脑细胞,恢复脑部病灶供血供氧,激活受损“休眠”脑组织细胞,促进脑细胞新生。入院治疗一周,97%患者的脑机能将有重大改善,配合后期康复训练,中成药调理,康复效果明显,彻底解决了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不能治愈的历史难题。

诊断

1.年龄大于60岁以上的男性,有长期吸烟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人群。

2.体检时发现颈动脉血管杂音。

3.通过无创性辅助检查的结果综合分析多可做出诊断。

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

最常见,常多发,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颈部及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CA)等。在颈总动脉分叉的病变常同时累及颈总动脉(CCA)的远心端和颈内动脉的近心端,病变主要沿动脉后壁扩展,提示局部脑血流冲击血管内膜所致。

(2)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为一种非炎症血管病,以引起颈动脉和肾动脉狭窄为其特征。

好发于20~50岁白种女性。常同时累及双侧颈动脉、椎动脉,但颈总动脉分叉常不受累(异于动脉粥样硬化)。20%~40%病人伴颅内动脉瘤。

(3)颈动脉内膜剥离

有外伤和自发两种。外伤者由于旋转暴力使颈过伸,颈动脉撞击于第二颈椎横突上。自发者常伴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肌肉发育异常。本病在血管造影上有下列典型表现:颈总动脉分叉远端颈部颈动脉呈鸟嘴状狭窄或阻塞,可延伸达颅底,有时伴动脉瘤。

辅助检查

多普勒超声检查

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将多普勒血流测定和B 超的实时成像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目前首选的无创性颈动脉检查手段,具有简便、安全和费用低廉的特点。它不仅可显示颈动脉的解剖图像,进行斑块形态学检查,如区分斑块内出血和斑块溃疡,而且还可显示动脉血流量、流速、血流方向及动脉内血栓。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在95%以上,多普勒-超声检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病变的筛选和随访中。超声检查的不足之处包括:

①不能检查颅内颈内动脉的病变;

②检查结果易受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

磁共振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晰地显示颈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形态和结构,并且能够重建颅内动脉影像。颈部血管有着直线型的轮廓,是特别适合于MRA 检查的部位。MRA 可以准确地显示血栓斑块,有无夹层动脉瘤及颅内动脉的情况,对诊断和确定方案极有帮助。

MRA 突出缺点是缓慢的血流或复杂的血流常会造成信号缺失,夸大狭窄度。在显示硬化斑块方面亦有一定局限性。对体内有金属潴留物(如金属支架、起搏器或金属假体等)的患者属MRA 禁忌。

CT 血管造影

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在螺旋CT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损伤性血管造影技术。方法是经血管注射对比剂,当循环血中或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期间进行容积扫描,然后再行处理,获得数字化的立体影像。颅外段颈动脉适宜CTA 检查,主要原因是颈部动脉走向垂直于CT断面,从而避免螺旋CT 扫描时对于水平走向的血管分辨力相对不足的缺点。CTA的优点能直接显示钙化斑块。

目前三维血管重建一般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 , SSD), 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projection MIP)。MIP 重建图像可获得类似血管造影的图像,并能显示钙化和附壁血栓,但三维空间关系显示不及SDD。但SDD 不能直接显示密度差异。CTA 技术已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得到较多应用,但该技术尚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加以完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前虽然非创伤性影像学手段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但每种方法都有肯定的优缺点。高分辨率的MRA、CTA、多普勒-超声成像对初诊、随访等具有重要的价值。虽然血管造影不再是普查、初诊和随访的方法,但在精确评价病变和确定治疗方案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仍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颈动脉狭窄的DSA 检查应包括主动脉弓造影、双侧颈总动脉选择性造影、颅内段颈动脉选择性造影、双侧的椎动脉选择性造影及基底动脉选择性造影。DSA 可以详细地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侧支形成情况;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如溃疡、钙化病变和血栓形成等;了解并存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动脉造影能为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最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动脉造影为创伤性检查手段,且费用昂贵,文献报道有~7%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的并发症有脑血管痉挛、斑块的脱落造成脑卒中、脑栓塞和造影剂过敏。肾功能损害、血管损伤及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等。

颈动脉狭窄度的测定方法

尽管超声、计算机X 射线断层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无创性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作用日益提高,但目前动脉造影仍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依据动脉造影结果。不同研究部门采用了不同的测量方法,国际上常用的测定方法有2种,即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协作组(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 ,NASCET)标准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协作组(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 collaborators Group,ECST)标准。

文章看完啦,跪求评论一个~

烟雾病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

吸烟对吸烟者本人的危害已经众所周知,而被动吸烟的危害长期受到人们的忽视,直至近10年才开始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论文篇1 摘要:烟草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首要地位,而每年因吸烟对我国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容忽视,于是有了所谓的“戒烟”行动。然而这所谓的戒烟人群成功戒烟的却寥寥无几,明知吸烟的危害却仍然继续吸烟。为了杜绝此现象,本文主要论述吸烟的危害和介绍成功戒烟人群的一些 方法 ,让吸烟远离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吸烟危害戒烟方法 一、烟草行业的现状 烟草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行业市场规模超过万亿。2012年,中国烟草制品行业的产销规模均较2011年有所扩大,但规模以上企业家数较2011年有所减少。2012年中国烟草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143家,较2011年减少了8家,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2013年,烟草制品行业的企业数量减少,规模以上企业家数 ①135,但产品销售状况较好,实现销售收入亿元。 然而,我国每年因为吸烟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巨大。根据卫生部曾经发布的一份《中国吸烟危害健康 报告 》显示,我国每年因为吸烟相关疾病所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经济损失高 ① 达亿元,已经足以抵消烟草所带来的收益 二、香烟的组成 尼古丁,香烟烟雾中极活跃的物质,毒性极大,而且作用迅速。40-60毫克的尼古丁具有与氰化物同样的杀伤力,能置人于死地。尼古丁是令人产生依赖成瘾的主要物质之一。 焦油,在点燃香烟时产生,其性质与沥青并无多大差别。有分析表明,焦油中约含有5000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物质,是导致癌症的元凶。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极强的致癌物质。烟草在发酵过程中以及在点燃时会产生一种烟草特异的亚硝胺(TSNA)。一氧化碳,吸烟时,烟丝并不能完全燃烧,因此会有较多的一氧化碳产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心血管的血氧供应,促进胆固醇增高,也可以间接影响某些肿瘤的形成。放射性物质,烟草中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其中以钋210最为危险。它可以放出α射线。其他有害及致癌物质,除了上述有害物质之外,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还有苯并芘,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另外烟中的金属镉、联苯胺、氯乙烯等,对癌细胞的形成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吸烟的危害 致癌作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烟叶烟雾中的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需经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羟化酶代谢作用后才具有细胞毒和诱发突变作用,在吸烟者体内该羟化酶浓度较不吸烟者为高。吸烟可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削弱机体对肿瘤细胞生长的监视、杀伤和清除功能,这就解释了吸烟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对心、脑血管的影响。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倍,冠心病病死率前者较后者高6倍,心肌梗塞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病理解剖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者较后者广泛而 严重。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 对呼吸道的影响。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吸烟者患慢性气管炎较不吸烟者高2~4倍,且与吸烟量和吸烟年限成正比例,患者往往有慢性咳嗽、咯痰和活动时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显示呼吸道阻塞,肺顺应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降低及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COPD易致自发性气胸。吸烟者常患有慢性咽炎和声带炎。 四、戒烟失败原因何在 人们知道了吸烟的众多危害,开始了戒烟,但是戒烟成功的例子却不容乐观,为什么呢? 最常见的莫过于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遇到挫折就放弃。戒烟是一件难事,当然不能一蹴而就。此外,烟民还必须避免以下几种经常出现的错误做法和想法。 1. 对戒烟不作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心血来潮般地想到戒烟就开始。这是一种轻敌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戒烟,十之八九要失败。对大多数烟民来说,戒烟是一场克服烟瘾的斗争,不是自己能完全左右的。因此,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了解一切有用的戒烟知识和方法,制订详细的戒烟策略和计划。戒烟的办法有多种,应该向戒烟成功者取取经,并采纳适合于自己的戒烟方法。 2.没搞清自己吸烟的真正原因。每个烟民都有促使自己吸烟的原因,有的出于社交的需要,有的为了减轻心理压力(压力食品),有的则为了追求时髦。一旦你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点燃香烟时,你就会去寻找其他无危害的方法,来代替香烟。 3.有些烟民怕戒烟失败而被人取笑,不敢公开宣告自己要戒烟,只是暗暗下决心戒烟。这就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境地,很难戒烟成功。所以,戒烟时应大胆地争取家人、同事、朋友的帮助,并提醒周围的人,你戒烟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健康食品),希望得到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事先向大家打个招呼,把你戒烟的消息传出去,这样,同事、客户就会体谅你,而不再向你递烟,也就少了许多尴尬。开个家庭戒烟“发布会”如何?让妻子、孩子配合你,演练拒绝香烟时的言谈举止。例如,可坚决而有礼貌地说:“谢谢您,我不吸烟!” 五、如何戒烟 如何戒烟,我们来听听成功戒烟的声音。第一,扔掉吸烟用具,诸如打火机、烟灰缸,香烟,减少你的“条件反射”。坚决拒绝香烟的引诱,经常提醒自己,再吸一支烟足以令戒烟的计划前功尽弃。 第二,避免参与往常习惯吸烟的场所或活动。第三,餐后喝水、吃水果或散步,摆脱饭后一支烟的想法。 研究表明:在戒烟初期多喝一些果汁可以帮助戒除尼古丁的成瘾。烟瘾来时,要立即做深呼吸活动,或咀嚼无糖分的口香糖,避免用零食代替香烟,否则会引起血糖升高,身体过胖。告诉别人你已经戒烟,不要给你烟卷,也不要在你面前吸烟。 六、 总结 吸烟的危害如此之多,如果你是吸烟人群中的一个,请停下来吧,否则将来后悔的终将是你,如果你没有吸烟,你应该感到庆幸,同时也希望你告诫周围的朋友,吸烟有害健康,请远离吸烟,戒烟戒烟不容迟疑。 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论文篇2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虑及国际社会关于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对全世界健康、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后果的关注,严重关注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卷烟和其他烟草制品消费和生产的增加,以及它对家庭、穷人和国家卫生系统造成的负担。认识到科学证据明确确定了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会造成死亡、疾病和残疾,以及接触烟草烟雾和以其他方式使用烟草制品与发生烟草相关疾病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还认识到卷烟和某些其他烟草制品经过精心加工,籍以引起和维持对烟草的依赖,它们所含的许多化合物和它们所产生的烟雾具有药理活性、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并且在主要国际疾病分类中将烟草依赖单独分类为一种疾病。 【关键词】吸烟 健康 烟草 吸烟有害健康,尽人皆知。然而,不少人你说你的,我吸我的。有的甚至觉得吸一支烟只少活几秒钟,抽一辈子烟也少活不了两年,毫不在乎。更可怕的是,当前我国的烟民队伍在扩大,烟民的人均年龄在降低,女烟民在增加,每天平均吸烟的支数在增多,因吸烟导致各种疾病进而死亡的人数也在增加 ……大量事实说明,吸烟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世界公害之一。 吸烟是众所周知的健康杀手,和吸烟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正在呈上升趋势。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惊心动魄的数字吧:1支烟里面约含有4000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都有可能对你的健康产生危害;烟草每年引起的全球死亡人数达300万,到2025年将增至1000万;目前我国每年死于烟草危害者已达60~70万,到2025年将达200万;我国卫生部2001年公布的中国人10大死亡原因里,占前4位的4种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而这些疾病都与吸烟有关;目前全球共有13亿吸烟者,我国吸烟者则有3亿多人,而且15~19岁的年轻人吸烟率还在呈不断上升趋势。如不采取有效 措施 遏制这一势头,30年后我国的吸烟者将增加至亿人,到那时,治疗因吸烟而引起的有关疾病所耗费的医疗费用会远远超出烟草行业所创造的利润,这还不包括疾病导致的其他间接费用的增加。同时,吸烟还不断引发出许多诸如环境污染、青少年犯罪、走私之类的社会问题。由此可见,控烟工作任重而道远。 1.吸烟与身体健康 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每天吸烟超过20支者患心脏病的几率增加6倍。这是因为烟气中的化学物质会使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导致心绞痛和慢性动脉损害。一氧化碳和尼古丁是香烟中导致心脏病的两大罪魁祸首。有人认为,少量吸烟问题不大。但丹麦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调查表明,女性每天吸3支烟、男性每天吸6支烟,就可使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1倍。吸烟的误区:吸烟可以控制体重。在与不吸烟者身高相同的情况下,吸烟者的体重虽然比不吸烟者轻,但是由于吸烟影响身体脂肪的分布,吸烟者的腰围要比不吸烟者粗。也就是说,虽然吸烟者在整体上是“消瘦”了些,而其腹部却不然,这是因为机体把更多的脂肪“转移”到了腹部。这里的脂肪细胞不仅代谢活跃,而且还凭借它们靠近心脏的“地理”位置和血流方向的优势,把大量脂肪倾入人体血液中,增加了吸烟者患心脏病、糖尿病的机会。 2.肺癌的流行与防治 肺癌的流行与防治:20世纪初,肺癌在全世界是罕见的肿瘤。但到20世纪中叶以后,由发达国家开始,渐至发展中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2002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135万,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与1985年相比,增加了51%(男性44%,女性76%)。肺癌是肿瘤死亡的主要死因,2002年,肺癌死亡118万,占所有癌症死亡的。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之前,69%的肺癌发生在发达国家,之后, 的肺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肺癌的发病及死亡率显著上升: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高发癌症变化明显,肺癌死亡率由20世纪70年代位居癌症死因第4位,跃居2000年的第1位,上升最为明显。我国1973-1975年全人口及1990-1992年1/10抽样人口全死因回顾调查资料显示,肺癌死亡率自20世纪70年代的万增至90年代的万,升幅达,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最高。其中男性死亡率由万升至万,上升了;女性由万升至万,上升了。这一时期,尽管肺癌高发地区多处于城市,但城乡肺癌死亡率均显著上升。 利用两次全国肿瘤死因回顾调查原始数据,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1-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有关肺癌死亡率的数据,经年龄标化后制图。结果显示,我国男性及女性肺癌死亡率由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与世界流行情况相似,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为男性高于女性。20世纪70年代,我国肺癌死亡率的性别比为(男性万,女性万),90年代为(男性万,女性万)。城市的性别比高于农村。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地区分布差异,城市明显高于农村。20世纪70年代,城市和农村肺癌死亡率分别为万和万;90年代,城市和农村肺癌死亡率分别为万和万。1993-1997年,全国12市县肺癌的发病和死亡资料显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城市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和哈尔滨等大城市的死亡率最高。 我国肺癌的发病及死亡年龄自40岁以后迅速上升,70岁达到高峰,75岁以后略有下降。女性和男性年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肺癌死亡率迅速上升的城市,不同时期的肺癌死亡率年龄曲线显示,肺癌死亡率高峰出现前移。如北京,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相比较,70年代肺癌死亡率由40岁年龄组开始迅速上升,而80年代则由30岁年龄组就出现上升,前移了5~10年。天津、沈阳等地也有类似现象。调查表明,我国肺癌的发病及死亡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向。 肺癌的临床诊治效果不佳:肺癌早期少有症状,因症状就诊者多属中晚期,疗效不佳。因而早期发现,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但是,目前全世界尚没有成熟的肺癌筛查方案。痰细胞学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作为肺癌的筛查方法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痰细胞学检查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假阴性偏高;胸部X线对于直径<1厘米,隐藏在心脏和大血管后方的病灶,漏诊率较高。以上两种方法对于降低肺癌的死亡率收效甚微。我国云南个旧锡矿矿工中,肺癌早期发现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目前,发达国家提倡的液基细胞学检查及低剂量螺旋CT等方法,在我国开展筛查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肺癌早诊早治的实施难度颇大。 近20年来,肺癌的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技术有了相当程度的进展,医院收治的可根治切除的肺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约为25%~30%。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在发达国家约为15%,我国低于10%。究其原因,主要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我国目前尚无肿瘤临床专业准入标准,肺癌的临床诊治也急待规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肺癌的防治仍有较大差距。 3.吸烟不会上瘾 烟草中的尼古丁已被公认为是会令人上瘾的化学物质。吸烟时,烟内的尼古丁会使人产生短暂的兴奋感觉,从而令吸烟者总想继续吸烟。久而久之,吸烟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就会对尼古丁产生依赖。当吸烟者停止吸烟一段时间时,他们就会因体内的尼古丁减少而感到不适,从而产生戒断症状,即感到烦躁、头痛、失眠和精力难于集中等。 4.吸烟可以缓解压力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阻碍人脑神经反应,从而使吸烟者暂时感觉轻松。但当吸烟者体内缺乏尼古丁时,会再次出现疲倦感,需要通过吸烟来补充体内尼古丁作为提神之用,这便形成恶性循环。吸烟除有“镇静”作用外,同时也有兴奋作用。如果你很紧张,它能做的就是提高你的血糖水平和肾上腺素水平,使你更加焦虑和紧张。 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放下香烟后,在20分钟内你的血压会同降,8小时内你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会降到正常水平,2天内患心脏病的几率会下降、嗅觉也会有所好转,3天内你的呼吸道开始畅通,2周内血液循环得到改善,1个月内鼻窦阻塞减轻、疲劳减少,2个月内你的肺功能有所提高,6个月内整体体能提高,1年内永久性的皱纹减少、患冠心病的几率下降到吸烟者的一半,3~5年内患肺癌的几率下降到正常。要成功戒烟,主要依靠你的意志和信念。若这是你第一次尝试戒烟,你应该坚定信念,告诉自己一定能成功。即使你曾戒烟失败也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戒烟未必能够一次成功。开始戒烟也就意味着你重新选择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任民主.吸烟与健康论文集 〔M〕.经济日报出版社, 〔2〕 颜真.给吸烟者的礼物〔M〕.蜀蓉棋艺出版社, 〔3〕 万德森.吸烟与癌症--社区肿瘤防治丛书〔M〕.广东科技出版社, 〔4〕 傅华,李枫.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 〔5〕 李科文,魏书彪.吸烟的历史〔M〕.重庆出版社, 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论文篇3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虑及国际社会关于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对全世界健康、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后果的关注,严重关注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卷烟和其他烟草制品消费和生产的增加,以及它对家庭、穷人和国家卫生系统造成的负担。认识到科学证据明确确定了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会造成死亡、疾病和残疾,以及接触烟草烟雾和以其他方式使用烟草制品与发生烟草相关疾病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还认识到卷烟和某些其他烟草制品经过精心加工,籍以引起和维持对烟草的依赖,它们所含的许多化合物和它们所产生的烟雾具有药理活性、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并且在主要国际疾病分类中将烟草依赖单独分类为一种疾病。 【关键词】吸烟 健康 烟草 吸烟有害健康,尽人皆知。然而,不少人你说你的,我吸我的。有的甚至觉得吸一支烟只少活几秒钟,抽一辈子烟也少活不了两年,毫不在乎。更可怕的是,当前我国的烟民队伍在扩大,烟民的人均年龄在降低,女烟民在增加,每天平均吸烟的支数在增多,因吸烟导致各种疾病进而死亡的人数也在增加 „„大量事实说明,吸烟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世界公害之一。 吸烟是众所周知的健康杀手,和吸烟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正在呈上升趋势。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惊心动魄的数字吧:1支烟里面约含有4000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都有可能对你的健康产生危害;烟草每年引起的全球死亡人数达300万,到2025年将增至1000万;目前我国每年死于烟草危害者已达60~70万,到2025年将达200万;我国卫生部2001年公布的中国人10大死亡原因里,占前4位的4种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而这些疾病都与吸烟有关;目前全球共有13亿吸烟者,我国吸烟者则有3亿多人,而且15~19岁的年轻人吸烟率还在呈不断上升趋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一势头,30年后我国的吸烟者将增加至亿人,到那时,治疗因吸烟而引起的有关疾病所耗费的医疗费用会远远超出烟草行业所创造的利润,这还不包括疾病导致的其他间接费用的增加。同时,吸烟还不断引发出许多诸如环境污染、青少年犯罪、走私之类的社会问题。由此可见,控烟工作任重而道远。 吸烟与身体健康: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每天吸烟超过20支者患心脏病的几率增加6倍。这是因为烟气中的化学物质会使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导致心绞痛和慢性动脉损害。一氧化碳和尼古丁是香烟中导致心脏病的两大罪魁祸首。有人认为,少量吸烟问题不大。但丹麦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调查表明,女性每天吸3支烟、男性每天吸6支烟,就可使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1倍。吸烟的误区:吸烟可以控制体重。在与不吸烟者身高相同的情况下,吸烟者的体重虽然比不吸烟者轻,但是由于吸烟影响身体脂肪的分布,吸烟者的腰围要比不吸烟者粗。也就是说,虽然吸烟者在整体上是“消瘦”了些,而其腹部却不然,这是因为机体把更多的脂肪“转移”到了腹部。这里的脂肪细胞不仅代谢活跃,而且还凭借它们靠近心脏的“地理”位置和血流方向的优势,把大量脂肪倾入人体血液中,增加了吸烟者患心脏病、糖尿病的机会。 吸烟不会上瘾。烟草中的尼古丁已被公认为是会令人上瘾的化学物质。吸烟时,烟内的尼古丁会使人产生短暂的兴奋感觉,从而令吸烟者总想继续吸烟。久而久之,吸烟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就会对尼古丁产生依赖。当吸烟者停止吸烟一段时间时,他们就会因体内的尼古丁减少而感到不适,从而产生戒断症状,即感到烦躁、头痛、失眠和精力难于集中等。 吸烟可以缓解压力。烟草中的尼古丁可阻碍人脑神经反应,从而使吸烟者暂时感觉轻松。但当吸烟者体内缺乏尼古丁时,会再次出现疲倦感,需要通过吸烟来补充体内尼古丁作为提神之用,这便形成恶性循环。吸烟除有“镇静”作用外,同时也有兴奋作用。如果你很紧张,它能做的就是提高你的血糖水平和肾上腺素水平,使你更加焦虑和紧张。 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放下香烟后,在20分钟内你的血压会同降,8小时内你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会降到正常水平,2天内患心脏病的几率会下降、嗅觉也会有所好转,3天内你的呼吸道开始畅通,2周内血液循环得到改善,1个月内鼻窦阻塞减轻、疲劳减少,2个月内你的肺功能有所提高,6个月内整体体能提高,1年内永久性的皱纹减少、患冠心病的几率下降到吸烟者的一半,3~5年内患肺癌的几率下降到正常。要成功戒烟,主要依靠你的意志和信念。若这是你第一次尝试戒烟,你应该坚定信念,告诉自己一定能成功。即使你曾戒烟失败也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戒烟未必能够一次成功。开始戒烟也就意味着你重新选择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任民主.吸烟与健康论文集 〔M〕.经济日报出版社, 〔2〕 颜真.给吸烟者的礼物〔M〕.蜀蓉棋艺出版社, 〔3〕 万德森.吸烟与癌症--社区肿瘤防治丛书〔M〕.广东科技出版社, 〔4〕 傅华,李枫.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 〔5〕 李科文,魏书彪.吸烟的历史〔M〕.重庆出版社,

烟雾病,一个听上去似乎很动人的名字,

就其名字来讲,如烟似雾,

容易让人与环境中的烟雾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它与雾霾无关,

不是外界环境中的烟雾,

而是大脑中的烟雾.

10月20日-22日,烟雨蒙蒙的日子,来自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及国内的数十位烟雾病专家齐聚申城,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烟雾病专业人士近400人参加了首届中国烟雾病大会.

风起云涌查"真凶"

烟雾病又名"脑底异常血管网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疾病.它是由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因脑血管造影时呈现许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形似烟雾,故名烟雾病.该病于1961年最早发现于日本,随后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以亚洲国家多见.我国开展烟雾病的研究起于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1977年,国内首次报道烟雾病.

烟雾病有什么特征?高发人群有哪些?我国的烟雾病发病状况怎样?

烟雾病有 2 个显著的外表特征:一个是缺血型,在儿童中间比较普遍;另一个是出血型,大多发生在成年人中,35-39岁.以成年人多见,且以男性出血性表现为多,无症状患者较少,鲜有家族史.临床研究发现,烟雾病患者没有性别差异,出血性患者的预后劣于缺血性,血管重建可降低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再出血率.

目前,烟雾病的病因不明确.虽有学者发现,个别家族中母子或兄妹可有类似疾病,考虑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根据临床、病理、免疫及实验室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那是一组后天发生的闭塞性脑血管病,可能与变态反应性脑血管炎有关.不过,基于种族易感性及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在烟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华山医院在浙江一个烟雾病高发社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为 /10 万;2010 年,来自我国南京的一项研究提示,该地区的烟雾病患病率为 万.与日本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达到 万和 万相比,差别不大.因此,关于烟雾病的发病原因还是我们未来研究的内容之一.

面对烟雾病逐渐高发现象,国内的临床专家在临床诊疗上进行了哪些开创性研究?诊疗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及对该病认识的加深,近年来,我国烟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检出率都逐年上升,并逐步成为高发区.其原因可能与神经外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提高、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普遍开展有关.

如今,我国的烟雾病研究与诊疗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迈入世界先进水平.华山医院通过老、中、青三代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烟雾病治疗团队.2005 年-2016年,每年治疗的烟雾病病例超过100例,其中,2013 年-2016 年 3 年中,每年病例超过 300 例,2015 年达到 445 例.这些病例的显微吻合通畅率超过98%,平均吻合时间低于 30 分钟,低于 5%的并发症发生率.

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医疗机构对烟雾病的研究与诊疗也都在积极展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每年收治烟雾病患者数百例,目前已收治烟雾病患者1500 余例,建立"北京天坛医院烟雾病患者数据库";解放军307医院目前已完成烟雾病血管重建手术 7000 余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已完成烟雾病手术 800余例,围手术期死亡率在1%以下;北京宣武医院建立烟雾病治疗的专业化团队,成立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开启了烟雾病治疗新纪元.

而对于烟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流行病学、疾病特征、临床诊疗等领域的研究也成为我国业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中国烟雾病的研究论文也见诸国际顶尖脑血管病杂志上,并有多项研究获得国家或各地的不同级别的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华山医院又率先开展针对烟雾病的认知及功能影像研究,启动了引领未来的"脑计划",希望能够在脑认知功能方面做出深入研究.

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最关心的是怎么知道自己可能患了烟雾病?如何及时发现?一旦患上烟雾病能够治疗吗?效果怎样?

可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发现此病.比如,体检时,有无眼底水肿、肢体瘫痪、失语和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可进行一般化验检查与脑脊液检查.一般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抗"O"、C反应蛋白、黏蛋白测定、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血清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等.脑脊液的化验检查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相似.影像学检查中的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此病的主要手段.其他如CT扫描、磁共振(MRI)也可显示烟雾病的某些病理形态变化.

目前,烟雾病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根据其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几种治疗的联合.在缺血性烟雾病的治疗中,手术治疗的效果要比药物好,在改善和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有绝对的优势,而且早期治疗效果可能更明显.5 年的随访表明,手术后只有 的病人会有持续的烟雾病症状,而 2/3 的药物使用者则会恶化.对比研究发现,手术后继续出血的有 ,而没有手术的则有.在手术治疗中,目前主要有 3大类手术方式,即直接搭桥、间接搭桥和两者结合手术.对于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我们医院通过综合颅外与颅内搭桥治疗后,再出血率仅为人/年.

本病的预后多数情况下取决于疾病的自然发展,即与发病年龄、原发病因、病情轻重、脑组织损害程度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是否及时、恰当,亦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认为其预后较好、死亡率较低、后遗症少,部分小儿患者可遗有智能低下;成人颅内出血者死亡率高,若昏迷期较快度过,多数不留后遗症.

日本研究人员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了一个与烟雾病有关的基因,如果一个人体内的这个基因出现变异,那么他患烟雾病的风险会大大高于普通人。 日本东北大学、山口大学等院校的研究人员采集了约70名烟雾病患者和约460名正常人的DNA,然后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多数烟雾病患者体内的一种叫“RNF213”的基因发生了变异。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体内“RNF213”基因发生变异的人患烟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约190倍。 烟雾病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症或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患该病后,异常增生的血管在脑血管造影片上显示为脑底部模糊不清的网状阴影,形态如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所以这种疾病1969年被东京大学形象地命名为烟雾病。 烟雾病是一种难治之症,患者患脑中风的风险非常高。研究人员认为,今后如果能够了解“RNF213”基因的具体功能,或许有助于预测脑中风风险,并开发出预防脑中风的方法。

烟雾病相关论文

烟雾病两侧只做一侧可以吗?如今越来越多的疾病走进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烟雾病就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很多人因为对该病的不了解,在确诊的时候都一脸茫然。其实,烟雾病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如果治疗控制不好,是有致残致亡风险的。>>> 在线咨询 <<< 而且从本质上来讲,烟雾病的发生是因为脑血管出现了畸形。它是由于患者大脑动脉环双侧的主要分支血管出现了慢性进行性的狭窄或者闭塞,继而导致了双侧的颅底血管网出现了异常增生,形成了很多细小脆弱的烟雾状血管,这些血管很容易破裂出血,所以治疗不能耽误。 临床中,对于烟雾病的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保守治疗意义不大,仅能在初期起到一定的缓解症状的作用,要想更好地治疗需要借助外科手段。烟雾病两侧只做一侧可以吗?当然不可以了,典型的烟雾病是患者大脑双侧都存在病变,两侧都是需要做手术的,而且手术时间要间隔3-6个月。而如果是单侧病变的话,这个是属于烟雾综合征,这种情况只需要对一侧进行手术。 不管烟雾病是单侧病变还是双侧病变,其危害都是非常大的,一旦诊断了就要积极配合治疗。目前国内治疗烟雾病效果比较好的是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其脑血管病神经外科金永健主任带领团队广泛开展联合血管搭桥手术,通过直接搭桥和贴敷的联合运用,能够为大脑建立更加完善更加充足的血流通道,为大脑提供充足的血流,术后恢复理想,备受广大烟雾病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肯定。 以上就是关于 烟雾病两侧只做一侧可以吗 的相关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疑问也可拨打预约挂号热线:。

主要研究方向:1、脑血管病血管内神经外科2、显微神经外科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介入组 成员代表论文:1、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成像在脑血管病诊治中应用价值的研究,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9):520~5232、活体动物单纯神经内镜模拟手术训练,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8;7(4):364~3663、新型血管内栓塞材料钡铁氧化合物微粒的生物相容性,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8,25(8):1062-1064代表学术专著:1、《鞍区神经外科学》,2007年,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参编2、《微创神经外科学》,2005年,河南科技出版社,参编主要获奖情况:1、颅内微型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2009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脑室系统神经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2008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3、复发性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2006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在研课题:1、烟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7-2010年,2万元2、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微创外科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湖北省卫生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项目,2009-2012年,5万元.

烟雾类病和烟雾病论文

烟雾病是一种颅底血管闭塞代偿性血管,它从造影上反射就像一团烟雾,从而得名:烟雾病。目前医疗认为先天可能性更大,患病率仅仅十万分之二三,常见为出血与缺血两种,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三大特点,也有一生不发病的案例,一旦发病,后面就会有无数次发病的可能,目前手术有直接搭桥,间接搭桥,颞肌敷贴等手术方式,保守治疗一般效果较差,一旦发现需要积极手术治疗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脑血管疾病。可以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可以对患者用药物控制。外科治疗可以对患者进行联合血管搭桥手术。

烟雾病是脑部血管病变引起的,跟烟雾没有特别大的关系,脑部血管病变之所以被称为烟雾病,是因为病变的血管像烟雾一样。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由于这种颅底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故称为“烟雾病”。内科治疗如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药等;外科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是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治缺血性卒中。最好选择专业医院去诊断和治疗。

关于烟雾病的论文

烟雾病,一个听上去似乎很动人的名字,

就其名字来讲,如烟似雾,

容易让人与环境中的烟雾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它与雾霾无关,

不是外界环境中的烟雾,

而是大脑中的烟雾.

10月20日-22日,烟雨蒙蒙的日子,来自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及国内的数十位烟雾病专家齐聚申城,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烟雾病专业人士近400人参加了首届中国烟雾病大会.

风起云涌查"真凶"

烟雾病又名"脑底异常血管网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疾病.它是由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因脑血管造影时呈现许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形似烟雾,故名烟雾病.该病于1961年最早发现于日本,随后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以亚洲国家多见.我国开展烟雾病的研究起于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1977年,国内首次报道烟雾病.

烟雾病有什么特征?高发人群有哪些?我国的烟雾病发病状况怎样?

烟雾病有 2 个显著的外表特征:一个是缺血型,在儿童中间比较普遍;另一个是出血型,大多发生在成年人中,35-39岁.以成年人多见,且以男性出血性表现为多,无症状患者较少,鲜有家族史.临床研究发现,烟雾病患者没有性别差异,出血性患者的预后劣于缺血性,血管重建可降低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再出血率.

目前,烟雾病的病因不明确.虽有学者发现,个别家族中母子或兄妹可有类似疾病,考虑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根据临床、病理、免疫及实验室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那是一组后天发生的闭塞性脑血管病,可能与变态反应性脑血管炎有关.不过,基于种族易感性及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在烟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华山医院在浙江一个烟雾病高发社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为 /10 万;2010 年,来自我国南京的一项研究提示,该地区的烟雾病患病率为 万.与日本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达到 万和 万相比,差别不大.因此,关于烟雾病的发病原因还是我们未来研究的内容之一.

面对烟雾病逐渐高发现象,国内的临床专家在临床诊疗上进行了哪些开创性研究?诊疗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及对该病认识的加深,近年来,我国烟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检出率都逐年上升,并逐步成为高发区.其原因可能与神经外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提高、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普遍开展有关.

如今,我国的烟雾病研究与诊疗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迈入世界先进水平.华山医院通过老、中、青三代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烟雾病治疗团队.2005 年-2016年,每年治疗的烟雾病病例超过100例,其中,2013 年-2016 年 3 年中,每年病例超过 300 例,2015 年达到 445 例.这些病例的显微吻合通畅率超过98%,平均吻合时间低于 30 分钟,低于 5%的并发症发生率.

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医疗机构对烟雾病的研究与诊疗也都在积极展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每年收治烟雾病患者数百例,目前已收治烟雾病患者1500 余例,建立"北京天坛医院烟雾病患者数据库";解放军307医院目前已完成烟雾病血管重建手术 7000 余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已完成烟雾病手术 800余例,围手术期死亡率在1%以下;北京宣武医院建立烟雾病治疗的专业化团队,成立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开启了烟雾病治疗新纪元.

而对于烟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流行病学、疾病特征、临床诊疗等领域的研究也成为我国业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中国烟雾病的研究论文也见诸国际顶尖脑血管病杂志上,并有多项研究获得国家或各地的不同级别的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华山医院又率先开展针对烟雾病的认知及功能影像研究,启动了引领未来的"脑计划",希望能够在脑认知功能方面做出深入研究.

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最关心的是怎么知道自己可能患了烟雾病?如何及时发现?一旦患上烟雾病能够治疗吗?效果怎样?

可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发现此病.比如,体检时,有无眼底水肿、肢体瘫痪、失语和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可进行一般化验检查与脑脊液检查.一般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抗"O"、C反应蛋白、黏蛋白测定、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血清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等.脑脊液的化验检查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相似.影像学检查中的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此病的主要手段.其他如CT扫描、磁共振(MRI)也可显示烟雾病的某些病理形态变化.

目前,烟雾病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根据其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几种治疗的联合.在缺血性烟雾病的治疗中,手术治疗的效果要比药物好,在改善和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有绝对的优势,而且早期治疗效果可能更明显.5 年的随访表明,手术后只有 的病人会有持续的烟雾病症状,而 2/3 的药物使用者则会恶化.对比研究发现,手术后继续出血的有 ,而没有手术的则有.在手术治疗中,目前主要有 3大类手术方式,即直接搭桥、间接搭桥和两者结合手术.对于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我们医院通过综合颅外与颅内搭桥治疗后,再出血率仅为人/年.

本病的预后多数情况下取决于疾病的自然发展,即与发病年龄、原发病因、病情轻重、脑组织损害程度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是否及时、恰当,亦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认为其预后较好、死亡率较低、后遗症少,部分小儿患者可遗有智能低下;成人颅内出血者死亡率高,若昏迷期较快度过,多数不留后遗症.

烟雾病”之后,首先表现出的症状便是“疼痛”。很多患者会因为患病后缺血,而导致癫痫发作的症状。另外还有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差、精神认知障碍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考虑做烟雾病的检查了。烟雾病的治疗方法从总体上来说,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内科对烟雾病的保守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但通过长期医学论文和临床研究的反复论证,药物治疗对于烟雾病基本无效,这已经是医学界普遍的共识了。所以要想真正的治好烟雾病,只有通过手术治疗。而目前单一贴敷与单一搭桥效果都不太理想 。所以留日医学博士金永健采用联合血管旁路术进行烟雾病的治疗。目前治疗烟雾病的手术有直接血管搭桥,间接血管搭桥与联合血管旁路,间接搭桥是指把富含血管组织贴在大脑表面希望通过自行生长血管至大脑表面,成年人由于生长能力相对较差,间接搭桥效果较差。直接搭桥是指直接把血管接到大脑表面血管,效果较明显。目前认为:直接搭桥+间接搭桥相结合是成年人烟雾病的最佳的手术方式。

主要研究方向:1、脑血管病血管内神经外科2、显微神经外科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介入组 成员代表论文:1、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成像在脑血管病诊治中应用价值的研究,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9):520~5232、活体动物单纯神经内镜模拟手术训练,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8;7(4):364~3663、新型血管内栓塞材料钡铁氧化合物微粒的生物相容性,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8,25(8):1062-1064代表学术专著:1、《鞍区神经外科学》,2007年,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参编2、《微创神经外科学》,2005年,河南科技出版社,参编主要获奖情况:1、颅内微型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2009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脑室系统神经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2008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3、复发性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2006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在研课题:1、烟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7-2010年,2万元2、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微创外科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湖北省卫生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项目,2009-2012年,5万元.

这种病是可以治愈的。当身体出现异常信号,一定要引起重视,到医院及时就医并遵循专家的意见,早发现早治疗早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